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
13792900000019

第19章 弦脉

一、体象歌

【原文】

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①,指下挺然。

【提要】

本段主要概述弦脉的脉体形象特征。

【注释】

①端直以长:挺直而且长的样子。

【白话解】

弦脉的形象如同琴弦一般,但脉体有柔和滑利之感,指下的感觉挺直而长的样子。

【解析】

李中梓曰:“弦之为义,如琴弦之挺直而略带长也。”

很形象地描述了弦脉的形态,如同琴弦,应指有挺直和劲急感。但弦脉的形象随病情有所区别,病轻者脉虽弦但尚有柔和滑利之感,病重者应指端直以长,有切按弓弦之感;甚重者脉来搏指挺然有力,脉体硬而不柔和,如循刀刃。

从现代临床来看,弦脉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动脉血管,使血管壁平滑肌紧张度增高,或有动脉硬化,动脉压力增高,外周阻力增强等,致使血管紧张度增加,导致脉搏呈现平直而有力的脉象。

二、主病歌

【原文】

弦为肝风,主痛主疟①,主痰主饮②。

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

左关弦见,痰疟症瘕③;右关弦见,胃寒膈痛。

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④痛。

【提要】

本段主要概括弦脉的主病及寸、关、尺三部脉弦的意义。

【注释】

①疟:疟疾,病名,以寒战、壮热、出汗、定期发作为特征。

②痰饮: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

③症瘕:是腹内肿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症者有形,固定不移,病在脏,属血分;瘕者无形,聚散无常,病在腑,属气分。

④疝:见紧脉注释。

【白话解】

弦脉的主病有肝风内动,疼痛,疟疾,痰饮证等。如果左寸脉弦,必然心中疼痛;右寸脉弦,则胸及头疼。左关脉弦,可见痰饮、疟疾、症瘕等证;右关出现弦脉,多病胃寒胸膈疼痛。若左尺出现弦脉,是饮邪停于下焦;右尺出现弦脉,往往脚足挛缩或病疝疾疼痛。

【解析】

从《黄帝内经》的记载看,生理、病理、死候三种均可以见到弦脉。《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脏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春胃微弦曰平。”也就是说,春天肝脉微弦是有胃气的表现,但应是弦而柔和的。病理情况下弦脉主要主肝胆病、诸痛症、疟疾、痰饮等。多见于肝气郁结的胁痛、郁怒;气滞血瘀的症瘕积聚;肝风内动的眩晕、昏仆;邪在少阳的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寒热往来有定时的疟疾;各种痰证和饮证等。弦脉还可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疼痛,如心痹证引起的心痛,可见到明显的左寸脉弦;肝病导致的胁痛,以左关弦为主;胃寒疼痛,多出现右关弦脉;下肢挛缩疼痛或疝气疼痛,多见尺弦明显。

病理性弦脉的产生是由于脉气收敛紧张造成的。如果肝胆疏泄失常,气机不畅,经脉拘急,血气敛束不伸,可见弦象。少阳为气机出入之枢,邪滞少阳,枢机不利,则见弦脉。疼痛或痰饮出现弦脉,是因邪气阻滞,气机不畅以致血气鼓搏壅迫,脉来劲急所致。

除病理性弦脉外,老年人脉象多弦硬,为精血亏虚,脉失濡养,脉象失其柔和之象而变弦,是属于生理性退化的一种征象。

三、兼脉歌

【原文】

浮弦支饮①,沉弦悬饮②。

弦数多热,弦迟多寒。

弦大主虚,弦细拘急。

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单弦饮癖③,双弦寒痼④。

【提要】

本段主要论述弦脉与其他脉象同时出现所主病证的意义。

【注释】

①支饮:指饮邪停滞于胸膈部位的病证,以咳逆倚息不能平卧为主症。

②悬饮:指水饮停留于胁肋部位的病证,以咳唾胸胁引痛为主症。

③饮癖:癖,指潜匿于两胁之间的积块,平时寻摸不见,痛时才能摸到。饮癖,是癖的一种,症见口吐涎沫清水,胁腹有积块,食少,嗳酸等。

④寒痼:痼疾,积久难治之病。寒痼,寒邪积滞日久,腹痛泄泻,手足逆冷,寒气上冲之证。

【白话解】

浮兼弦的脉象见于支饮病证,沉兼弦的脉象见于悬饮病证。弦而数的脉象多主热证,弦而迟的脉象多主寒证。弦大之脉主虚证,弦细之脉多见于手足拘挛强直,不得伸屈。阳邪为病出现弦脉,多有头痛;阴邪为病出现弦脉,多见腹痛。单手脉弦多见于饮癖之证,双手脉弦多因寒邪积滞日久。

【解析】

弦脉是临床相当常见的脉象,临床主病较多,如肝胆病、诸痛症、疟疾、痰饮等多种病证。弦脉与其他脉象同时出现还具有更多的主病意义。例如,阳热所伤,脉多弦数;阴寒为病,脉多弦紧或弦迟;痰饮内蓄,脉多弦滑;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脾土为肝木所乘,则脉来弦缓;肝病及肾,损及根本,则脉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