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宾
1844-1930
作者简介: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是俄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坚持在乡村和民间写生,并且和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保持密切的往来。他的作品《宣传者的被捕》、《拒绝仟悔》、《意外归来》都是以革命者的斗争生活为题材的优秀作品。同时对俄罗斯历史事件的关注也引起列宾对历史画创作的强烈欲望,他创作了《1581年11月16日伊凡雷帝和被他杀死的儿子》、《索菲亚公主》以及《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复信》等。
186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作品介绍: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列宾一共画了11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11个人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187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
作品介绍:
在80年代,列宾的两幅最大的历史画便是《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信》与《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该画选择了伊凡四世在日常生活中的暴行,在一次与儿子的争吵中,伊凡四世用笏杖击中儿子的太阳穴,这一偶然的冲动致使儿子丧命。该画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以致评论家斯塔索夫几乎每天在报纸上收集各方面的反应。油画所描绘的惊人事件,引起了官方的抗议。俄国圣宗务院总检察官波毕得诺斯泽夫在给皇上的奏折中写道:“现今艺术真是不可思议,不作一点好的榜样,却是一些带有批判和揭发倾向的赤裸裸的现实主义感情。费解的是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些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为什么要画伊凡雷帝?除了某种倾向外,找不到别的理由。”该画展出不久即被摘下,再见到它时已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188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回信
作品介绍:
这幅作品可说是列宾集人物性格刻画之大成。它展示了一种19世纪俄国写实主义绘画最光辉的学派的个性特征。列宾以很大的热情来塑造哥萨克查波罗什人的不同类型,并用俄国学院派所讲究的构图方法去处理这个多人物的戏剧性场面。这幅油画给俄国近代油画史增添了光辉。
查波罗什雪契是16至18世纪时期俄国哥萨克在乌克兰的自治组织。它由武装的移民所组成,其中主要是从地主那里逃亡至查波罗什来的农奴。画上所叙述的事情是讲17世纪时,土耳其皇帝要这批哥萨克人脱离俄国而归附于他。这封信惹恼了这些农奴出身的勇武强悍的哥萨克人,他们虽然流落此地,却深爱自己的祖国,从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画上就描写这些性格豪迈的查波罗什人在领袖赛尔柯的授意下,正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的情景。画家以集体拟信这个场面,来展现各个人物的不同姿态、形状、性格和表情。它是一幅人物众多,特征鲜明又饶有绘画趣味的查波罗什人物谱。
由于人物众多,画家不断地修改,更动他们的位置,前后十数年,易稿几十遍,直至无可增删为止。因此产生了几幅人物大致相同而位置不同的变体油画:1870~1887年的一幅油画,就人物排列看,不如这里的一幅,那一幅现藏特列恰柯夫画廊;1880~1891年的一幅,画家以两个左右站立,右侧一个人物背朝观众的查波罗什人的构思,把中央一群人物联系起来,以使构图取得一种平衡,现藏俄罗斯博物馆;而本文欣赏的第一幅图片,则是1880~1893年间完成的。人物减少了许多。中间的首领,即那个抽烟半伏案而作的哥萨克被删减了,借此突出了那个戴着眼镜笑着脸在写信的书记官。此画现藏哈尔柯夫造型艺术博物馆。这些形象散发着整个查波罗什雪契的勇敢与无畏。他们的眼睛里闪耀着热爱祖国的民族自强的光辉。这是一首俄罗斯人民的颂歌,是列宾创作盛期末尾阶段最优秀的油画作品之一。
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柯夫
1848-1916
作者简介:
苏里柯夫,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历史画画家,1848年出生于一个古老的哥萨克家庭。1875年毕业于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1877年移居莫斯科。他很早就把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俄罗斯古代历史中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件之上,创作了许多伟大的历史巨作。代表作品有《近卫兵临刑的早晨》、《缅希科夫在贝列佐夫镇》、《女贵族莫洛卓娃》、《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等等。
189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作品介绍: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是苏里柯夫根据彼得大帝执政时期发生的一个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优秀历史画。画家在这幅作品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临刑前的悲壮场面。画家没有在作品中进行简单的是非评说,而是站在较客观的立场上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予以再现。
占据画面绝大部分空间的是近卫军战士。他们临危不惧,英勇不屈。画家把他们与老人、妇女、孩子这些前来诀别的家属及刽子手、围观群众交织在一起,增添了事件的悲剧色彩。矛盾对立的另一方,骑在高头骏马上监刑的彼得大帝,也得到了画家的充分肯定。整装威严的正规军作为政权的强大后盾肃立在彼得大帝身后。这场悲剧的导火因素之一,某些充当俄国官吏的外国人,站在彼得的前面,若无其事地目睹这场血腥镇压。东正教教堂未能给这群苦难的人们带来什么好运,而克里姆林宫却像彼得大帝一样的坚不可摧。整幅作品气势宏伟,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是历史画题材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凡·高
1853~1890
作者简介:
文森特·凡·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但他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而在西方画家中,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郎、杜米埃和米莱。凡·高后来数次进出精神病院,在1890年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90吃土豆的人
作品介绍:
《吃土豆的人》是凡·高受到米勒影响的第一幅创作。为完成这幅作品,凡·高画了大量的习作,包括素描、速写等等。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桌子前吃晚餐的情景。观者可以从画中看出,屋子空间很拥挤,低矮的房顶,中间挂着一盏煤气灯,右边一个农妇在斟茶,与此相对的左边一个男子在切土豆。一家人辛勤劳动,晚餐桌上只是土豆。后面端碗的老妪和左边带头巾的妇女,显得那样苍老而丑陋。虽然从构图特点来看,该画与伦勃朗的《爱莫斯的基督》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我们不难从中看出画家在此画上寄予了自己对穷苦人的真挚感情。
191向日葵
作品介绍:
《向日葵》是画家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阿尔居住时所作的一幅经典之作。本作品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则使用了蓝色。画家用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在这幅作品中,观者再也看不到以前作品里的那种短促的笔触。在这里,画家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总之当我们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192伽塞医生肖像
作品介绍:
伽塞医生是凡高在奥维尔村所交的朋友,也是他的医生。伽塞医生还是一位业余的艺术家,曾经传授凡高蚀刻画的技巧。这幅作品以蓝色为基调,大片深蓝与黑线条烘托出作品悲伤与紧张的气氛。画中的伽塞医生撑着头,满腹忧郁的沉思表情,似乎预示了画家的生命即将结束。
193夜间的露天咖啡馆
作品介绍:
《夜间的露天咖啡馆》是凡·高众多值得注意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星光三部曲的第一部。《夜间的露天咖啡馆》描绘的是夜间咖啡馆外部的工作。从这幅作品中观者可以看到有一群喝咖啡的人,分坐在整齐排列着的桌旁,散漫而又惬意。一盏巨大的黄色灯将光线投向咖啡馆的墙壁、桌子甚至街道上,灯光通明耀眼。宝蓝色的天空绽放出点点繁星,宛如朵朵灿烂的灯花。街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徐步走着合了这蓝色夜的旋律。街对面有几户人家,窗户里透出橘红色的灯光,引人无限温暖遐想。还有有一棵树,绿色的树梢上划泻着丝丝白光。这个夜晚没有黑色,有的是安静的蓝色、紫色和绿色,和有着发光的苍白的硫磺色与呈绿色的香木黄,营造出的却是满卷的温馨恬适。
凡高酷爱南方天空层次不同的蓝色和大地在阳光下泛出的明丽黄色。他的作品经常混用这两种补色,使画面明亮绚丽。在这幅作品里,凡·高同样用了这两种颜色。室内明亮的黄色灯光洒在屋外鹅卵石铺成的广场上,铺向四周。在宝蓝色的夜空中,群星闪烁,宛如朵朵灿烂的灯花,与他画中的咖啡馆室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家运用白色和明丽的黄色,寥寥数笔就描绘出天空中的群星。深蓝色的笔触点染四周,蓝色逐渐变淡,笔触纵横交错,造成星光弥漫的效果。而反向着星光的地面,则以不同色调的笔触相间而不相混形成。
在这幅作品中,凡·高使用一条纵线、一条横线、两条对角线来切割画面。没影点,即透视线的会聚点位于画面正中央枣咖啡馆。于是视觉的重心又落到了这家咖啡馆,感觉一切好象被拖到漩涡似的内部,但是同时,画面又显得很平静。所有的场景都在黑暗之下,可却没有一丝黑色的痕迹。明黄的灯光和深蓝的夜空相互对比,视线沿着咖啡棚和座位向后延伸,使画面产生纵深感就像是时光隧道将人拉回记忆中某个美丽恬静的夜。“这是一张不用黑色的夜景图”凡高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
194盛开的桃花
作品介绍:
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凡高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这幅作品借用盛开的桃花的勃勃生机来呈现出春天的喜悦和作者乐观向上的情绪。
195茑尾花
作品介绍:
本幅作品是凡高到圣雷米之后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左边的白花与最左方的浅蓝花遥相呼应。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
196星夜
作品介绍:
在这幅作品中呈现出了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中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凡高自己的想象。左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凡高的生命就如他作品中的星星,在幽蓝的夜空中独自放光。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1837-1887
作者简介: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出生于俄国中部伏龙涅什省一个贫寒的市民家里。童年当过听差和乡里的记事员,1853年随一流动照相师修理底板,因一偶然的机会来到彼得堡,1857年考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离开学院后,克拉姆斯柯依与14个同学宣布成立“彼得堡自由美术家协会”。经过4年的实践,1870年,克拉姆斯柯依与几位莫斯科画家共同发起成立“巡回展览画派”。1887年因操劳过度离开人世。
197月夜
作品介绍:
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它继承了俄罗斯艺术的民族性与文学性,叙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这样的时刻,一个穿白色衣裙的美丽少女,独坐池塘边的长椅上,她面前的池塘中漂浮着睡莲和菖蒲。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
20世纪欧洲绘画出现了众多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们在艺术理论与观念上与传统绘画截然不同。现代主义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及绘画语言自身的价值。他们排斥功利性,对描述性和再现性的因素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画面结构,表达内在情感,营造神秘梦境。其主要流派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巴黎画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维也纳分离派、风格主义、达达主义、形而上画派、超现实主义、至上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谱艺术、光效应、新超现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