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故事枕边书Ⅰ:打开孩子眼界的128个动物进化故事
13782900000017

第17章 天空的霸主(6)

酷爱自由的鸟——格查尔鸟

在美洲危地马拉的高山丛林里,生活着一种珍贵的小鸟——格查尔鸟,这是一种酷爱自由的鸟,它把自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如果不小心被人类捕捉到,关在笼中喂养,它是宁死也不愿过笼中生活的。传说,曾经有一个印第安国王,在御花园里喂养着美洲几乎所有的珍禽异鸟,可惜就是缺少格查尔鸟。后来,好不容易捕到两只,国王让人把它们关进御花园里的鸟笼中,给它们送来最好的食物,精心饲养。但这一切并没能使格查尔鸟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它们在笼内竭力挣扎,不吃不喝,终于绝食而死。从此以后,格查尔鸟就得到了一个“自由鸟”的美名。

格查尔鸟是一种十分美丽的小鸟,它身子像鸽子那样大小,但尾巴足有1米长,头上长着羽冠,全身的羽毛既艳丽,又华贵。它背部的羽毛是绿色,腹部的羽毛是红色,长长的尾羽中间是黑色,两边是白色,白色里还镶嵌着黑色的斑纹。在太阳光的映照下,格查尔鸟的羽毛更显得色彩缤纷,好像一条绚丽的彩绸闪烁着耀眼的霞光。

格查尔鸟平时总是停在树上,很少飞翔。可是一旦展翅起飞,速度极快,简直像离弦的飞箭,疾驰的流星。

危地马拉人民非常喜欢自由鸟,特别是它酷爱自由、把自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品格。因此,把格查尔鸟视为国鸟,在危地马拉的国旗、国徽和钱币上,都有格查尔鸟的形象。为了保护自由鸟,危地马拉政府还颁布了法令,严禁捕捉它,违者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动人心魄的合作

在非洲的原始密林里,生活着成群的野蜂,它们的蜂巢大多建在高大的树上或中空的树干里,很难发现。但是,有一种小鸟却专门“侦察”蜂巢的所在,这就是知蜜鸟。

知蜜鸟是一种身长10多厘米的小鸟,它喜食蜂蜜,却又被白蜂叮咬,不敢靠近蜂巢。怎么办呢?知蜜鸟自有办法。它一发现了蜂巢,就去找它的“伙伴”食蜜獾。食蜜獾是一种会爬树的小兽,它也爱吃蜂蜜,但食蜜獾有浓密的长毛和肥厚的皮,不怕野蜂的蜇咬。它在知蜜鸟边飞边叫的带领下,很快到了蜂巢,爬上树去把蜂群驱散,把蜂巢捅下来,开始吃起蜂蜜来。当然,食蜜獾不会忘记知蜜鸟“引路”的功劳,它会剩下一些蜂蜜,让知蜜鸟去享受。动物中这种密切配合互相依赖的情况,生物学上叫“共生”现象。

除知蜜鸟和食蜜獾这一对合作伙伴外,其他动物的“共生”现象也很有趣。

在非洲,常有鳄鱼出没的河湖边,人们往往可以看到一条鳄鱼爬上岸,趴在阳光下,眯缝起眼睛,张开大嘴,静静地晒太阳。这时候,令人惊异的事发生了:一只只小鸟飞过来,一下子钻进了鳄鱼的血盆大嘴里。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种小鸟是牙签鸟,它飞进鳄鱼的大嘴里,啄食鳄鱼牙缝里的肉渣,是在帮助鳄鱼剔牙呢!在剔牙的过程中,自己也吃饱了。

这真是一举两得,对双方都有利呀!非洲犀牛也有自己的鸟类朋友——犀牛鸟。它啄食犀牛身上的寄生虫,既解除了犀牛的痛苦,自己也吃到了美味佳肴。

擅长求生术的猫头鹰

在美洲大陆上生活着一种被称为野兔猫头鹰的种群,它们不像一般猫头鹰那样生活在树上,而是采用了野兔穴居的生活方式。在地穴里,野兔猫头鹰可以生存并孵化幼雏,和普通的猫头鹰没什么两样。

在美洲的大陆上有各种各样的洞穴,所以,这为野兔猫头鹰提供了很好的居住场所。但野兔猫头鹰从来不自己打洞,它们只是去占领别人的住宅。它们时常会从野兔、狐狸、獾、臭鼬等手中抢夺地盘。

野兔猫头鹰身长不过25厘米,但它们非常机智灵敏。在一片空旷的土地上,大约每隔30米就有一个膝盖高的土穴。在满月之夜,猫头鹰立在土穴上,耐心等待土穴的主人——外出觅食的狐狸。等狐狸出去以后,它就小心翼翼地钻进那个土穴里。当狐狸归来的时候,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土穴里传出此地特有的一种响尾蛇的啾啾声。

在这个地区的土穴里,生活着一种含有剧毒的毒蛇,它身长1.8米,是一种最毒的响尾蛇。因为它体内含有两种毒素:一种是非洲眼镜蛇毒,一种是腹鼓蛇毒。前种蛇毒能使动物体内的神经系统陷于瘫痪;后种能破坏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狐狸听到这种响尾蛇的声音后,慌不择路地逃走了。但它哪里想到:这些声音都是那只猫头鹰在土穴里模拟出来的。野兔猫头鹰就是用这种方法,从狐狸、獾等动物的手里“虎口”夺穴。

那么,野兔猫头鹰是怎么想到这种办法的呢?其实,并不是猫头鹰有多聪明,而仅仅是出于一种天然的本能。因为就连那些羽翼未丰的雏鸟也会使用这一方法:大敌当前,小猫头鹰瑟瑟发抖,牙齿也在打战。更为明显的是,它们的喙禁不住这一惊吓而开始战栗。这种鸭嘴打架的声音,听上去像极了响尾蛇的声音。正是由于猫头鹰这种胆小恐惧的行为,挽救了它们的生命。因此,猫头鹰的这一功能在进化过程中也就被发展得更加完善了。

猫头鹰为了生存,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空间,即从树上转移到地下,而且还发掘了其他本领,顺利地占领土穴。同时,还在敌人面前保卫自己的家园,从而保证了这一种族的生存和繁衍。所有这些都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动物完全可能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而立于不败之地。

能吃猴子的猛禽

有一种禽类,它们非常有力,往往是森林中猴子的天敌。这些吃猴的猛禽中最著名的要算南美洲的角雕、非洲的冕鹰雕以及东南亚的食猴鹰了。

角雕大都栖息在大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丛林中,它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力的一种猛禽。它身体大约有1米长,体重达9千克。长着一对宽而短的翅膀,长长的尾巴,头顶上耸立着两个黑色的羽冠,嘴短而有力,足趾大得出奇。它经常在丛林中作短距离的飞行,一旦发现猴子,就会从天而降,来个突然袭击。虽然猴子的动作敏捷,但仍逃不过来自天空的角雕的魔爪。角雕的繁殖能力很低,每年只产一枚卵,并且它又是出没于密林中,因此显得特别珍贵。

冕鹰雕也是一种大型猛禽,它们大都生活在非洲。它的身体略比角雕小一点,体长大约85厘米,体重在4千克左右。它在树上建巢,并且用树枝将巢筑得很大。这种巢建完后,往往能用很多年,它们只是每年添加一些树枝、草叶等就行了。每当有敌害接近巢穴的时候,冕鹰雕往往先用恐吓来吓退敌人,或者来一个勇猛的进攻。如果不加戒备,就会被它抓伤。

食猴鹰长得很艳丽,它身上大部分的羽毛呈黄色,前半部分是深褐色,后半部分是浅黄和白色相间。每当遇到敌害的时候,它就竖起全身的羽毛,显得威武强壮。它的眼睛是蓝色的,眼圈为红褐色,并且非常敏锐。上喙带钩,十分尖利。

食猴鹰,顾名思义,主要以猴子为食物。当它发现了猴子的踪迹后,就闪电般地俯冲下来,先将猴子的眼睛啄瞎。这时候,猴子即使再机灵,也没法逃脱了。

食猴鹰的寿命比较长,一般能活40多年。但是,食猴鹰每年只产一枚卵,比鸭蛋稍微大一些,白色,繁殖率很低。再加上人们的滥捕,目前食猴鹰的数量越来越少。据动物学家估计,在东南亚的棉兰老岛仅有20只,在吕宋岛偶尔能看到几只。即使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林区,作为食猴鹰的自然保护区,但它们也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

动物与动物之间就是这样互相残杀,才得以维系自己的生命。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动物生存的定律,任何物种都逃脱不了“物竞天择”的命运。

爱占便宜的乌鸦

两只喜马拉雅貂在山顶上互相追逐打闹,一瞬间,尘土飞扬。一会儿,就有一群乌鸦飞到它们的上空,准备等它们恶战,最后死亡一只,它们就能占点便宜。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两只喜马拉雅貂旁若无人地继续奋战,它们又是扑打,又是撕咬,还频频发出吱吱哇哇的叫声以及受伤后的呻吟声。有一只貂显得伤势很重,痛得在地上打滚抽搐。

乌鸦以为机会终于来了,那伤者就是自己的美味啊!这时,乌鸦们急忙落下来,在距离它们不远的地方看热闹。

喜马拉雅貂在打斗的过程中慢慢靠近了乌鸦群,而乌鸦们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喜马拉雅貂的打斗,丝毫也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突然,两只喜马拉雅貂翻身跃起,同时向离自己最近的乌鸦扑去,用利爪按住乌鸦,飞快地咬断它的脖颈。其他的乌鸦纷纷惊慌失措,夺路而逃。

直到这时,乌鸦才知道,这两只喜马拉雅貂的撕咬,只不过是一场表演罢了。

美丽的火烈鸟

在肯尼亚西部,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贯穿着整个纳古鲁湖。在这个深壑万丈、险景不绝的峡谷中,隐藏着一潭潋滟的湖水,这就是纳古鲁湖。

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裂谷区,聚集有近四百万只的火烈鸟,位于赤道线上的纳库鲁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烈鸟聚居地,被称为“火烈鸟的天堂”。

这些生活在纳古鲁湖的火烈鸟群,历来被称为“世界禽鸟王国中的一大奇观”。湖面上,它们身披白中透红的粉红色羽衣,两条长腿悠然挺立,红的色调更深一层。远远望去,周身红得就像一团烈火,两腿则红得就像炽燃的两根火柱。修长的双腿倒映水中,好像要把火引烧到湖底;两翅不时轻舒曼抖,在湖面掀起道道红色的涟漪。如落英逐逝水,似朝霞映碧池,给雄险的大裂谷平添了几分优柔妩媚的韵致。

火烈鸟喜欢群居,这种喜欢扎堆生活的大鸟,往往成千上万只、甚至更多的聚集在一起。从高空看,遍地通红,绵延好几公里,就像一块巨大的红地毯,又宛如一片在泥沼原野上沸腾的红色波涛……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