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调节100招
13786400000028

第28章 消除吝啬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对人对己都不可吝啬,否则活着会很痛苦。

人们把吝啬的人称为“铁公鸡”,用来形容小气、一毛不拔。其实,吝啬的心理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是有能力帮助他人却不肯付诸行动的行为。人们通过不喜欢与这样的人交往。

从前,有一个爱财如命的人。这个人十分吝啬,什么东西只要是到了他那里,保准是有进无出,而且他也从不会给别人任何一点东西。一天,这个吝啬鬼与朋友们出去游玩,他不小心掉进河里。朋友们都跑去救他,其中一个人跪在地上,伸出手并大声喊道:“把你的手给我,我拉你上来!”可是这个吝啬鬼宁可在水里胡乱扑腾,也不肯将手伸出来。这时,又有一位朋友走了过来,喊道:“拿着我的手,我拉你上来。”吝啬鬼一听,马上把手伸了出来,于中大家一起将他拉出了水面。“你们不了解我的这位朋友,”事后,那位向吝啬鬼喊“拿”的朋友对大家解释说,“当你要他‘给’时,他会非常紧张;但如果你喊他‘拿’,情况就不一样了。”

吝啬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因为“小气”,因为狭窄,所以在这类人身上很少体现亲情二字,其内心世界是极其孤独的。尤其是当他们有难的时候(譬如在病中),他们才会感到缺少感情支持的悲怆,才会感到因为吝啬而失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才会充分感觉到金钱的真正无能。

其实,吝啬是吝啬者看不透人生的真实表现。他们不懂得这样的一个简单道理: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在最后,也只能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吝啬实际上是吝啬者为自己头上套上的一条无形的精神枷锁。它使人成为金钱的奴仆,使人活得不自在、不痛快,甚至使人卑鄙和龌龊。一个一心只想着钱而意识不到更高的力量的人,虽然他可以腰缠万贯,但他始终只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生物。

吝啬的人投入社会责任感、自私、冷漠,对社会、他人乃至亲属不负责任,或者只站在狭隘立场来看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吝啬作为一种自私,会破坏人类所固有的仁爱、同情之心,破坏美好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和道德关系,对一些社会成员造成精神及肉体上的伤害。一个人消除吝啬心理,才能避免很多痛苦,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当吝啬心理在作祟时,不妨做以下自我尝试:

1.宗教法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提倡扬善除恶。例如,佛教就告诫人们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宗教是一种信仰,具有助人的暗示作用,能有效地消除人的吝啬心理。

2.领悟法

即从精神上思考、领悟吝啬的错误。人活在世上,需要金钱,但更需要亲情与友谊。小气冷漠,只会割断亲情,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赡养老人养育子女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过去曾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不必萦怀心头,而应该理智地看待。关心与帮助历来是相通的,每个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今天帮人一把,日后自己有难处,也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