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调节100招
13786400000048

第48章 强迫自己做事时,把注意力转移开

强迫症往往是内心深处严重不安全感的表现。他们常常会觉得事情做得不够好,所以常常反复地重复某项工作,以达到自己的要求,有强烈的不完美感。

日常生活在中,有些人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锁是否锁好;常怀疑被污染,反复洗手;反复回忆或思考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想,担心由于自己不慎使新人遭受飞来横祸;对已做好的事情缺乏应有的满足感……其实这些也都是强迫症的表现。

有这样一个案例。

韩某,30岁,近段时间以来,总是想着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现在洗还是过一会儿再洗,自己是否渴了或者饿了,见到电灯就要反复检查开关,出了门要反复看是否上好了锁,换衣服后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扣着腰间的皮带,与人交往时,总害怕别人笑话自己等等症状。

心理医生分析,韩某的症状属于强迫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人格障碍。此类常表现为:要求严格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这类人在平时有不安全感,过分自我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恰当,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缺乏灵活性。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在处事方面,过于谨小慎微,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小节、忽视全局。因惧怕犯错误,遇事往往优柔寡断,难以下定决心。于是其情感总是处于焦虑、紧张、悔恨之中,很难有轻松愉快满意的片刻。不能平易近人,难以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

心理学专家指出,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人格障碍,据调查显示,这类型人格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心理学家将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描述为:

★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做出决定。

★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常有不安全感,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妥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

★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患者状况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当出现强迫症时,首先要相信自己做过的事情,其次就是及时进行心理理疗,有以下几种方法:

1.内外结合减压法

首先,找到可以倾诉的朋友,把自己担心的事情说出来,也就缓解了紧张。其次,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团体活动,通过从事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解除生活的单调乏味,减轻生活压力和紧张情绪。

2.调整心态,重新定位自我

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观、处事原则,你是否对自己和他人的某些方面过分要求完美,这种唯美的心理是引起强迫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方法是对人对事不必苛求,凡事留有余地,这样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3.转移注意力

当出现强迫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例如,一出门就检查门锁,怎么克服这一症状呢?可有意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在路上花30分钟,那么现在就留20分钟,因为时间紧,出门前先用心看看门锁,出门后注意力都集中在赶时间上,也就没工夫去想其它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