雉鸣与蛙鸣,都属于雌声即阴柔之声,声音轻细,如旷野闻笛。然而“雉”声清越悠长,声随气动,有顿有挫,抑抑扬扬,同样悦耳动听,所以为“贵”;而“蛙”声则聒聒噪噪,喧嚣嚎叫,声气争出,外强内竭,同样刺耳扎心,所以为“贱”。
从上可知,无论雄声还是雌声,都有贵贱之分。有的相书以雄声为贵,而以雌声为贱,有笼统不细,不分清浊精细之嫌,实为大谬。
“远听声雄”,是说其声有山谷之呼应,表明其必气魄雄伟,性情豪放;“近听悠扬”,是说其声如笙管之婉转,表明其人必多才多艺,智慧超群;“起若乘风”,是说其声有如雄鹰之翱翔,表明其人必神采飞扬,功名大就;“止如拍琴”,是说其声如孔雀之典雅,表明其人必闲雅冲淡,雍容自如。——以上皆为“声”之最佳者,所以被作者定为“上上”。
“大言不张唇”(严格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应该是“大言却不大张唇”)是谨慎稳重,学识深厚,养之有素的表现;“细言若无齿”,表明其必温文尔雅、精爽简当成熟干练,此类以上为“声”之佳者,所以被曾国藩定为“上”。
荒郊旷野,一牛孤鸣,沉闷散漫,有声无韵,粗鲁愚妄之人,其“声”大抵如此;覆深人静,群鼠偷食,声急口利,咯咯吱吱,尖头小脸之人,其“声”与此相似。至于“字句相联,喋喋利口”,足见其语无伦,声无抑扬,其人必幼稚浅薄,无所作为;“齿喉隔断,喈喈混谈”,足见其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其人必怯懦软弱,一事无成。,此类“声”相,当然属于下等,所以作者才不屑一顾地说:“何足比较!”
曾国藩以应举发迹,文人气很浓厚,深爱治学,不但勉励亲人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他自己也是清后期湘派文学的代表,着述论学,都有较大成就,所编《十八家诗抄》与五代的萧统所编的《文选》一前一后,遥相呼应,都是古代文字整理汇编优秀的表率。其文学才华由此可见一斑。
古有《论声》篇云:夫人之有声,如钟鼓之响,器大则声宏,器小则声短。神清则气和,气和则声润。深重而圆畅也。神浊则气促,气促则声焦急而轻嘶。故贵人之声,多出于丹田之中,与心气相通,混然而外达。丹田者,声之根也;舌端者,声之表也。夫根深则表重,根浅则表轻,是知声发于根,而见如表也。若夫清而圆,坚而亮,缓而烈,急而和,长而有力,勇而有节。大如洪钟腾韵,龟鼓振音;小如玉水飞鸣,翠弦奏曲。见其色则猝然而后动,与其言久而后应,皆贵人之相也。
小人之言,皆发于舌端之上,促急而不迭。何则?急而躁,缓而涩,深而滞,浅而燥。火大则散,散则破,或轻重不均,嘹亮无节,或睚眦而暴,繁乱而浮;或如破钟之响,败鼓之鸣;又如寒鸦哺雏,鹅鸭哽咽;或如病猿求侣,狐雁失群;细如蚯蚓发吟,狂如青龟夜噪;如犬之吠,如羊之鸣,皆浅薄之相也。男有女声单贫贱,女有男声亦妨害。然身大而声小者凶,或干暴而不齐者谓之罗网,声大小不均,谓之雌雄。声或先迟而后急,或先急而后迟,或声来止而气先绝,或心未举而色先变,皆贱之相也。无神定于内,气和于外,然后可以接物,非难言有先后之叙,而辞色亦不变也。苟神不安而气不合,则其声先后之叙,辞色挠黜此不美之相也。夫人禀五行之殂,则气色亦其五行象也。故土声深厚,而木声高唱,火声焦烈,水声缓急,而金声和润。又曰声轻者断事无能,声破者作事无成,声浊者谋远不发,声低者鲁钝无文。清冷如涧中流水者极贵,发音溜亮,自觉如瓮中之响声,主五福备。
诗曰:
木声高温火声焦,
和润金声最富饶。
言语却如深瓮里,
水声圆息韵飘飘。
贵人声音出丹田。
气质喉宽响亦坚。
贫贱不离唇舌上,
一生奔走不堪言。
声大无形托气而发,贱者浮浊,贵者清越。太柔则怯,太刚则折。隔山相闻,圆长不缺,斯乃贵人远见风节。身小声雄,位至三公。身大声小,寿命折夭。声如破锣,田产消磨。声如火燥,奔波无靠。男儿声雌,破却家,女人声雄,夫位不宁。
《太清神鉴》认为人有声犹钟鼓之响,若大则声洪,若小则声短。神清气和,则声温润而圆畅也。神浊气促,则声焦急而轻嘶也。
故贵人之声出于丹田之内,与心气和通,汪洋而外达,何则?丹田者,声之根也。心气者,声之端也。舌端者,声之表也。夫根深则表重,根浅则表轻。
若失贵人之声,则清而圆,坚而亮,缓而烈,急而和,长而有力有威。若音大如洪钟发响,音小似寒泉飞韵,接其语则粹然而后动,与之言则悠然而后应。是“声之善者,远而不断,浅而能清,深而能藏,大而不浊,小而能新,余响激烈,笙簧宛转流行,能圆能方,如斯之相,并主福禄长年。
若夫小人之声,发于舌端,喘急促而不远,不离唇上,紊杂而断续,急而又嘶,缓而又涩,深而带滞,浅而带躁,或大而散,或如破鼓之声。或如寒鸡哺雏,或似孤雁失群,细如蚯蚓发吟,大似寒蝉晚噪。雄者如犬爨吠,雌者似单雁孤鸣。如斯之声,皆为浅薄之相也。或男作女声细者,一世孤穷;女作男声暴者,一世妨害。
古人认为,人既然有五行之分,声音也有五行之别。《照胆经》指出:
金声:韵长清音响,远闻完润则贵,破则贱。
木声:韵条达,初全终散,沉重则贵。轻剥贱。
火声:韵清冽条畅不濡,圆润而慢则贵,焦破而急则贱。
水声:韵清响急长,细则贵,重浊则贱。
土声:韵厚重,源长响亮,远闻则贵,近细则贱。
关于声音和人的性格、命运的关系,总结如下:
雌雄声:大小不均,主下贱;
罗网声:干暴不齐,主贫贱;
声音太轻:主断事无能;
声音如破:主作事无成;
声音昏浊:主谋运不佳;
声音太低:主鲁钝无如;
声音太柔:主性格怯懦;
声音太刚:主早夭少寿;
声小身太:主凶而早夭;
声雄身小:主位至三公;
声如破锣:主家业难立,田产消尽;
声如火燥:主一生奔波无靠;
男人女声:主性格轻浮,家资破尽;
女人男声:主性格缺乏女性的温柔,克妨丈夫;
声音清冷如涧中流水:主大贵;
声音响亮如瓮中之响:五福俱备。
张扬之人,外向健谈,言语无忌,神情夸张,性格霸道,喜怒皆形于色,遇事则易冲动。内敛之人,举止稳妥,内向寡言,思在行之前,言必果之后,喜韬光养晦,擅以静制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张扬内敛,难分优劣,于事业之成功皆喜忧参半,均需要他人的赏识与长期的表现,最好则是既不张扬,亦不内敛,既有锋芒,又有涵养。
【人才智鉴】
个性张扬的子路和内敛的公西华
《论语》记载,一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聊天。
孔子说:“别干坐着呀!大家不是整天喊着怀才不遇吗?今天给你们个发牢骚的机会,让我听听你们都有什么样的才能和抱负吧!”
子路不假思索,率先说道:“一个腹背受敌、内忧外患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不出三年,保证人人骁勇善战,个个道德高尚。”
孔子对这样的回答很不以为然,“哂之”。曾皙问他为什么笑子路。
孔子说:“自己尚且如此张狂,怎么能让国民知书达理呢?他要是能谦虚点儿,就是个人才了。”
可见,太过张扬的个性,往往不能给人以信任的感觉,但冲劲儿还是值得肯定的。
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公西华谦恭地回答:“我不敢说我已经在您这儿学到了治国的本领。可是,如果有机会让我去试试的话,我就做一名专司祭祀仪式的小小司仪吧!规规矩矩地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我也就很知足了。”
孔子感慨道:“如果像你这样严谨细致的人也只能做个小司仪,那还有谁能做得了大司仪呢!”言下之意,对公西华内敛的个性还是十分期许的。
第三节论音
音者,声之余
贫贱者有声无音
尖巧者有音无声
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
【原典】
音①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②,此则从细曲中见直③。贫贱者④有声无音,尖巧者⑤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⑥”是也。凡⑦人说话,是声散在前后左右者是也。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不唯雅人,兼称国士;口阔无溢出⑧,舌尖无窕音⑨,不唯实厚,兼获名高。
【注释】
①音:这里指的是声的余韵。
②相去:相比较,相对比。不远:意思是差别不大。
③从细曲中见直:从细微的地方去分辨声与音的不同。
④贫贱者:贫穷卑贱的人,这里也指缺少自信、没有勇气、做事犹豫不决的人。
⑤尖巧者:世故圆滑、善于伪装自己的人,阿谀奉承别人的小人。这种人八面玲珑,善于见风使舵,做事小心,说话慢声细语。
⑥禽无声,兽无音:指鸟禽发出的声音婉转呢喃,属于无声的一类。猛兽声音粗放高昂,属于无音的一类。
⑦凡:大凡,一般情况下。
⑧口阔无溢出:口阔,嘴唇厚且方。溢出,指的是这样的人还没有说话,气就先出去了,讲话粗声大气。
⑨舌尖:这里的意思是说话流利自然。
⑩窕:这里是通假字,通“佻”,轻佻,意思是轻浮不严肃。
【译文】
音,是声的余波或余韵。音跟声相去并不远,它们之间的差异从细微的地方还是可以听出来的。贫穷卑贱的人说话只有声而无音,显得粗野不文,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显得虚饰做作,俗话所谓的“鸟鸣无声,兽叫无音”,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普通人说话,只不过是一种声响散布在空中而已,并无音可言。如果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就情动于中,而声中饱含着情,到话说完了尚自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则不仅可以说是温文尔雅的人,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名流。如果说话的时候,即使口阔嘴大,却声未发而气先出,即使口齿伶俐,却又不矫造轻佻。这不仅表明其人自身内在素养深厚,而且预示其人还会获得盛名隆誉。
【评述】
要我们来区分声与音,如果不是先存有了这个概念,实在是玄之又玄的事情。音是声的余响,只要细细去区分,仍然可以找到细微的差别。犹如一口大钟,用木棒敲击,这时发出的响动是声;嗡嗡作响,在空中传播的是音。完好无损时与稍有裂口时的声音有差别,裂纹越小,差别越小。两种质地不一样的钟,声音也有差别。由声音来识别人物的心性能力,异曲同工,只因其中不可确定因素太多,因此能掌握其中真谛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有音无声。这个论断正确与否,值得推敲。有声无音,即是讲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但没在空中形成余响,是枯涩单调的声音,没有浑响效果。有音无声,指气息冲击声带,却没发出声音,仅在空中形成余响。这从物理学现象上是讲不通的。
因此说,仅凭声音的高低悦哑,不与语气、语势、讲话内容相结合,是不能够正确鉴别人才的。声音只是一个参数,必须结合在感情和话语内容之中,才好判断人才性情。
禽无声,兽无音,以动物作类比,补充说明有声无音者贫贱,有音无声者尖巧。从事理来看,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莺语间关,燕声呢喃,春雨婉柔,增天地美色。百鸟齐鸣,嘤嘤畹畹,啁啁啾啾,这是悦耳动听的声音,但对行事立功的人来讲,总觉得绵曼之气有余,雄壮之气不足,是谓有音无声的缘故。而荒山旷野,大漠草原,朔风劲草,丛林万千,狮吼狼嚎,野兽出没,森气弥漫,惊骇突兀,虽然豪气干云,威猛肃杀,但是刚猛有余,曲折婉转之意不足,这是兽无音的缘故。用在人身上,有音无声的傲气不足、骨气不足、刚气不足,因此多为贫贱所困;有声无音的婉转不足、柔情不足、血性不足,因此多属尖巧无情残忍之辈。
人在讲话的时候,声音随空气振荡而四方传播,弥散在前后左右,以正前方为信息发射源。开谈若含情,话终多余响,这种话语谈势,是高人国士的风范。怎么讲呢?人以情为主,凡事多能兼顾情理,又不违事理,这种处世原则是一种标准,能两兼其美的人当然得到大家的称赞和拥护。这种人的话,极具有感染力。讲话完毕,余音绕梁,荡气回肠,听者心摇神驰。有如此号召力的人,当然称得上高人国士。希特勒与丘吉尔可谓这方面的典范。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偶尔发现自己的声音是一种能感染人的工具,因此开始了发疯似的政治煽动。丘吉尔仿佛是上帝派下来专门对付希特勒的,是他遏制住了希特勒的脚步,是他的声音,鼓舞英国人民度过了最黑暗的一段日子,使英伦三岛始终高高飘扬着英国的米字旗。
口阔无溢处,口宽阔,但在讲话时,并不漏风,先有声,后传音,声气相投,不散不乱,这是修养深厚人的讲话状态;反之则是粗声大气,粗俗不堪,难登大雅之堂。从江湖中冲战出来的英雄豪杰,虽然身上粗野气很重,但他们英雄气概占了主导,虽有草莽气,但仍不失英雄本色。话又说回来,这种草莽江湖气,会在事业一步步的拓展之中,随着接触人物种类的增多,交际面的扩大,渐渐收敛,使雄才身上多了英气,英才身上染有雄气,如此方可称天下英雄。刘邦是如此,赵匡胤是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像水泊梁山,草莽气太重,没能随事业的拓展在文治上下工夫,又一心想着招安,最终不成气候。
舌尖无窕音,虽激情昂扬,但不是口沫横飞,虽流利灵巧,但不轻浮张狂,这种人不但才智敏捷,聪慧过人,而且修养务实,厚重端庄,不但事业有成,而且可以获得很好的名声。
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口阔无溢处,舌尖无窕者。简言之,就是声含感情,音抱余响,是国士高人的风范;雅量充沛,而不粗俗,为天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