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13787500000021

第21章 心律失常(1)

心律失常如何分类?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1.冲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⑤窦房阻滞。

(2)异位心律

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心脏传导阻滞:①窦房传导阻滞;②心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心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3.激动起源失常伴传导失常

异位心律、反复心律、并行心律。

临床上,心律失常可按其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

年轻人心律失常的特点是什么?

年轻人由于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可以出现:

(1)生理性的心律失常:如年轻人易激动、兴奋,从而交感神经兴奋而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如过度劳累,激动,饮酒过量,还可出现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可能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而出现功能性的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2)出现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如无明显病史时,往往症状不重,或明显疲劳后出现症状,多见于心肌炎患者,有的无明确病史。据症状体征考虑是较严重心律失常时,由心肌炎遗留的后遗症所致,或经辅助检查而确诊为先天性的心脏传导系统存在附加束所致。亦有个别患者年轻体壮,心肌炎病史不明确,或有感染,发热,未引起重视,心脏已存在潜在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但症状不突出,因突然剧烈运动而突然死亡,尸体解剖发现心肌炎症存在。因此,年轻人也应当有病及时治疗,定期体检有利于健康。

何谓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早搏,根据起搏部位不同可分为房室、房室交界性和室性三种,由于房性和房室交界性在心电图表现上无法区分,故统称为客观存在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与早搏相似,但室上性绝大多数为功能性原因,室性则主要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

1.临床表现本病临床上具有阵发性突发突止的特点。

(1)症状:阵发性心悸、心前区不适、头晕和昏厥,严重时引起休克、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以及脑卒中等病症。

(2)体征:室上性心率160~220次/分,心律绝对规则,第一心音强度一致;室性心率140~180次/分,心律略不规则,每一心音强弱不等。

心电图可确诊及鉴别病型。

2.治疗由于病情重,必须及时有效治疗。

(1)室上性心动过速

①消除病因;

②兴奋迷走神经:咽部作呕吐反射;压迫颈动脉窦、眼球;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吸气;新斯的明0.5~1毫克/次,皮下或肌内注射;

③药物治疗;维拉帕米(异搏定)5毫克,三磷腺苷20毫克,普罗帕酮(心律平)50毫克或毛花甙C(西地兰)0.4~0.8毫克(预激综合征引起者禁用)用10%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④药物无效时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2)室性心动过速

①病因治疗;

②药物治疗:首选取利多卡因50~100毫克加10%葡萄糖液20毫升1分钟内静脉注射,必要时再每5~10分钟静脉注射50毫克,其2~3次,有效后以每分钟1~2毫克速度,静脉滴注维持,还可选用双导丙吡胺、胺碘酮、苯妥英钠(由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等药;

③无效时可用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有关吗?

心力衰竭多由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所致。而某些心律失常也可诱发心力衰竭,如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使心室充盈减少和心排血量减低而导致心力衰竭。心动过缓、甚至Ⅱ、Ⅲ度窦房、重型房室传导阻滞,也因心排血量减低而诱发心力衰竭。而一旦出现心力衰竭,则往往伴随窦性心动过速及其他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与性别、年龄有关吗?

心律失常在性别上是无明显差异的,但年轻女性中(青年人)因心脏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律失常比男性稍多。

一般正常的心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在婴幼儿,当窦性心动过速时,其频率可高达230次/分;成人却很少超过180次/分,通常低于140次/分。窦性心律不齐,在儿童和青年期很常见,至成年期就较少见,但到老年期又较多见。过早搏动,在婴幼儿期是罕见的,但至成年期,却极为常见。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性传导阻滞,多见于儿童,后天性慢性房室传导阻滞却多见于成年人。

总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不十分密切。

饮茶会诱发心律失常吗?

据历史文献考证,我国是种植茶叶最早的国家之一。饮茶是我国人民的一大习惯,有“茶的故乡”之美誉。“清茶一杯,元气百倍”。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饮茶对身体有益。祖国医学对茶的评价也很高。《神农本草经》认为“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茶叶含有芳香油、咖啡因、鞣酸、茶碱及维生素。芳香油能使大脑和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神经兴奋,因此喝茶能提神解乏。咖啡因除可兴奋大脑外,还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茶碱、维生素均有预防血管硬化作用。但饮茶宜清淡,忌饮浓茶。因为茶中的芳香油、咖啡因能兴奋大脑和心血管神经,能增加心室收缩,引起心跳加快,诱发心律失常。因此,过量饮浓茶可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甚至使有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危险。

青年人出现了心律失常一定是心肌炎吗?

有些青年人经常因工作紧张、疲劳、惊吓后出现胸闷、气急及心跳快、心慌等症状。检查心电图有心律失常。而常常认为患了心肌炎,其实并不一定是心肌炎所致。以上症状出现的心律失常大多数为功能性,即心脏神经功能调节失调所致。因此多见于精神刺激,大脑过度紧张的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影响心血管的正常功能,造成心律失常。

因此,发生上述情况,不要紧张,放下思想包袱,听轻松音乐,调节自我情绪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检查治疗,排除其他疾病,用中药调理或短期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即可以得到较好的疗效。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少数青年人的心律失常是由感染后引起的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及与遗传有关的心脏病造成的。

心律失常会引起猝死吗?

心律失常有很多类型,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

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的机会也会增多。但是,并非所有的心律失常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和需要治疗。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而又比较复杂的心血管疾病,它是指心脏搏动的形成或传导发生障碍,引起心脏节律或频率异常。心律失常大多是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如冠心病、心肌疾病、风心病等,但也有可能是由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比如期前收缩(早搏)就有可能是因为情绪紧张、疲劳、饮酒、喝浓茶和咖啡所导致。其症状常表现为一种突发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憋闷、气促、手足麻木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有些患者也可能没有症状,仅在心电图检查中被发现。

如果出现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正规检查以判断心律失常是否属于功能性的。医学上把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且不影响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的心律失常视为功能性的,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大多不需要治疗。假如出现症状,患者应该先解除顾虑,稳定情绪,必要时可进行短期的对症治疗。

心律失常会遗传吗?

就心律失常一症本身说来,是不会遗传的。大部分是后天的各种因素激发所致。如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病,克恩—塞尔综合征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

什么是心脏期前收缩?

心脏期前收缩(早搏)属于心律失常中的一种类型。它只是一种症状,还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若频发出现,不要惊慌,可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分清期前收缩的类型,再决定是否要治疗。心脏期前收缩可分为室上性和室性期前收缩两大类。

室上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体内因素(如发热、情绪激动)或体外因素(如饮酒、吸烟等)均可诱发室上性期前收缩。心源性因素中常见的有二尖瓣病变、心肌炎、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及洋地黄药物中毒等。

室上性期前收缩的处理应针对上述病因和诱因,一般无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若成为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等触发因素时,则应予以重视并积极治疗。此时除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应治疗引起期前收缩的基本病因,如二尖瓣狭窄、心功能不全等。

室性期前收缩在正常人和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均可见到。大量证据表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单纯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存活率与无室性期前收缩的正常人并无差异,其猝死的风险也不增加。对于这些患者,宜搜寻诱因并努力消除,一般不主张用强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因为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大于药物的疗效。若室早引起严重心悸或胸部不适,应考虑使用毒性作用较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对于复杂的室性期前收缩,临床医生应根据室性期前收缩的特征、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心功能状态及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再决定治疗措施。一般说来,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理背景,但也有一些人临床上并无明显心脏病证据,且长期观察良好。严重器质性心脏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期、心肌病及慢性心力衰竭等患者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病情越严重,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机会也越多,其治疗的必要性也越大。此外,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室性期前收缩和全身状况以及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谨慎用药,严密随访,以保证室性期前收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期前收缩常见原因是什么?

在正常情况下,心跳的节律是由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在右分支向下传导,由于神经体液的作用而形成步调一致的规律跳动。

而期前收缩是心律失常的一种症状。

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分类极为复杂。最常见的为室性期前收缩,又可分为生理性(功能性)和病理性(器质性)两大类。功能性期前收缩是由于过度劳累、失眠、寒冷刺激、剧烈运动、暴饮暴食、吸烟、酗酒、喝浓茶、情绪激动、过敏反应等刺激引起心脏兴奋性增高而出现早搏,经多方面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患。这种期前收缩对身体影响不大,预后良好,运动后发作减少,精神安慰及对症治疗可治愈。

病理性期前收缩是由于某些疾病所引起心脏的传导系统出现障碍。在青少年中,常见的有病毒性心肌炎、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在中老年中,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等运动时及原发病加重时发作频繁。

日常生活中期前收缩患者应注意什么?

(1)期前收缩本身并非严重疾病,所以患者应消除思想顾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劳逸结合,使睡眠充足。

(3)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

(4)活动后期前收缩不增多的慢性患者应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5)伴有严重心脏病或有明显症状者须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此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低血钾为何诱发心律失常?

低血钾可诱发心律失常,因为血钾低时:

(1)使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细胞外钾或血钾浓度降低时,膜内外的钾浓度差增大,按照理论是钾外流增多,而使静息电位增大,但实际上血钾降低时,膜电位不是增大而是减小。这是因为低钾时,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小,所以,尽管此时膜内外钾浓度差增大,膜电位仍降低。由于膜电位降低接近于阈电位,则兴奋性升高。

(2)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心肌细胞膜对钾通透性降低,钾离子外流减慢,而相对钠离子内流的作用减弱,结果使舒张期自动除极速度加快,从复极后的舒张期电位到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因而自律性增高。

(3)心肌细胞传导性降低。由于静息电位降低,钠离子的内流及除极速度和幅度减低,因而兴奋的传导减慢。

由此可见,由于低血钾时心肌细胞兴奋性升高,自律性升高而传导性降低,故容易形成兴奋折返,诱发心律失常。

为什么颈动脉窦综合征会出现心律失常?

颈动脉窦综合征是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所致的晕厥。正常颈动脉窦对牵拉很敏感,这种感觉冲动通过舌咽神经的一支名为郝令神经的分支传导到延髓,可反射性地导致如下反应。

(1)心脏抑制型或迷走神经型反应:发作时由于迷走神经反射而致心动过缓甚至暂停。

(2)血管抑制型反应:由于抑制交感性血管收缩张力所致,引起动脉血压下降而不伴以心动过缓。

(3)引起单侧大脑半球循环障碍:此型晕厥可伴有对侧肢体痉挛或抽搐,但无明显血压或心率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