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13778600000034

第34章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京京,你为什么总是打小朋友!”妈妈生气地质问京京。

“我没有!”京京连忙分辩道。妈妈一听,就火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打了人抵赖,越来越有志气了!”

“我没有就是没有!”京京听妈妈这么说,感到十分的委屈。

“从今天开始,你给我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做作业,什么时候不打人了什么时候就放你出去跟小朋友一起去玩。”

这天,京京刚刚做完了一道题,哥们丁丁在下面叫他下去玩。

京京看妈妈不在家里,就一溜烟地逃了出去。一看见丁丁,京京亲热的上去拍了一下丁丁的头。丁丁立马痛呼出声:“哎哟,京京,你干吗打我呀!”

京京一脸茫然地看着丁丁:“我什么时候打你了,你来叫我出去玩,我都高兴死了,怎么会打你呢!”

“你刚才一巴掌拍的我好疼,你真的不是故意的!”丁丁埋怨地看着京京。

“哼,妈妈冤枉我,你也冤枉我,我轻轻地拍你一下,你就说我打……”京京突然不说了似明白了什么,最后低声说,“丁丁,我不是故意的。我每次看见其他的小伙伴的时候,都高兴极了,都忍不住地拍他们的头。我不知道我会拍痛你们。”

“没关系,下次换种方法表达你的高兴之情吧,这样怪疼的。”

延伸阅读

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孩子才会有大出息

生活中,有些孩子终会因为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受委屈,或因为表达情绪的方式不对,或因为场合不对,但是不论是什么原因,都只说明了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适当的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在生活之中更能受到周围的人的喜爱和欢迎,而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情绪者则很容易将自己周围弄得冷冷清清的。是否能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决定孩子的人际关系中人心的背离,而人心的背离直接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幸福、顺畅与否。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是父母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静心倾听,冷静引导

父母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就必须与孩子有感情的交流,而孩子不愿将自己的真是感情表现出来,造成了父母可能一直都被拒之门外。什么原因使孩子掩藏了自己的真是感情呢?

一方面是因为父母不太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用一种传统观念来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当孩子表达出一种父母认为不太健康的情感时,父母便会冷眼相待或大声训斥,导致孩子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对此,父母首先应当调整自己的心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

另一方面就是父母不会倾听孩子的感情。父母的倾听是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动力。在孩子述说自己的情感的时候,父母安静、专心地倾听,可以不给予评判,这种方式会一直告诉孩子:我很有兴趣,你接着讲下去。同时父母可以在仔细听取孩子的诉说的时候观察孩子面部表情,对孩子的感受进行猜测并试着给予命名。让孩子对自己的感情有着更好的认识,例如:您可以对九岁的孩子说:“由于老师对待你的方式(情境原因),你看上去好像很失望(感受),或许还有点儿愤恨(另一种感受)。”如果第一次的猜测不正确,再试一次。讲话时要尊重孩子,保持冷静,且语速要缓慢。当您的猜测不正确时,应鼓励孩子帮助您纠正。

消除误会,重在方法

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将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不知道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方法的孩子,就会让自己在生活之中产生很多的误会。就像京京的“友好”,被视作打人,如果父母因为担心邻居来告状就把他关在屋里,那么他也就没有机会与社会进行磨合、碰撞,那他永远无法学会怎样和人交往。如果母亲告诉他可行的交往方式,如,对小朋友表示亲热、友好时,不要动手,因为你的力气太大,人家会感到你是在打他,你只要热情地说:“让我们一起玩好吗?”就可以了。

语言是表达情绪的众多方式中的一种。父母除了教会孩子语言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外,还有情绪表示、肢体动作等方式。

话有三说,巧者为妙

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的过于简单,除了点头摇头之外,什么都不会,就会给人孩子过于木讷,没有什么出息的感觉。而孩子表现的太过热情,甚至让人有些承受不住,就会让人感觉孩子太疯,没有什么家教。所以,父母在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就要教会孩子把握好度。

有一句古话叫做“话有三说,巧者为妙”。就是说,同样一句话有三种说法,就看谁说得巧,将自己的情绪拿捏的更有分寸。比如“我十分想念您”这样一句话,孩子面带微笑,语气温和,语中藏情,对方就觉得你的想念是真诚的。如果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把这句话说得冷冰冰,硬邦邦,没有表情,对方则认为孩子的想念是假的,很可能只是执行父母的命令而已。但是,如果过于热情,甚至带有夸张的意味,就会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

抓住机会,适时磨炼

有些父母在来了客人的时候,怕孩子会丢自己的面子,就将孩子支开。其实这种方法只能暂时的保住了父母的面子,同时培养孩子表达情绪能力的机会溜走了。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不是学习数学,也不是背诵唐诗,在教室里就能进行。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心理塑造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过程,它绝对不能在教室进行,而必须在与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来完成,具有很强的环境针对性,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孩子便无法把自己的情感表达训练得恰到好处。

一般的来说训练情感表达的契机主要有四个:一个是孩子和父母以及其他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一个是孩子和家里的客人在一起的时候;一个是父母带着孩子走亲访友的时候;一个是孩子在学校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时候。

因此,父母要能抓住机会,让孩子进行适时的磨炼。鼓励孩子与人交流,便在谈话结束之后,与孩子对交流的过程加以总结,以便在下次表现的更好。

教子故事跑三圈气就消了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各叫做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已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

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绕三圈,对此,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感到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说明。

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他因与人争吵而生气,于是他拄着拐杖艰难的绕着土地跟房子,然而这时他的房地太宽广,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都下山,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说:“阿公,你已经年纪大,这附近地区的人也没有人的土地比你更大,您不能在向从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这个秘密,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上三圈?”

爱地巴禁不起孙子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

孙子问到:“阿公,你年纪老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 ”

爱地巴笑着说:“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气就消了。”

放任坏情绪的宣泄,将会伤害到周围的人,使自己失去朋友。不如,找一个有效柔和的方法发泄出来,既能让自己心情重新变得舒畅,也不会有失去朋友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