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
13792900000014

第14章 细脉

一、体象歌

【原文】

细直而软,累累①萦萦②;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提要】

本段主要概述细脉的脉体形象特征。

【注释】

①累累:通“羸羸”,瘦瘠疲惫的样子。

②萦萦:萦,音营,缠绕。萦萦,形容细脉细长不断的样子。

【白话解】

细脉的形象是脉道狭小,细直而软,好像非常瘦瘠疲惫的样子,但延绵不绝,指下感觉如按一根丝线,比微脉稍感明显一些。

【解析】

细脉是脉体狭小,脉管收缩成为细线的形象。李中梓在细脉下按语中对细脉与微脉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指出细脉具有明显易见的特点。他说:“细之为义,小也,细也,状如丝也。微脉则模糊而难见,细脉则显明而易见,故细比微稍稍较大也。”由于血液、津液的亏损,不足以充实脉管,或心阳虚衰,不足以推动血行以充实脉道,均可使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而显出脉管细如丝线的形象。

二、主病歌

【原文】

细主气衰,诸虚①劳损。

细居左寸,怔忡②不寐③;细在右寸,呕吐气怯。

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

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④冷惫。

【提要】

本段主要概括细脉的主病及寸、关、尺三部脉细的意义。

【注释】

①诸虚:各种虚证。

②怔忡:见虚脉注释。

③不寐:即失眠。

④下元:即下焦元阳。

【白话解】

细脉主气衰以及各种虚证劳损。细脉出现在左寸,则心慌心悸失眠不寐;细脉出现在右寸,往往呕吐气亏。

细脉见于左关,是肝阴枯竭之象;细脉见于右关,多属胃虚而胀满不适。左尺脉如果细的话,多见泄泻痢下或遗精;右尺脉见细,是因下焦元阳不足虚寒内盛。

【解析】

细脉属于虚脉类,是脉道细小的一种脉象。诸虚劳损气血阴阳不足证皆可见到细脉。细脉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细则气少。”《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尺寒脉细谓之后泄。”临床上见到的因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气短、汗出、头晕、倦怠乏力、语音低微、面色无华、舌淡纳呆、腹泻便溏等证多与细脉并见;而阳气不足畏寒、下利以及阴精不足的潮热盗汗、颧红口干等亦多与细脉并见。具体而言,左寸脉细,多是心血亏虚,脉道失充;右寸脉细,往往是肺气大亏;肝肾精血枯竭,血不濡脉,故左关、尺脉细;脾胃阳气虚损或脾肾阳虚虚寒内盛,则右关、尺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