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13787500000019

第19章 原发性高血压(7)

气温高时,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小血管会扩张,使血压有所降低。

但有些患者由于睡眠不好,心情烦躁,可导致血压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应经常测血压,调整好用药量,使血压保持稳定,避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在高温季节更应随时检测血糖、尿糖,依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尽量使血糖保持平衡,以免血糖频繁波动,产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午睡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发作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夏天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时,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患者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保证正常睡眠,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只要有30分钟的午睡,就可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减少30%。注意:午睡应在餐后半小时进行。由于天热出汗毛孔扩张,机体易受风寒侵袭,不可露天或在树下睡眠。早晨黄昏时做做运动,夏日应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到户外活动,以免中暑。慢性病患者不宜做剧烈运动,可在早晨、黄昏时进行一些中、轻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

糖尿病患者过度锻炼可诱发低血糖,要注意控制运动量。足部有末梢神经炎及外周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天热时不要赤足行走,更不要在沙砾、烫石路上走得太久。

在夏季,慢性病患者在生活中要处处谨慎,家中应常备风油精、清凉油、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出现乏力、头晕、胸闷、心悸等不适感觉时,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调节血压预防脑卒中需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长期高血压,全身细小动脉持续痉挛,血管壁因缺氧而发生变形: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血流量减少。一旦血供不能满足脑组织代谢的需要则发生脑梗死;或由于持续高血压,脑内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波动幅度过大时破裂引发脑出血。因此,调节好血压对预防脑卒中是非常有益的。在临床上经常碰到由于血压的调控不当而引起的脑卒中,表现在:

①长时间的高血压,未做适当的降压治疗;

②虽然按时服药,但血压仍长期在较高的水平;

③或间断降压治疗,血压时常突然增高;

④不注意气候情绪变化及身体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的影响;

⑤使用药物不当,过分降压;

⑥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疾病未积极治疗。

要想调节好血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龄越小,控制越严,最好每天监测血压变化,至少每周测1次血压。

(2)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应按医嘱增减降压药物。

(3)平稳、缓慢降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4)控制血糖、血脂、血黏度。

(5)减轻体重,达到正常标准。

(6)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坚持有氧体育锻炼。

为什么高血压患者需要关注血脂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为常见病,两者的患病率都在逐年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因常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心悸等症状,容易引起重视,所以相对说来就诊率较高;而高脂血症一般并不伴有明显症状,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给患者造成长期、潜在的危害。过去的经验证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即使经过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比普通人群高,其中除了血压控制得不理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其他合并的危险因素不够重视或控制不好。

血压较高者的血胆固醇水平较血压正常者高。血压与血脂存在的相关性可能是高脂血症损害了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而动脉的收缩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另外,脂质代谢紊乱与高血压的相关性还表现在改变血脂水平能影响血压。科学家调查了血脂正常的单纯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强化降脂治疗对大动脉硬化和血压是否有影响。强化降脂治疗降低了大动脉硬化性,有益于这一类患者的降压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两病的性质不同,但都可以引起大中型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血压正常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2~4倍。而血脂升高可通过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炎症、血管平滑肌增生、脂质沉积于血管壁等途径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旦合并有高脂血症,则可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及产生严重并发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较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应严格控制血压。

对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是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如合并糖尿病,血压要求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若合并有糖尿病肾病(24小时尿蛋白排出大于1克),血压应控制到125/75毫米汞柱。达标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心脏并发症、脑卒中的发生,且延缓肾功能衰竭。虽然没有针对高脂血症的具体降血压靶目标,但可以预见,较为严格的血压控制对患者是有好处的。

血脂水平的正常值对不同的群体因其发生冠心病危险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血脂达标与否,患者得益情况大不相同。研究表明,降脂达标的患者得益较大。伴有高血压的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目标也较无高血压者为严格。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即使血清胆固醇不高,也能从降脂治疗中获得益处,可显著降低心脏病事件的发生。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常规进行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如有高脂血症,应予以正规、及时、有效的调脂治疗。

心血管病患者可放心喝牛奶吗?

一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对于喝牛奶存在着疑虑,认为牛奶中含有脂肪和胆固醇,喝了会使人体胆固醇增高,对身体健康不利。于是很多这类患者和一些老年人不敢喝牛奶了。其实,这种认识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心血管病症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精神因素、饮食因素、代谢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人体中的胆固醇,大约只有30%是从食物中摄人的,70%的胆固醇是由人的肝脏所合成。即使不吃含胆固醇的食物,人体仍然会存在胆固醇。牛奶中虽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同时也含有能降低胆固醇的乳清酸和耐热的低分子化合物,这两种物质均有抑制人体肝脏合成胆固醇的功能。并且,牛奶中的钙具有减少人体吸收食物中胆固醇的作用。

牛奶中的一些氨基酸还有保持血管弹性、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这种综合作用使人体血中总胆固醇含量降低,大大超过了牛奶本身所带给人的胆固醇量。长期喝牛奶者的体内,肝脏合成胆固醇比不喝奶者低50%左右。研究表明,坚持每天喝牛奶可以减少心脏病的发生。而且牛奶中的脂肪与胆固醇和冠心病的发生没有关系。由此可知,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喝牛奶只有好处,而没有害处。

防治高血压的十项注意是什么?

“少盐少脂多运动,戒烟限酒减压力,按时服药是关键,谨遵医嘱是保障”。

对于广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要做到“十项注意”。

(1)减少食盐摄入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5克,大约小汤匙每天半匙,尤其对盐敏感的患者要更少。

(2)保证合理膳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甜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3)有效控制体重:减肥、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4)戒烟:烟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5)限酒: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使血压升高,有些患者即使饮酒后当时血压不高,但过后几天仍可呈现血压高于平常。

(6)增加体力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7)注意心理、社会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8)如果通过3~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可继续维持。

如无效,则应改用降压药物治疗,不能因为年轻或无明显症状而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