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抗衰老方略
13785100000036

第36章 高血压病防治策略(2)

1.太极拳

由于太极拳动作柔和,肌肉放松且多为大幅度活动,思绪宁静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练完一套简化太极拳后,收缩压可下降10~20mmHg。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人安静时收缩压的平均值比同年龄组老人低20mmHg左右。高血压患者打太极拳时最重要的是注意一个“松”字,肌肉放松能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松”,从而促使血压下降。此外,打太极拳时要用意念引导动作,使思想高度集中,心境守静,这有助于消除高血压患者的紧张、激动、神经敏感等症状。

2.步行运动

步行可按每分钟70~90步开始,每小时步行3~4km的速度,持续30分钟左右。主要适用于无运动习惯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一种适应性锻炼过程。以后可逐渐加快步速或在坡地上行走。

有研究证明,应用医疗步行治疗高血压取得较满意疗效。这正是:“迈开腿,多喝水,高血压,去见鬼!”

3.穴位按摩

按摩风池、太阳及耳穴,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太冲,可以降压。

【精神调养】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稳定,因为情绪激动会使血压升高,因此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做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使精神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经常听音乐或练书法等,用以调节精神,稳定情绪,有助于消除疲劳,降低血压。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降压保健茶】

1.三七花茶

田七花即为三七花。质脆易碎,气微,味甘微苦,降血脂、降血压、抗癌,提高心肌供氧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三七花的功效突出,在高血压群体中广为使用,直接泡水喝。

2.山楂贡菊茶

所有的菊花以贡菊为上品,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方用:贡菊3g,金银花3g,山楂10g,泡茶饮用,每日3次。

3.决明子茶

中药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

经常饮用决明子茶有治疗高血压之特效。每天数次用15~20g决明子泡水代茶饮用,不啬为治疗高血压、头晕目眩、视物不清之妙品。

4.茶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中国人早在5000年前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本草拾遗》中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百病之药。”茶有解热生津、清热解毒、除烦解酒、利尿消肿、消食解腻、清肝明目、提神解乏、止咳化痰、收敛止泻等功效。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茶叶内含有茶多酚类物质茶色素。其中有降血黏,促纤溶,抗血小板聚集的茶黄素;具有降血脂,降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溶解血管沉积物的茶红素;具有增加血管弹性和韧性,修复血管内膜,降低血压的茶褐素。此外,还含钾、钙、镁、锌、氟等微量元素。大量医学研究证实:绿茶中茶多酚类物质最丰富,含“茶叶中的绿色黄金”茶色素最多。因此,每天用6~10g绿茶叶(相当于2~3杯袋泡茶)冲泡,经常服用,能降脂、降压、软化血管,对人体非常有益。

5.荷叶茶

中医实践表明,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降血压之效。同时,荷叶还是减脂祛肥之良药。治疗高血压的饮用方法是: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第三节现代防控措施

由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最初无任何临床症状,故被称为“悄悄地杀手”。在我国,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三高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脑卒中为首位,其次为心肌梗死。现我国脑卒中有600万人,其中75%的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40%为重度致残。“三低”即:知晓率低(<50.2%)、治疗率低(<24.7%)、控制率低(<6.1%)。

因此,进行大规模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开展高血压三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一级预防】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的基础。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推迟或避免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戒烟本身可降低死亡率。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可提高降压药疗效。如减轻体重,把体重指数(kg/m?)控制在24以下可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措施包括减少饮食中钠盐和脂肪含量,增加蔬菜水果及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增加及保持适当体力活动。

在全国开展健康进社区教育活动,普及高血压的防控知识。

【二级预防】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定期测量血压,3个月应至少测量1次,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这样才能早知、早防、早治。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要戒烟限酒,吸烟可使血压升高,大量饮酒可加重心、肝、肾的病变,因此应戒烟、限酒。

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来说,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8g以下;凡含盐多的食物,包括咸菜、咸肉、腐乳等,应在限制之列。在全民范围内开展“一天一勺盐(6g)”的健康教育活动。据统计,中国的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寒冷,蔬菜、水果较少,平均每人每天吃盐12~18g,而在南方就较低,从而造成东北地区男性高血压发病率比南方高。如比上海地区,要高出1倍左右。因此,在北方限盐教育就更为重要。

孤独者易患高血压:美国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孤独感会使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压的概率增加,研究中最孤独的人的血压数值要比不孤独的人的血压数值高20mmHg。研究人员说,这表明孤独感同超重和不运动对心脏的危害程度一样。研究结果提醒人们,防治高血压的另一种方法是要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做志愿者工作,使自己有用”。这也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社会联系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增龄变老,朋友和家人搬走、退休、生病或者离世。因此,必须重新丰富社会关系。同时要开展“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关注朋友和家庭”这一健康教育活动。

【三级预防】

有效降压是三级预防的基本要求。研究证实,收缩压降低10~12mmHg和舒张压降低5~6mmHg可使脑卒中发病危险减少40%,冠心病减少16%,总死亡率减少20%。控制多重危险因素是防控高血压的关键措施。

高血压患者中有80%~90%合并血压升高以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显着高于单纯高血压和单纯糖代谢异常者。单纯糖尿病患者脑卒中风险为3.06倍,糖尿病合并Ⅰ期高血压,此风险上升至5.59倍,合并Ⅱ期高血压危险性升高到9倍以上,达9.27。而对于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57%。多种危险因素的协同叠加作用,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对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仅仅降低血压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对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血糖、血脂等)的控制。200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把腹性肥胖和C反应蛋白列为新的危险因素,把微量尿蛋白列为靶器官损害标志物,保留并细化了危险度分层,强调对合并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高血压患者强化药物治疗和降压达标的重要性。许多心血管专家强调高血压前期就应该进行非药物多种危险因素干预,以减少高血压患病率以及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对高血压病人应坚持“三心”健康教育。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够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第四节中西医结合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型降压药物,无论单药还是联合治疗,有效降压是各项临床研究多次重复验证的药物治疗的基本要求。对传统降压药以及利尿药和β受体阻滞药的研究证实,收缩压降低10~12mmHg和舒张压降低5~6mmHg可使脑卒中发病危险减少40%,冠心病减少16%,总死亡率减少20%。近年循证医学资料分析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发现长效钙拮抗药和转化酶抑制药(ACEI)能显着减少心血管事件,这主要与血压降低,血管本身弹性恢复有关。

【药物治疗原则】

现代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最低剂量,合理联合,作用长效”。

1.最低剂量

开始以最小的有效剂量。如果小剂量的反应较好,又未能达到足够的血压控制且没有不良反应时,可增加药物的剂量。

2.合理联合

使用适宜的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3.科学换药

如果第一种使用的药物降压效果不明显,且有不良反应时,应改用另一类药物,而不是增加药物的剂量和加用第二类药物。

4.长效制剂

采用长效作用药物,每日1剂,提供24小时持续效果。可改善治疗依从性和顺应性,平稳降低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