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13787500000018

第18章 原发性高血压(6)

为什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长期降压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上最大的问题,是用药不规范,包括用药断断续续,或在血压下降后停止用药,这些做法是有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6~12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如果无效,或原本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就需用降压药实施长期有效地治疗。首先,经过降压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这是降压治疗的结果,但平均停药6~8个月后,绝大部分患者的血压仍会恢复到原有水平。如果停药,在这段时间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血压上升,将使与血压有关的重要靶器官处于失保护状态。其次,血压恢复正常,并不等于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变恢复正常,通常这些病变至少要经过两年的治疗才能得到改善。第三,有不少患者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停药。事实上,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最容易发生在启动治疗的2~4周,长期治疗后,不良反应反而越来越少。如果经常停药,患者就要不断无谓地忍受启动治疗时期的不良反应。

第四,有些患者担心血压正常后继续治疗,会使血压越来越低,因此他们会在血压较低的夏季停止用药,其实,降压药的主要作用是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周围阻力。阻力正常了,血压就不会再降低。

为什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尽量用长效药?

从降压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分,降压药分长效药和短效药两大类。然而,从药物效价比的角度而言,有条件的尽量用长效药。一是因为长效药服药次数少,不会忘记,患者将由此得到长期规范化治疗。短效药服药次数多,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容易遗忘,缺失保护的时间将使人体处于危险状态。二是长效药降压平稳,血压的波动较小。短效药降压使血压波动大,容易引起左心室肥大,心肌耗氧量增大,对心血管带来一定损害。

如果要用短效药,不要用单一的短效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即将几种短效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或直接用复方短效药,以减轻降压导致的血压波动以及减少服药次数。

降压药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需注意什么?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不同种类的合并症,因此降压药物常需与其他疾病治疗药物合用。药物合用之后可产生相互作用,有些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引起重视。

抗凝药物与降压药物合用引起血液黏稠度升高,是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原因之一,为了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小板凝集,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通过降低前列腺素合成,而削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苯那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和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降血压作用,应引起注意。

降糖药与降压药合用。二甲双胍及磺脲类降血糖药(如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苯那普利、西拉普列、福辛普列)等联用,可加强降血糖效果。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类药物。研究证明,这类药物既能降压,又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且不影响糖和脂肪的代谢;具有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延缓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轻或逆转左心室心肌肥厚及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还可保护肾功能,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者,降低微量蛋白尿效果明显。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药的降压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对血糖水平有复杂影响。能抑制胰岛分泌胰岛素,并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耐量下降;还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影响脂质代谢,加重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反应等。

降脂药与降压药合用。高脂血症伴有脂质代谢异常者,不宜选β受体阻滞药及利尿药降压。为了同时治疗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类降血压药不宜与他汀类降血脂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联用,以防产生严重的高血钾症。

平喘药与降压药合用。平喘药氨茶碱与钙拮抗药类降压药(硝苯地平、地尔硫)合用,因为后者有降低氨茶碱在肝脏的代谢作用,提高其血药浓度,可使前者药理作用加强,引起氨茶碱中毒症状。普萘洛尔与氨茶碱合用,后者可拮抗前者的血钾升高和血糖降低作用,但前者有诱发哮喘的可能。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药类降压药物。有报道氨茶碱能逆转硝苯地平的降血压作用。但高血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肺部疾病时,降压药物仍应首选钙拮抗药,次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类降血压药,只不过合用时应注意观察二者的相互作用,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其他。抗风湿药、吲哚美辛与硝苯地平或维拉帕米同用时,可致后二者血药浓度增高,因而毒性增加。吲哚美辛与利尿降压药合用,可减弱后者排钠及抗高血压作用。雷尼替丁与美托洛尔、硝苯地平合用时,前者减少肝血流量,同时抑制肝脏细胞色素P450,使后者代谢变慢,血药浓度升高,药效增加。

特殊人群如何选降压药?

目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主要有四大类: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常见的药品为贝那普列(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诺)、压氏达等;②β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卡维地洛等;③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吲哒帕胺等;④钙离子拮抗药,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络活喜)等。

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会合并有心脏病、肾病、高血脂等,因此,有合并其他症状的患者,应正确选择降压药。

目前市场上的降压药不仅具有降压作用,不少降压药还可起到治疗、保护靶器官的效果。合并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时就应兼顾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

有过心肌梗死、心绞痛史的患者最好选择β受体阻滞药、钙离子拮抗药或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既能有效降压,也可有效地减少再次心肌梗死概率。

利尿药对血糖影响较大,必须使用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可选用吲哒帕胺,对血糖没有太大影响。β受体阻滞药可掩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因用药过量引发的低血糖症状,要谨慎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钙离子拮抗药对血糖几乎无影响,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药代谢主要在肝脏,同时还可以维护肾脏血流量的正常运转。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类药。

如何看待药物不良反应?

打开各类降压药物的说明书,都写了不少不良反应,尤其是国外大的药品公司更是描述得非常详细。因此,有些患者拿了药却不敢服用,有的患者服用出现不良反应后,就自行停药、换药。那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该如何看待降压药的不良反应?

(1)药物说明书上列举的种种不良反应,是通过大规模临床验证和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总结,并不等于每个患者用药后都会发生这么多不良反应。

(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都比较低,有的还低于1%。如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是不会批准正式用于临床治疗的。

(3)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没有这种条件是不会发生的。如β受体阻滞药是在心脏有传导系统病变的人使用时,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心动过缓不良反应,若心脏传导系统本身没问题,常规剂量使用时是不会产生这种不良反应的。

(4)降压药的绝大部分不良反应均是可逆的,停药后即可逐渐消失。有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复方联合用药后加以矫正,如钙拮抗药长期应用后可出现踝关节水肿的不良反应,联合小剂量利尿药后可消除此不良反应,并增强降压效果。

(5)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多,不等于这个药就不好;列举的不良反应少,甚至说“无任何不良反应”,也不等于这个药就很好。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多与少,有时候与药厂的科学诚实态度有关。

因此,对应该用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说来,降压药物就像每天必须摄入的食物,不能因为存在危险就“因噎废食”。当然,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反应,并且在发生不良反应后积极应对,这样,就能让降压药扬长避短,收到最理想的疗效。

为什么坐飞机要准备好降压药?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说来,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或准备工作做得不好,在坐飞机时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会有所增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飞机起降时的重力变化、舱内气压、气流、体位变化、狭小空间等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影响。由此可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飞机还是很有讲究的。

血压控制比较平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乘机前也应做相应的准备工作:随身携带一些降压药物和急救药品(比如具有快速降压作用的硝苯地平等药物)是非常有必要的。登机前,为避免紧张情绪的发生,可酌情服用一点镇静药,必要时还可小剂量加服一点降压药。在飞行途中,如果感觉不适,当症状和平常血压波动一样时,可酌情加服一次降压药,也可同时按压合谷穴辅助降压。当发生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前区疼痛不适、呼吸困难和大汗淋漓等急性心血管症状时,则要立即服用速效降压药(千万记住将药品放在随手可取出的位置),另外迅速向机组人员报告,请求帮助。

恶性高血压(病情急剧发展,舒张压常持续在130毫米汞柱以上等情况)患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等是严禁乘机的,否则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禁忌有哪些?

原发性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为合理使用降压药,患者服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忌擅自乱用药物: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2)忌降压操之过急: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3)忌单一用药: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用药,复方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不良反应。

(4)忌不测血压服药:有些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5)忌间断服降压药:有的患者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6)忌无症状不服药:有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7)忌临睡前服降压药: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夏季降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夏天天气炎热,出汗多,容易发生血液浓缩,诱发心脑血管血栓形成。

特别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血管栓塞。在心脏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会使心脏供血不足,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在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就会发生脑梗死,表现为某一肢体活动障碍。那么夏天,高血压病患者如何降压呢?

首先,要补充足够的水分,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多吃新鲜水果,有糖尿病的患者,应以清茶或凉开水为主。条件许可,应安排患者住空调房间,但一定要注意调控温度,一般控制在25~28℃,室内应放置半盆水,保持房间内的湿度。

其次,夏天应调整降压药物。人在一年中夏天血压偏低,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剂量,特别要减少利尿药及含有利尿药成分的一些复方降压药的作用。只有血压控制不满意者或已发生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患者,才可适当间断应用利尿药。

再次,确保夜间血压正常。人们只有在睡眠中才会出现血压下降。如果受天气炎热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夏天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时,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患者要做好防暑降温,保证正常睡眠,同时,夏天可选用长效而对正常血压影响不大的生理性降压药物,确保夜间血压正常,以保护心、脑、肾。

为什么夏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渴也要补水?

在炎热的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对血液循环系统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说来,夏季是一个与严冬同样难熬的季节。

盛夏时节,由于出汗多,血液易浓缩,在人们睡眠或安静等血流缓慢的条件下,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栓塞的比例明显高于他人。所以,在夏季首先要重视补充足够的水分,即使感觉不渴也要时时补水,特别是出汗多的情况下更应及时补充水分,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