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13778600000036

第36章 让孩子不再用脚踹门

妍妍在家里嚣张的很,开门总是都用脚踹。妈妈说让她以后开门都要有礼,妍妍扮个鬼脸跑开了。

妈妈说:“妍妍,以后开门都要有礼貌。要先敲门,然后……”

“呵呵……呵呵……”妍妍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笑着,“知道了,知道了,开门要先敲门,要讲礼貌……”

“你不愿听,哪天吃了亏,可不许哭鼻子!”妈妈再次说道。

一天,妍妍习惯性的去踹妈妈的门,只听的“砰”的一声,妍妍抱着脚丫,单脚跳着,叫着:“痛哦,痛哦……”

但就是不敢哭,眼泪憋在眼眶里打转。

妈妈在一边笑的直不起要来。从此以后,妍妍便不再踹门。

延伸阅读

懂礼貌的孩子人见人爱

礼貌大到能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高低,小到能展现一个人的品质特征和社交是否有技巧。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协作。在生活中也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人,父母应就让孩子从小懂礼貌,讲友谊。孩子有礼貌,即使是在社会上也能自觉遵守各种社会公德,而孩子不懂礼貌,即使是在家里,也会长辈就不尊敬,不孝顺,孩子就不可能学会尊敬老人。

礼貌在生活之中无处不在,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的礼貌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但是父母该怎样教会孩子讲礼貌呢?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讲礼貌的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就像一束白绢,父母将他放在怎样的环境中,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与成人交往的自然环境中,父母要尽量地给孩子一个讲礼貌的氛围。要不失时机地、随时随地提醒孩子注意礼貌,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始终保持对孩子的礼貌教育,彼此间进行统一,切不可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有的管,有的护,有时严,有时松;同时父母对别人、对孩子要做到礼貌待人,如让孩子为你做一件事时,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应说“请你……”,做完了要说“谢谢你”或可说“你帮了我的大忙,谢谢你了”。此外父母要利用周围讲礼貌的事例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始终浸润在一种礼貌的氛围之中。

父母要鼓励孩子讲礼貌

氛围固然可以让孩子懂得礼貌,但是并不代表孩子就一定能够学会将礼貌,此时,父母便要鼓励孩子讲礼貌,在孩子犯了错之后,要用礼貌的口气来纠正,而不是尖酸刻薄的语气来指责。

尖刻的指责对孩子学会礼貌没有任何帮助。当孩子打断大人们的谈话时,大人通常会生气地说:“不要无礼,打断别人的谈话是很不礼貌的。”但是殊不知此时的父母同样也是不礼貌的。父母要想孩子学会懂得礼貌,就要使用简单的、有礼貌的语句来纠正孩子,可以这么说:“我希望能把话讲完。”

父母除了注重自己的礼仪对孩子的影响之外,同时也要经常告诉孩子他是有礼貌的。孩子是通过外人特别是父母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他们会把父母的话作为对自己的看法的一部分。一旦他们认为自己是有礼的,那么他们就会一直以这种形象生活下去。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所以,父母要经常表扬孩子有礼貌的行为,让孩子明白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

父母要反复强化礼貌用语

一种好的品质来自于平常好的习惯,一种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靠一天两天的突击学习就可以学到的,而是要靠日积月累的反复强化、巩固,才能形成一种习惯,相信礼貌教育也如此。

在日常用语方面,父母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就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讲礼貌当成了自己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例如父母在早上一见孩子醒来,父母向孩子说“早上好”,临睡则吻别并互道“晚安”。清早,走在小区绿化带旁,父母停下脚步,扮演路边的小灌木和孩子打招呼:你好呀,小树!父母在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的时候,礼貌用语的频繁使用会熏陶出孩子将礼貌的习惯。在孩子见到阿姨、婆婆们时,他就会不自觉地主动地问候。

父母要纠正孩子不讲礼貌的行为

只是想依靠外界的力量是不行的,孩子学会讲礼貌孩子要在平常的生活之中的实践。例如客人来了,孩子要会说“您请”,“请进”,给客人倒茶,自然大方地回答客人的问题……客人走时要送出门,并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父母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在孩子大声喧哗,狠抓主人递过来的糖果的时候,父母就要在回家之后,告诉并指出孩子不礼貌的行为,并鼓励他在下次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引导孩子学会做客的礼貌。但是父母切勿当着主人的面训斥孩子,否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反感父母的教训,而更加的不讲礼貌。

将孩子的实践让孩子和父母的指导结合起来,能使孩子在礼仪上懂的灵活变通,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懂礼貌的孩子。

教子故事 张良与老人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

那时的张良还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来到一座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头。那老头走到张良身边时,忽然脱下脚上的破鞋子丢到桥下,还对张良说:“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当时感到很奇怪又很生气,觉得老头是在侮辱自己,真想上去揍他几下。可是他又看到老头年岁很大,便只好忍着气下桥给老头捡回了鞋子。谁知这老头得寸进尺,竟然把脚一伸,吩咐说:“给我穿上!”张良更觉得奇怪,简直是莫名其妙。尽管张良已很有些生气,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干脆帮忙就帮到底,他还是跪下身来帮老头将鞋子穿上了。

老头穿好鞋,跺跺脚,哈哈笑着扬长而去。张良看着头也不回、连一声道谢都没有的老头的背影,正在纳闷,忽见老头转身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我看你有深造的价值。这样吧,5天后的早上,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深感玄妙,就诚恳地跪拜说:“谢谢老先生,愿听先生指教。”

第5天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头,只见老头已经先在桥头等候。他见到张良,很生气地责备张良说:“同老年人约会还迟到,这像什么话呢?”说完他就起身走了。走出几步,又回头对张良说:“过5天早上再会吧。”

张良有些懊悔,可也只有等5天后再来。

到第5天,天刚蒙蒙亮,张良就来到了桥上,可没料到,老人又先他而到。看见张良,老头这回可是声色俱厉地责骂道:“为什么又迟到呢?实在是太不像话了!”说完,十分生气地一甩手就走了。临了依然丢下一句话,“还是再过5天,你早早就来吧。”

张良惭愧不已。又过了5天,张良刚刚躺下睡了一会,还不到半夜,就摸黑赶到桥头,他不能再让老头生气了。过了一会儿,老头来了,见张良早已在桥头等候,他满脸高兴地说:“就应该这样啊!”然后,老头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交给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帮助君王治国平天下了。”说完,老头飘然而去,还没等张良回过神来,老头已没了踪影。

等到天亮,张良打开手中的书,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得到的是《太公兵法》,这可是天下早已失传的极其珍贵的书呀,张良惊异不已。

从此后,张良捧着《太公兵法》日夜攻读,勤奋钻研。后来真的成了大军事家,做了刘邦的得力助手,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功盖天下。

张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与他自身好的修养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宽容待人、诚实守信、做事勤勉等等。由此可见,在生活之中加强自我修养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