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故事枕边书Ⅰ:打开孩子眼界的128个动物进化故事
13782900000015

第15章 天空的霸主(4)

袋鸟到繁殖季节时,雄鸟到丛林中修筑“爱巢”。为了求偶,它必须尽力把巢筑得精美一些,然后在自己的领地内“载歌载舞”来吸引雌鸟,同时也警告敌人禁止侵入领地。雌鸟听到雄鸟的“情歌”后,就会从远处飞来,与“情投意合”的雄鸟对唱“情歌”。

雌鸟产卵后由雌雄鸟轮换孵化。最有趣的是,当雏鸟从卵壳中孵出之后,它能钻进雄鸟的“育儿袋”内。“孩子”完全由雄鸟负责喂养,雌鸟不承担抚养责任。因此,雄鸟称得上是最有父爱的鸟了。

雄鸟的双翅根部各长有一个皮袋子,两个皮袋子都是由皮肤皱褶堆积而形成的。口袋旁边的羽毛正好可以把袋口盖严。当阴天下雨时,雄鸟就用翅膀把袋口盖严,雏鸟在袋子里既不冷,又不会被雨水淋湿。雨过天晴之后,雄鸟立即张开翅膀,让雏鸟伸出小脑袋呼吸新鲜空气。

雏鸟在雄鸟的精心呵护下,在育儿袋内快活地成长,时刻跟随雄鸟一起外出觅食,就像乘飞机一样。然而,当雄鸟从空中俯瞰到水中有鱼时,就要收拢翅膀,用柔软的羽毛将袋口封严,防止袋内浸水溺死“孩子”,然后准备潜水捕鱼。这时的小雏鸟在袋子里也会特别老实,耐心等待着雄鸟捕到鱼之后喂它吃。

由于雏鸟从小就跟随雄鸟在空中飞行,在水中游泳,所以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生活习性,练就了飞行技能和潜水捕鱼的本领。大约经过50天后,小袋鸟就可以独立生活了。

那么,为什么袋鸟的“育儿袋”盖严后就不会进水呢?雏鸟又为何不会被憋死呢?原来,袋口的柔软羽毛含有大量的油脂粉,可以防止水浸入袋内,又使袋内有足够的空气供雏鸟呼吸。“育儿袋”内既温暖,又安全,是十分舒适的育儿摇篮。

袋鸟的“育儿袋”是其长期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果,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具有特殊育儿功能的结构,这是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而发生变化的典型事例。

“懒鸟”杜鹃

筑巢、孵卵、育雏,是绝大多数鸟儿的天性。不过,在鸟儿王国中,有一种鸟却不孵卵,而是把自己的子女“托”给别的鸟去孵化、喂养,这种“懒”鸟就是杜鹃。鸟类当中,各种杜鹃鸟有143种。其中只有少数种类的雌鸟孵卵,大多数杜鹃都是生卵不孵卵。

现在,正值春夏之交,这是鸟儿繁殖后代的季节。各种各样的鸟儿们找好配偶之后,就双双对对地开始筑巢产卵。这时候的雌杜鹃却不去筑巢搭窝,而是在丛林间、苇塘边飞来飞去,东张西望。一旦发现了喜鹊、苇莺、伯劳、云雀等鸟类的巢,便趁它们出去觅食之机,偷偷地在巢里产下一枚卵,混在原有的鸟卵中间。为了不让巢的主人发觉巢内的变化,有些杜鹃还采取“偷梁换柱”的办法,把巢里原有的卵搬走一枚。这样,杜鹃便算完成了繁殖后代的使命,放心地飞走了。

巢的主人飞回来了,它们对刚才杜鹃“托儿”的一幕毫不知情,仍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精心地孵化巢中的卵,不知不觉中做了小杜鹃的“养母”。雏鸟孵化出来了,粗心的“养父母”就误以为它是自己的儿女。它依旧每天寻找食物,精心喂养。即使后来杜鹃的雏鸟比“养父母”已大出几倍,“养父母”要站在其身上才能喂食,也还继续喂养。直到有一天,小杜鹃羽翼丰满,不辞而别。

到了小杜鹃将要会飞离巢时,雌杜鹃会不失时机地赶来,落在附近的树枝上,一声声地叫起来。小杜鹃听到这样的叫声,本能地知道亲生母亲在召唤它,便纷纷闻声飞去,而后随着雌杜鹃一起飞走。

绝大多数的杜鹃家族就是依靠这种“寄养”的方法生儿育女,使“家族”的生命得以延续。

飞行海盗

这是亚热带海域的清晨,黎明刚刚睁开眼睛。勤劳的鸟儿却已早早地“起床”了,开始为它的“早餐”做准备。

一只凶猛的海鸟在空中冲向另一只叼着鱼儿的海鸟,一口咬住了它的尾巴。被攻击者吓得惊慌失措,疼得张开了嘴巴,它口中的鱼掉落了下来。这时的攻击者马上一个急冲,在半空中追上了那条早已一命呜呼的鱼儿。

这只猛禽就是军舰鸟。因为它常常横空强劫,是名副其实的“飞行海盗”,又被称作“海盗鸟”。它们虽然可以自己捕鱼养活自己,但却偏偏喜欢不劳而获,喜欢在海上到处乱逛,借机拦路抢劫。

军舰鸟天生有一对强有力的翅膀,捕食时的飞行时速可达400千米左右,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飞得最快的鸟之一。军舰鸟的飞行技术十分高明,白天借助于强劲的海风,长时间在海面上空滑翔盘旋。即使在12级的狂风中,它照样可以安全地在空中飞行和降落。

它们常在海面高空盘旋,长时间地巡视。等待它最喜爱的捕鱼者——鲣鸟的出现。一旦发现鲣鸟或海燕从水中啄住鱼,飞入空中时,会立即俯冲疾驰追击,猛烈地啄击鲣鸟的尾部,迫使“受害者”张口,然后一下子将空中下落的鱼接住,然后吃掉。如果鲣鸟不松嘴,它就会啄住鲣鸟不放,直到把它啄死为止。有时抢来的食物太多了,它根本就来不及消化,于是就暂时贮存在喉囊里。所以,人们常把可恶的军舰鸟称为“强盗鸟”。

凶悍的白头海雕

生活在美洲的白头海雕因强壮和充满力量而成为美国的国鸟。它属食肉猛禽,外表威武雄壮,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力的鸟之一。

白头海雕拥有鹰科鸟类特有的锐利目光,又凭借前足、爪和嘴上的强壮称雄海面上空,成为一大猛禽。

白头海雕的头羽与尾羽是白色的,身体呈暗棕色。视觉是白头海雕最重要的一种感觉。鸟类的色觉是所有动物中最好的,白头海雕视觉的明晰度超乎寻常,甚至比它的色觉还要好。雕视物要比人类清楚3倍。如果把5只颜色各异的地松鼠放在一起,我们远远看去不过是一团杂色的皮毛,而一只白头海雕却能清清楚楚地辨出那是五只颜色各异的地松鼠。

白头海雕生性凶猛而残忍,能吃许多种东西,常吃的食物包括鱼类、鸟类,还有哺乳动物、水禽,例如鹅与鸭,都是它们喜好的猎取。任何一种水鸟或海鸟都会成为白头海雕猎取的对象,尤其是在这种鸟受伤或生病的时候,它们最喜欢吃。最不爱吃的是哺乳动物,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它们会猎杀鼯鼠、麝鼠和松鼠。它们甚至吃被冲上岸来的抹香鲸。

白头雕极喜欢从别的鸟类中偷抢食物吃。它在半空就会夺走鹤捕来的鱼;如果它们发现一群鹫在食腐肉,就会把鹫赶走,自己享有这堆腐肉;白头雕会向海獭猛扑过来,以獭身底下的食物为晚餐;白头雕常常在低空追击捕鱼能手鱼鹰,迫使它交出爪中的鱼,然后据为己有。白头海雕的这种行径颇似海盗。

在白头海雕种群里也发生着类似的事。尚在巢中时,为了得到食物,小海雕会很有攻击性地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争斗,成年白头海雕经常为了食物彼此竞争。个头大、身子重的白头海雕可以快速地从小一点的雕那儿夺走一顿饭。有时两者也会较量一阵,各自紧抓一块猎物不放,或是扣住彼此的爪,性情更凶猛一点的白头海雕会成为赢家。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谁又能说这种凶猛暴烈的行径是不道德的呢?在动物的世界中,只有永无休止的争斗,而人类,却能在相互的和谐中找到发展的空间。

跟不上“潮流”的鸸鹋

在广阔而神秘的澳大利亚大陆,古老神奇的地貌山川无边无际,其中蕴藏着多种多样的野生物种,鸸鹋便是其中之一。出现在澳大利亚国徽上的鸸鹋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动物之一,这种澳大利亚最高大的鸟类和其近亲鹤鸵同为世界上仅次于非洲鸵鸟的大鸟,不过不如鹤鸵粗壮。

鸸鹋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陆的空旷林区、草原以及广阔的沙漠地带。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并且食量很大。如果有成千上万只鸸鹋聚会,会把大片的农田扫荡一光。因此,在澳大利亚,鸸鹋因为总是破坏农田而被称为害鸟。政府经常会组织大批人力捕杀鸸鹋,但由于它们不仅能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奔跑,而且灵活机警,捕猎者们很难抓住它。

鸸鹋虽有双翅,但经历过漫长的进化过程,鸸鹋的两个翅膀同鸵鸟一样已完全退化。这使得它不能飞行,不过它还可以依靠强健的双腿在草原和沙漠上奔驰。

鸸鹋以野草、种子、果实等植物及昆虫、蜥蜴等小动物为食。它能泅水,可以从容渡过宽阔湍急的河流。它们非常耐饥渴,长相一直保持史前时代的形状,没有丝毫变化,这令一些动物学家深感困惑。

科学研究表明,数十万年的地质和气候变迁,仍无法改变它们最初形成的原始形态,这种神奇的适应能力在自然界的进化史中是极为罕见的。

鸸鹋家族的交往是非常有趣的。一般情况下,每只雄鸟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彼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每只雄鸸鹋的周围都有几只雌鸟走来走去,就好像母鸡围着公鸡转一样。

如果有一只雄鸟走到对手的“势力范围”,另一只雄鸟马上就会迎上前去,跑到“越境者”面前,用自己的右爪竭尽全力去抓对手的胸部,这一击非常有力,入侵者往往被击得前仰后合,在自己“妻妾”的护拥下,赶快逃走了事。

带“雷达”的鸟

在南美洲委内瑞拉东北部的卡布里岩洞里,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叫做油鸱的鸟。令人惊奇的是,它们虽没有像猫头鹰那样适于夜视的眼睛,却能在漆黑的山洞里自如飞行,而不会相撞或碰到洞壁上。

油鸱怎么会有这种奇特的本领?原来,油鸱有类似蝙蝠的回声定位功能,它一边飞行,一边发出尖厉的叫声,利用叫声的回音,来确定食物、同伴及障碍物的方位。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带“雷达”的鸟。但是,如果把它的耳道塞住,“雷达”失效,就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飞行了。

油鸱生活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南美洲国家的沿海山地中,成鸟身长约45厘米,羽毛为栗褐色,嘴呈黄色,尖端有钩。油鸱以油棕果为食,每当黄昏降临,大群的油鸱便穿飞在树林里,在棕榈树树冠上啄食油棕果。由于它们长期食用含油量很高的植物果实,因而在皮下积存了厚厚的一层脂肪,油鸱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繁殖季节里,油鸱在岩洞中岩壁的凹洼处造巢,它们从嘴里吐出一种粘液,将半消化的果肉粘在一起形成巢壁。

油鸱的幼鸟体内积存的油脂比成鸟更丰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很早就熟悉了这一情况,并从出生70天以上的雏鸟身上榨取油脂。每年,当油鸱的繁殖季节到来时,印第安人都要在泪鸱建巢的岩洞口聚会,举行独特的仪式。然后,他们就支起大锅,架起旺火,把从洞里捉来的油鸱雏鸟扔到锅里炼油。据说这种油透明无味,长时间存放都不变质,印第安人用这种油点灯并食用。

红喉雀“别墅”招亲

在每年的春天,苏丹尼罗河发源地过冬的红喉雀,都要迁徙到法国东部。雌、雄鸟虽然同时启程,但为了抢占地盘,体力更胜一筹的雄鸟总是提前几天到达目的地。它们选择理想的灌木丛,用树枝精心搭起巢穴,然后站在枝头高唱情歌,以吸引陆续赶到的雌鸟。

若有令雄鸟动情的雌鸟经过,雄鸟会展开翅膀,露出胸前火红的斑点,载歌载舞,以显示自己的英俊和健壮,借此告诉雌鸟:嗨,我是很有竞争力的!我可以为你带来幸福。此时,慎重的雌鸟往往不急于表态,因为“女怕嫁错郎”,终身大事非儿戏,以后怀孕生子日子长着呢,它可要睁大眼睛瞧瞧。它会和雄鸟一起进入“新房”,细细观察一番,思量一下“新房”能否保证一家大小的安全,如果不满意,便果断地远走高飞;如果雌鸟看中了“新房”,它会愉快地留下来,把一生托付给雄鸟,与雄鸟结为秦晋之好。

动物要有巢穴作生儿育女之所,而人类的情感并不是仅有物质就可以满足的。

自制“吊床”的鸟——米利鸟

鸟儿一般都是在树上或陆地上筑巢栖身。可是,南美洲哥伦比亚佛朗卡斯特森林中有一种小鸟却与众不同,它们不做窝,而是用自己的身体,在树上搭建独特的“吊床”来栖息,这就是米利鸟。

米利鸟像麻雀一般大小,白色的羽毛,弯弯的像钩子般的嘴巴,最特别的是尾巴末端是一个小圆环,上面长着许多白色的小球,仿佛是个小花环。

在米利鸟的尾巴上有一朵漂亮的花环,它是一种搭“吊床”的“器具”。

米利鸟很喜欢过群体生活,每天晚上,许多小鸟就聚在一起,也许为了更舒服一些,它们会选择合适的大树搭“吊床”栖息。

米利鸟搭“吊床”’的方法非常有趣。它们一列列排好队,先由第一排小鸟把它们尾巴上的圆环套在大树的枝杈上,然后用嘴钩住第二排小鸟尾巴上的圆环,第二排小鸟再用嘴钩住第三排小鸟尾巴上的圆环,就这样,一排钩住一排,一直到最后一排的小鸟,用嘴钩住另一棵大树上的枝杈为止。

米利鸟搭起的“建筑物”,像一座活的锁链桥,又像一张活的“吊床”!这种奇特的吊床一般有3米多长,2米多宽,需要有几百只米利鸟共同搭建。

有趣的是,鸟类学家经过观察研究发现,参加搭床的鸟都是雄鸟,雌鸟可以坐享其成,安安稳稳地栖息在“吊床”上。也许,这就是“女性”的权利。

会种树的鸟——卡西亚鸟

秘鲁首都利马的北部,原有一片荒芜的土地,不知道什么原因,这里陆续出现了一片片柳树林,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这些大面积柳树林的种植者,原来是一群叫做“卡西亚”的小鸟!

卡西亚鸟的体型有点儿像乌鸦,全身长满黑黑的羽毛。和乌鸦不同的是,它的脑袋是白色的,鸣叫声也不像乌鸦那样“呱呱”、“哇哇”的单调凄凉,比较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