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13787500000044

第44章 脑血管疾病(6)

(4)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健康的心态是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因素。老年人要避免大喜大怒和受强烈的刺激。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不宜炒股、打麻将,防止由于情绪的剧烈波动而诱发脑血管意外的突发。

(5)要及时正确抢救。脑血管意外往往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保证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要加强对普通人群和脑血管意外高危人群及家人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脑血管意外的症状及正确的应急救治常识,一旦发病要立即呼叫急救电话送医院抢救,切不可擅自做主给患者使用止血药或其他药物,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如何预防脑卒中复发?

脑卒中的复发率高达25%。不少患者还复发2次以上,多者到6次,甚至更多。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多,患者病情会一次比一次严重,致残率及病死率亦随之俱增。防止脑卒中复发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坚持合理服药以控制血压,同时经常测量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稍高水平,但不宜降得过快过低。

血脂异常症患者、糖尿病患者也要在医生指导下,分别坚持调脂和降糖治疗。

(2)保持良好心态,克服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可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易诱发或加重病情。因此,脑血管病患者必须尽量改变急躁火爆的脾气,自我控制情绪,不让各种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健康的心理对防止脑卒中复发起着重要作用,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平时还要多培养一些个人爱好,如书法、绘画、摄影、养花、垂钓等,以陶冶情操。

(3)坚持锻炼:多做适合自身的运动,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

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锻炼应从小运动量开始,从轻度运动到适度运动,逐渐增加运动量。通过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合理饮食: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要讲究营养平衡,不吃含脂肪及胆固醇高的食品,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卵及油炸食品。主食方面要细粮、粗杂粮混吃,多吃豆类及豆制品,多吃海鱼、新鲜蔬菜和瓜果。要少吃盐,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吃盐较多地区(如北方)的居民中,高血压发生率远远高于吃盐少的地区(如南方)。尤其是患了脑卒中的中老年人,更应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在6克以内为好。

(5)戒烟限酒:吸烟可以增高血黏稠度,促进血小板聚积,收缩血管,因此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吸烟者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

饮酒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长期大量饮酒或酗酒者(每日乙醇摄入量200克以上)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的4~5倍。酗酒也是导致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奉劝脑卒中患者,应立即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6)保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便秘是脑血管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饮食多吃粗杂粮、蔬菜、瓜果等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每日还应适量多饮水(至少1500毫升)。如出现便秘,早晚还要各饮一杯蜂蜜水,滑润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脑血管病患者大便时不宜过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压升高加重病情,最好使用马桶或“坐便”,这样比蹲着省力。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服些缓泻剂,如麻仁润肠丸。

(7)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脑卒中患者的家属要为患者营造出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孤独的情绪;同时,家属还应学习一些护理常识,以便科学地协助患者做好患肢的康复治疗,争取患者能早日生活自理。

(8)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血脂、血黏度、血糖及眼底等,必要时可做头颅CT检查。一般每隔半年复查1次,做到心中有数。若有肢体麻木、运动无力、运动失灵、咬字不清、流口水、舌发僵、复视(看物体时,有双影)、持续头晕、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脑卒中其他诱因有哪些?

高血压、肥胖、吸烟、抑郁等是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其他的一些因素也能引起脑卒中。

(1)气候:有关人员在研究中发现,晚秋和早春易患脑卒中病都与0℃以下的气温有关,且多在气温骤降的72小时内。因此,注意0℃天气,及时防寒、服药,是防止脑卒中病的有力措施。

(2)时间:对脑卒中病的调查中还发现,清晨至正午12时脑卒中的发病率高达79%。所以,降血压、抗血栓形成药物在起床后服用,效果较好。

(3)遗传:有家族病史的人,患脑卒中病的危险比没有家族病史者高10倍。因此,人们在预防脑卒中病时,不能不考虑到自己是否属患脑卒中病的高危人群。

(4)低蛋白:血浆中白蛋白过低,预示脑卒中病的准确性高达75%,比高纤维蛋白、高血糖的预示价值都高。单就预防脑卒中病说来,多吃鱼、蛋、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比低脂饮食更为重要。

(5)缺镁:脑卒中易发生于缺镁者。注意摄入海产品、深色蔬菜和硬壳类坚果等含镁食物,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冬季如何保护脑血管?

冬季,医院里因脑梗死或再发脑梗死而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那么,在寒冷的季节应该如何保健养生,使自己平安地度过冬天呢?

防止“病从口入”为抵御冬季的风寒,人们需要摄取更多的热量,于是餐桌上各种肉类食品明显增多,比如涮锅、烤肉等,这就会增加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冬季进补应注意合理搭配,餐桌上除增补肉类食物外,每日水果和蔬菜不可少。餐馆里的火锅配料偏咸,餐后因大量饮水很容易使血容量增加,加重高血压。在食用时不要过分追求口感,应少用调料。

另外,吃涮锅后,血脂在短时间内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随之增加,可诱发急性脑梗死,故应少选用肥牛、肥羊、肥肠等,可多选择鱼类等海产品。

减低血液黏稠度增加饮水量,尤其不应过度控制睡前水的摄入量。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最易发生在天亮将起床时和刚刚起床后,因为此时血液黏稠度大,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有些老人为了减少起夜次数、睡好觉,晚饭后就开始控制饮水量,从而增加了血液黏稠度。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再加上冬季供暖,房间内空气湿度不够,限制饮水会使血液中的水分更显不足,增加卒中发生机会。所以,老年人晚上8时前不宜过分限水。对于那些确实夜尿多,或次日晨起时有颜面水肿而不宜在晚上喝水的人,也可以采用减慢起床动作和晨起后先喝一杯温开水的措施。需要提醒的是,睡前饮水并不包括饮茶或咖啡之类,因其有利尿作用,会促使水分的排出,增加血液黏稠度。另外,如果洗浴,应在沐浴前后各喝一杯水,以补充体内因沐浴而丢失的水分。

尤其起夜要注意老年人对环境温度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肾上腺分泌活动会增加,促使血液循环加快以抵御寒冷。但同时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过高的血压会引起脑出血,加速的血流有使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的危险。另外,冷空气会使血管骤缩,管腔变细,如果管腔内有大量脂类沉积和硬化斑块,则易使血液流通受阻。

特别在夜里,当衣着单薄离开温暖的被窝起夜时,这种寒冷刺激则会更明显。

所以,冬天里老人们除了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外,起夜时更应注意保暖。

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发病较急,病情凶险,一经发病,重则常死于顷刻,轻者经抢救虽可脱险,但常遗留口眼斜、言语不利及肢体瘫痪等后遗症,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预防脑血管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因为不良刺激及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病。故预防脑血管病首先应注意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紧张与疲劳。

(2)要注意节制饮食,做到有规律、有限度、有范围:中国医学认为,饮食气辛窜而辣者,可助火散气;气重而甘者多助湿生痰,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诱发脑血管病。故应注意节制饮食,做到定时定量,不要吃得太饱和过咸,少吃肥肉、辣椒、生葱、大蒜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

(3)生活有节律,劳逸应适度:因为过劳则伤气,过逸形肥而脏弱,均易发生脑血管病。故从事脑力劳动及进入中老年之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可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诚如《庭训格言》所述:“平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节饮食,慎起居,实为却病之良方也。”

(4)要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脑血管病。因此,血压偏高或有脑血管病先兆的中老年人,应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