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13778600000037

第37章 让孩子爱上读书

明明暑假玩得高兴极了,用妈妈的话说就是“简直玩疯了”!

结果到了学校之后,第一场考试,明明就远远的掉在原来学习不如自己的龙龙后面。龙龙以前和明明一样都爱玩极了,两个人什么时候都粘在一块儿,是铁哥们。但是今年放假之后回来之后,明明看见龙龙总是拿本小人书在那里看,连他这个昔日的铁哥们都丢了。

“龙龙,我最近发现了好多好玩的东西,咱们去玩吧!”明明再次劝龙龙出去玩。

“什么玩的东西!”龙龙有些好奇,放下了手中正在看着的书。

“这可是,我今年专门跟我表哥学做的简易水枪。没有想到吧!”明明得意洋洋的说道。

“那有什么好玩的?!”龙龙又把脑袋扎进了书里“还不如书里的故事好看呢?”

这次,明明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明明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不由得有些好奇了:“龙龙,咱俩一起看吧,你也不要那么小气。”

“你还是玩你的水枪去吧,别来跟我争我的书!”龙龙连忙将书护在怀里。

“龙龙,你太不够义气了!”明明生气的说道。一回到家,便要妈妈给买了小人书回来。刚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明明想着要讲一些故事来气死龙龙,但是越看越有意思。不忍从中走出来。

再一次考试的时候,明明的成绩一下子进步了很多,龙龙也进步了许多。

妈妈看了明明的成绩单的时候,高兴的问道:“明明有什么要求吗?”

“妈妈,可不可以再给我买几本书?”

延伸阅读

为孩子打开阅读之门

现在,多数的小孩不看书,不然就是看了却不懂书里在写些什么,这都是因为阅读能力低下的关系!而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各项表现!从现在的读书考试到将来的未来发展,都需要有良好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要靠阅读!

孩子在入学以后最重要的技巧是阅读,阅读兴趣的浓淡、强弱都是孩子入学以后学习成绩优劣的先决条件。在孩子入学以前,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训练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有可能使孩子在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追踪调查:两组智力相当的孩子,一组孩子让他们在入学之前学过阅读,另一组则不学。结果发现,提早阅读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保持领先的状态。而这些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在智力上和个性上与其他的孩子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学习上处于领先地位就是因为阅读造成的。

在早期阅读中,丰富了孩子的词汇,提高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其中的图画串联,有利于带动孩子的想象力,而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的学习,则让孩子根据阅读内容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早期的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孩子发散和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更重要的是,早期阅读培养孩子对书籍的热爱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形成爱读书、好学习的习惯及崇尚知识的情操,从而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孩子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得以步步领先。

教会孩子阅读,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自己的思维,例如他会由一个孩子从没有带水果到学校推理出那个同学大概家里钱少。暂且不说孩子的推理是否正确,但是可以看出的是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推理的意识。同时也会因为孩子的这种推理,而让孩子有了更多的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有利于孩子完善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修养。

让孩子阅读,通过体味书中微妙的哲学思想、深刻的精神内涵,感受到智慧灵性,从而让孩子的弱小心灵蓬勃地发展起来。阅读对孩子的现在和将来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怎样从小就养成孩子的阅读的习惯呢?

父母要教会孩子识字

汉字是砖,句子是砖砌成的墙,文章是建好的大厦,所以阅读始于识字,阅读包括识字。

父母不要等孩子会说一些词汇之后,才叫孩子认字,那样可能会让你同时启蒙孩子识字的最佳时机。但是更不能强迫孩子,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对阅读的失去兴趣。孩子的天性是“玩”,父母应抓住这个特点,加以引导。例如,父母把汉字做成识字卡,让孩子把父母指定的汉字所代表的物品递给我,父母可以说“孩子,妈妈要吃‘苹果’。”“妈妈要‘笔’写字,把‘笔’给我”,他非常高兴地递给我。“这是‘爸爸’,孩子想爸爸了吧,来,抱‘爸爸’。”他欣喜地把“爸爸”抱在胸前。汉字本来就是一种象形符号,父母让孩子当作图画来认是可行的。

同时,父母也要抓住教孩子认字的机会,对孩子所学的汉字加以巩固和强化。孩子要喝水,父母可以让孩子把“水”字指出来,在平常购物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认食品袋上的字。在孩子每说出一个新词汇时,父母都要表扬一番,并立即把它写在黑板上或墙纸上,这样既激发了他的语言表达欲,又达到了识字目的。

久而久之,孩子在“玩”的过程之中,就会爱上汉字,并对汉字产生敏感和兴趣,从而对汉字的载体——图画书也产生特有的爱好,这为孩子的阅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果仅仅会认单个的字,放在句中却不知所云,或者连贯不起来整句的意思,那么即使认得再多,也不等于会阅读。绝没有必要等到认了很多字以后再来阅读,那样既不易巩固旧字,接纳新字,也不利于尽早培养阅读能力。因此,要尽快引导到书上来,进入阅读状态。

孩子最初的阅读行为来自于父母朗读给他听,孩子的阅读兴趣也是从这儿开始的,可有些父母很不耐烦反复给孩子读讲一个故事,其实,孩子这种喜欢重复的心理特点,正好提供了巩固汉字、引导阅读的有利条件。

在父母教孩子的阅读学习中,孩子碰到不理解的字词,父母都要做一些必要的帮助。父母可以讲一个故事将两三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重复,刚开始孩子重复的速度很慢可能还是断断续续的,但是父母便要引导孩子坚持下来,并在最后给予孩子鼓励和赞扬,让孩子阅读的兴趣不至于冷下来。

教会孩子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先对阅读材料进行质疑、批判,然后再对其有选择地吸收。这是一种主动的吸收,过滤后的吸收,吸收的是精髓、精华。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启发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论孩子的观点是否正确,父母都不要做任何的评论,因为父母应该注重的是这种批判性阅读的过程,是孩子对知识进行重构、成为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体的过程。

批判性阅读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基础。在孩子能够独立阅读的时候,父母不仅要让孩子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让孩子能够简单地说出的理由,此时,父母便可以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纠正。让孩子学会批判性阅读,让其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第一块基石。

教子故事王寿爱书

春秋时候,有一个叫王寿的人,他爱书成癖,藏书丰富,远近闻名。古时的书,多是人工抄写在竹片上,再以皮革连接装束起来的。他为了有抄书的材料,就在自家房前房后种满了竹子,形成了一片竹林,并在门前的池塘里种了许多芦苇。他每天所有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都用来借书抄书看书。家里一院小房,除了他住的地方外,已经全部堆满了书。他每年不但要花许多时间把它们都搬出去晾晒一遍,免得被虫蛀蚀,还要翻检看有没有脱落的文字,及时补上。40多年来,王寿孤身一人过着这种自以为充实的生活,以苦为乐。

由于母亲去世了,王寿要到东周奔丧。他随身带了五本书,准备途中抽空看看。

王寿已不年轻,五本竹简也够重,结果只走了一会儿就累得喘不过气来,有些走不动了。他只好坐在路口休息,并随手抽出一册书来读。

这时有个叫徐冯的东周隐士路过,见他背这么多书,就问他:“敢问是王寿先生吗?”王寿很奇怪,就问:“你是谁?你怎么认识我呢?”徐冯才告诉他自己叫徐冯。王寿也曾听说过他。

王寿说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说自己不惜负重,全为了在旅途中读书充实自己。徐冯听了叹口气说:“无用。”

王寿听得一愣,呆呆地望着徐冯,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徐冯拱了一揖,笑笑说:“书是记载言论和思想的。言论和思想又由于人的勤奋思考而产生,所以评价一个人是否聪明并不是以藏书的多少来衡量的。你是聪明人,为什么不去思考问题,形成思想,却要背着这累人的东西到处走呢?”

王寿听了,如梦方醒,立刻三拜徐冯,当场烧了自己所带的书,轻身入了东周。

如果不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它里面的知识不能转化为你脑子里的智慧,也不会对你的人生有指导作用,那么,书籍和废纸又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