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调节100招
13786400000094

第94章 失去亲人后,要从痛苦中走出来

生老病死、亲人离世,均是人之常情。作为家属,虽然不至于像庄周一样击缶而歌,但至少也应该懂得节哀顺变的道理。

亲人的离世,总是一件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失去亲人会使人产生高度的情感失落,包括悲哀、愤怒(怨恨逝者弃己而去,或埋怨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过失)、愧疚、自责、焦虑、疲倦、无助感、孤独感、惊吓、苦苦思念等情感,甚至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有这样一个案例。

徐亮是某师范大学大三的学生。在校期间人缘很好,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然而,世事无常,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连着三个星期的时间,自己竟然失去了三个亲人。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在他读大学的时候,父母都在外地打工,8月时母亲查出患乳腺癌,9月底回到老家的肿瘤医院治疗,然而在10月的时候不治身亡;11月时,年迈的奶奶因为伤心过度去世。接到噩耗后,徐亮立即请假赶回老家奔丧;然而,11月中旬,又一个噩耗传来,从外地回家奔丧的父亲也因车祸去世了。接二连三的亲人离世,让他的心理承受着常人难以  想象的痛苦。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拒绝亲戚邻居的热心帮助,心里总是充满自责,怪自己没能力,没本事赚钱,怪自己不能给家里做一点事情,怪自己还没来得及孝顺父母,父母都已经不在了。一段时间下来,他变得精神恍惚,神情也十分憔悴,每天活得犹如行尸走肉一般。

亲人离世以后,产生哀痛之情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长期沉浸在痛楚之中无法自拔,恐怕就有些太过了。有些人在哀痛之余,还会梦魇和自责,想象原本可以把亲人救出来,然后把亲人的死亡当成自己的过错。这时候心理干预是很重要的,需要安抚生还者的情绪,让他们明白是自然灾害夺去了他们的亲人,而不是他们的错。

那么,对于那些深陷痛苦之中的人来说,怎样才能摆脱与亲人阴阳两隔的巨大痛苦呢?

1.哭泣疗法

心理治疗中有一种哭泣疗法,当然,这种哭泣疗法与因环境感伤有所不同。它是为自己的生命经验而哭泣,让自己再次回到那种无力、无助的恐惧感里,和当年那个自己在一起,这是自我诊断的一种方式,所谓触摸心灵伤口。正如婴儿的啼哭就是健康的象征,因此它是正常的表达,也是自我减压的调节方式。而在大哭一场之后,一定要多喝些水,不要立即进食,或进行其它应急性工作,让这种情绪有一个缓冲的过程。

2.自我暗示法

失去亲人也是心灵的创伤,它也同样需要上药和缝合。在哭泣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把悲痛转化为动力,给自己多一点心理暗示。这样也有助于减轻心里的内疚与自责,暗示的话可以是:“我没有错,可我也没有办法。”“如果亲人在天有灵,他一定最希望看到我幸福安康。”

3.适应新的生活

生者应该早日坚强起来,学会适应逝去的亲人已经不存在的新环境,扮演一个以前所不习惯的新角色,并掌握以前不具备的一些生活技巧,从而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不能认识到环境已经改变,从而重新界定生命的目标,就容易长期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对健康是极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