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亚鸟是如何植树的呢?说起来还挺有趣。卡西亚鸟很喜欢吃当地生长的一种甜柳树的叶子,在吃树叶之前,它们总要用尖尖的嘴把树上的嫩枝咬断,然后衔着嫩枝,飞到那片土质比较松软的地方,把树枝放在一边,用嘴在地上挖个洞,将树枝插进洞里,再慢慢吃枝上的嫩叶。这样,甜柳树枝就被卡西亚鸟“栽种”在土壤里了。
甜柳树原本是一种很容易成活和生长的树,一般经过三四天时间,插进土里的嫩枝便开始生根发芽了,一二个月之后,就能够长成半人高的小树了。
卡西亚鸟也是喜欢群居的动物,它们经常做同一件事情。鸟多力量大,久而久之,小树连成了一片,形成了大片的森林。卡西亚鸟植树,是造福人类的好事,自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爱护,当地群众禁止随意捕捉卡西亚鸟,并把它们尊称为“植树鸟”。
能工巧匠——炉鸟
有一种鸟,能将巢造得像个火炉一样,这种鸟就是炉鸟。更为奇特的是,炉鸟还将用来孵蛋的窝作为自己的坟墓。
在长久的干旱之后,春天的雨水终于降下来了。这时候,炉鸟夫妇便开始了筑巢的工作。炉鸟夫妇非常恩爱,它们一旦结为夫妇,就会终生相伴。炉鸟巢穴的材料是牛粪或陶土球,这些材料都是从田间或道路上的车辙里衔来的。在大约10到15天的时间里,炉鸟能加工2500个如豌豆般大小的陶土球。为了增加陶土球的强度,它们还会在陶土中加入坚韧的草秆,就像是钢筋混凝土建筑里的钢筋。
炉鸟先是在树杈、电线杆或篱笆桩上弄出个平平的基座,然后垒起墙壁,使其成为一个足球大小的穹顶。外面的厚度大约有3.5厘米。阳光的热度把陶土做成的墙烧成石头一般的坚硬。
在巢穴的入口处,炉鸟会把墙壁修得向内弯曲,形成“门厅”,同时也能起到挡风的作用。在这个“门厅”最里边的上部有一个小洞,从这里就可以抵达巢穴内部最重要的地方——孵蛋室。那些炉鸟的天敌,像黄鼬等一些猛兽、猛禽都到不了这里。巢里填满了干草和捡来的羽毛。
这窝的重量一般会在7-8斤,既能防雨,又能防御各种敌人。很多敌人都凿不开炉鸟那坚硬的巢壁。即使是敲开了外墙的老鹰和秃鹫,也会碰上“门厅”的第二道墙,从而放弃原先的打算。只有杜鹃能在少数的情况下一直凿到最里面幼鸟呆的地方,把它们吃掉。
炉鸟建造的房子坚固耐用,三四年都坏不了。不过,这些小建筑师们每年都要建造新巢,因此,那些被它们遗弃的旧巢就成了燕子、黄蜂、马蜂等的家。
那么,炉鸟建造房子这项复杂的手艺是从哪儿学来的呢?为“房子”设计“图纸”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本能。这些本能,在它们还是鸟蛋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可是,炉鸟造房子的技术,却是靠长期的实践来积累的经验。一个在建造家园时马马虎虎的雄炉鸟,马上就会被它的爱妻抛弃,反过来,也是一样。一对炉鸟年轻的时候,要有好几个月的时间相互考验,然后才会给对方颁发“建筑资格证书”。只有当它们长成熟练的泥瓦匠,并彼此配合默契以后,才真正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炉鸟的巢之所以能够巧夺天工,是因为炉鸟注重巢的细节构造,对细节精益求精的结果。
头戴“钢盔”的巨鸟——犀鸟
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热带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很奇特的鸟——犀鸟。
说犀鸟是大家族一点也不过。全世界共有45种犀鸟,如大犀鸟、红嘴犀鸟、地犀鸟等等。犀鸟也是我国珍贵的鸟类,在云南等地有冠斑犀鸟、双角犀鸟、棕颈犀鸟和白喉犀鸟4种。
尽管犀鸟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却都生着巨大而下弯的嘴,可达30厘米左右,头上戴着突出的“钢盔”,好像奇形怪状的犀牛角,故而人们称它为犀鸟。
犀鸟一般身长在50—120厘米之间,生活在我国的双角犀鸟个体最大,身长达120厘米。犀鸟的羽毛上黑下白,有的部位黑白相间,腿比较短,看上去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犀鸟的眼皮与众不同,边缘上长着长长的睫毛,这在鸟类中是非常罕见的。
犀鸟也喜欢群居,它们平时往往集结成小群,栖息在高大的树上,以果实、昆虫等为食。进入繁殖期后,就成双成对地活动。要产卵了,犀鸟喜欢把窝筑在洞穴里,特别是大树的树洞里。除了两种地犀鸟外,许多犀鸟在找到做窝的洞以后,雌鸟先进去,然后雄鸟就用泥巴把洞封起来,只留下一个能把食物送进去的小孔。等雌鸟把小鸟孵化出来以后,它会把泥巴墙凿穿。不过,为了小鸟的安全,它可能又把窝封起来。雄鸟每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直到雌鸟养得“又白又胖”,才飞出洞来接替雄鸟。
犀鸟对爱情非常忠贞,如果配偶突然遇难死亡,剩下的一只鸟就会悲伤至死。因此,人们又把犀鸟称为“多情鸟”。
随季节变色的鸟——雷鸟
北美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中的雷鸟,神通广大,一张嘴就能发出一道闪电,一扇翅就会发出隆隆雷声,它给人间带来大地的滋润,草木的繁盛。可见雷鸟在他们心目中的神圣。
雷鸟是广泛分布于北部严寒地区的一种鸟,全世界有18种之多。
雷鸟最神奇之处是它们会“隐身法”,能根据季节、环境的变化,适时地改变自己的羽色,达到隐身的目的,逃避敌害。
到了春天,草木萌生,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广阔的原野开始有了生气,这时的雷鸟立刻换上了带有暗横斑的棕黄色的“春装”。
夏天,草木茂密,一片郁郁葱葱,雷鸟也换上一身呈栗褐色的“羽衣”,与周围岩石、大地的颜色十分和谐,形成极佳的天然保护色。
秋天来临,四野一片金黄,雷鸟又适时地换上带有黑色带斑和块斑的暗棕色“秋装”。冬天,冰天雪地,大地一片银白,雷鸟又换上了一身雪白的“冬衣”,又与四周大雪覆盖的环境融为一体。
雷鸟为什么频繁地变换羽色呢?原来它这样做,是为了隐蔽自己,防备敌害的侵袭。
雷鸟善于行走,飞起来速度也很快,但不能远飞。到了春天的繁殖季节,雄雷鸟眼睛上的红斑会扩大,同时不停地展开双翼在雌鸟面前进行表演,除了表演,雄鸟还得占据一大片“领地”,这样才能打动雌鸟的心。不知道雌性雷鸟是不是也爱“虚荣”。
狡猾的澳洲老鸦
乌鸦向来以乌黑的颜色和刺耳的声音,而令人生厌。在澳洲的大草原上,还有一种比乌鸦更让人讨厌的大鸟,那就是凶恶狡猾的老鸦。
老鸦生性残忍,经常啄食幼兽、弱兽的眼睛,甚至还残害那些迷路的老人。为此,澳大利亚政府曾把它列为害鸟。为了鼓励人们消灭老鸦,政府规定,凡是打死一只老鸦,就可以到警察局领取一笔赏金。于是很多人都拿着长筒猎枪,准备袭击老鸦。
狡猾的老鸦一发现人身上有枪,它就飞得又高又远。一旦看到人们没有带枪,它就肆无忌惮地飞临人的身旁,发出刺耳的叫声,在人们的身旁盘旋,扰得人烦躁不安。
一次,有个老猎人决心要消灭老鸦,但老鸦似乎知道了他的意图,总是躲避着他。为了能让老鸦距离自己近一些,老猎人就来到一颗大树下,躺在地上装死。一会儿,果然有一只老鸦飞过来了。这只老鸦先在他身旁跳来跳去,不敢靠近。猎人屏住呼吸,暗中做好了袭击的准备。老鸦观察了一段时间后,还是不放心,就飞到树上,用嘴折断了一根树枝,从空中抛了下来,正好砸在猎人的头上。猎人终于忍受不住,跳了起来,急忙拿起猎枪射击,但此时老鸦已闻风而动,早就飞得无影无踪了。
老鸦的确聪明绝顶,连猎人装死,它都能想到用树枝来试探,以防不测,真是谨小慎微啊!
会发明“孵卵器”的鸟——营冢鸟
在澳大利亚的沿海区域,有许多的大树叶堆。就像是孩子做游戏时堆起来的堡垒,还像坟墓。扒开一个大树叶堆,才惊奇地发现“墓冢”里埋的原来是鸟卵,营造这种大树叶堆的鸟就是被称作“营冢鸟”的小鸟。
营冢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群岛、西萨摩亚群岛等地的丛林地带,它的身体大小和家鸡差不多,羽毛以黑褐色为主,但头部大多无毛,皮肤裸露。营冢鸟飞翔能力不强,它们大多数时候更喜欢在地上活动。
每当进入繁殖季节,林间便出现了营冢鸟“夫妇”忙碌的身影。它们需要找好一块地方,用爪在地面上挖一个坑,然后将大量的树叶堆集到坑里去,再盖上一层土。像坟头一样的大土堆。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树叶腐烂发酵,产生出大量的热的时候,雄鸟每天都来检查堆内的温度。当温度达到35度左右时,营冢鸟便在堆顶挖一个深洞做卵室,雌鸟在洞里产卵。
等卵产下后,雄鸟将洞用土掩埋,以保持卵室的温度。这期间,雄鸟精心地守护着卵室,随时调节温度,温度过高时,它挖开洞通风降温,温度过低时,就赶快堆土保温,就像一个称职的父亲在照顾幼儿一般。营冢鸟的这种孵卵的树叶堆,真不愧为最原始的“孵卵器”!雏鸟孵化出来以后,不到一天,它就远走高飞,自谋生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