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
13772200000017

第17章 “折磨”他,但不要虐待他(1)

1.“折磨”和虐待只有一步之遥

“折磨”男孩,说通俗点就是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孩子吃点苦,碰碰钉子,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但是,在对男孩采用挫折教育时,父母一定要有一个底线,越过了这条线,对孩子来说,那就是虐待了。

《心理学大辞典》对挫折是这样解释的:“挫折是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在生活中,成年人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但对孩子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现今“6+1”式的家庭结构,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还有什么个人动机不能实现?还有什么需求得不到满足?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给男孩一个能量,一个面对挫折、打击能够自己调适、奋起,不断积极地寻找幸福的内心的能量。否则,很少遭受挫折的男孩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让男孩得到满足的时间不要那么快,让他知道获得是需要条件的。

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曾对斯坦福大学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过著名的糖果试验——延迟满足试验。那些4岁的孩子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个大哥哥要去办点事,如果你不愿等,立刻可以拿到糖,但只能拿一块;如果等到他回来,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研究者经过追踪观察发现,那些耐心等待的儿童中学毕业后,在社会适应能力、自信、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挫折、迎接挑战、不轻言放弃等心理品质方面,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儿童。

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的举动。

许多家长总是处在给男孩“即时满足”的状态。在心理上认为孩子小,现在生活又优越,有需要一定要满足他。经常的即时满足,对男孩的成长是无益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即时满足”的后果是:男孩性格急躁、缺乏耐心、骄横跋扈,今后做事情容易有始无终。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男孩不会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会觉得这是应该的。

事实上,那些一时冲动犯罪的人,往往都是不能克制自己瞬间膨胀的欲望。相反,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往往能够把一个个小的欲望累积起来,成为不断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为了男孩的长远发展,一定要多练练他的忍耐力。

在现实社会中,情感智力在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等待是情感智力较高的人控制自己的能力,适时的学会等待,有时可以使人把握更好的时机。“延迟满足”可以从小锻炼孩子的这种能力,从小给男孩一点点挫折感,让他学会等待,从而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懂得珍惜,长大后,这种品质也会在他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延迟满足训练呢?

“大象可以去看,但必须等到周末。”

“你要的这双鞋我会买给你的,但要等一等,到你期末考试结束后再说吧!”

“妈妈知道你饿了,但爸爸还没回家呢。咱们等爸爸下班回来一起吃。”

在拒绝男孩的同时要讲清原因,并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抱一抱、亲一亲,用男孩能听懂的语言解释一下延迟的原因,比如“我们确实很抱歉,今天动物园已经关门了。宝贝,别伤心了。周末一定去好吗?”让男孩感受到父母非常爱他,对他的要求很重视。

父母答应男孩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能答应孩子周末去看大象,结果又不去了,这样孩子会认为父母不守信用。

拒绝的语气要坚决,让孩子感受到没有商量的余地。尤其是初次使用延迟满足时,男孩也许会哭闹,也许会噘嘴,也许会满脸失望,甚至我的儿子会眼泪汪汪地看着我,恳求我……

吃点小亏,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宽厚待人。

有些家长在对男孩进行挫折教育时没有掌握方法与方式。比如对孩子很冷漠、对孩子的过错给予很严厉的指责甚至恐吓孩子等等。其结果是对男孩造成了很深的精神虐待。这样培养出来的男孩往往性格内向、悲观与叛逆。

儿童教育和精神保健专家认为,缺乏父母关心抚爱的孩子,比起那些遭到父母痛打的孩子,心灵所受的创伤更深,智力和心理发展所受损失更大,也就是说这种做法会产生比打孩子还要坏的后果。精神虐待是对孩子自尊、自信心全面的摧残。

有些父母为了严格要求男孩,故意喜乐不形于色;还有些父母为了培养男孩的独立自主意识,对他们的一切常显出不闻不问的样子。殊不知,这些父母往往使男孩对他们不愿推心置腹。因为这些已经受到精神虐待的孩子害怕遭到碰壁和冷漠。

有些父母在批评做错事的孩子时,习惯用“总是”、“从来不”之类的字眼。对孩子进行不负责任、夸大其词的全盘否定;还有些父母由于望子成龙心切,爱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未成年的孩子。

有些父母出于对男孩的爱,常用威胁恐吓的办法来束缚他们,欲使他们免遭灾祸。如一些父母为阻止孩子晚上外出玩耍,说什么“晚上有孤魂恶鬼出没,小孩不能出门”;为逼孩子上进,对孩子进行恐吓“下次考不及格,把你丢到山沟里喂狼”。诸如此类等等。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认为,经常行使带有精神虐待性质的责骂,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小的性格,甚至产生对立情绪。需知,那些具有轻视、侮辱孩子的话语及行为是十分不利于孩子发展的。父母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加育儿知识,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对男孩的教育重在防微杜渐,因势利导,而不是处处指责,事事挑剔,更不是时时咒骂。部分父母应尽快摒弃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以诱导、亲切、善意的方式对待犯错的孩子,使孩子的性格、人格在童年时期得以正常发展。

对男孩实行挫折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让男孩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男孩耐挫折能力,使他能够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爱有很多种方式,“折磨”对男孩也是一种爱。在“折磨”男孩时切勿过度,一旦过度,也许会铸成终生的遗憾。

爱有很多种方式,“折磨”对男孩也是一种爱。在“折磨”男孩时切勿过度,一旦过度,也许会铸成终生的遗憾。

2.“穷”养男孩,以尊重为前提

内省智能的特征之一是自尊自爱,因为内省智能强的人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特点,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他们愿意别人尊重他们,同时也尊重别人。

在我们的周围,有自尊心强的人,也有缺乏自尊的人,追究起来,多与从小以来的经历有关,而且环境与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尊心是成才的要素之一,事业有成者,无一例外都是自尊自强的。然后,自尊心又是容易在儿时被忽略的,因为婴幼儿是弱小的、依附的,大人往往不注意尊重他们,无视他们自尊的需要,甚至压抑他们的自主、自立、往往伤害了男孩的自尊,自己却全然不觉。

美国心理学家罗达说过:“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但是,很多大人在这种情况下,都很难这样做,或不屑于这样做,他们明知自己错了,却对孩子文过饰非,甚至不当一回事。大人的想法往往是:父道尊严,怎能认错;小孩子知道什么?没必要认错……在他们的眼里,孩子是弱小的,是不能和大人平等的。如此培养出来的孩子,能自尊吗?能尊重人吗?

戴维和迈克是表兄弟,戴维的妈妈像爱自己儿子一样,同样爱着迈克。快到圣诞节了,学校刚一放假,迈克就到大姨妈家找戴维来玩。

大姨妈和迈克在厨房里聊起考试成绩,迈克很骄傲地告诉大姨妈,他除了科学是B之外,其余的科目都是A,“你真是个好孩子,总是学得那么好。咦,我还没看见戴维的成绩单,戴维,你来一下。”其实戴维已在楼梯上听到了她们的对话,踌躇着不愿意出来。听到妈妈喊他,他干脆躲了起来。

吃过晚饭,妈妈又问起了这件事,“戴维,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成绩单在哪里呢?”“我也不知放在哪里了。”戴维很慢地回答。看着他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开始有些生气了,“是不是又得了坏成绩?这次考得不好,下次考好些不就行了,这有什么难为情的。戴维,去把成绩单拿来。”

单子拿来了,没有一个A,大部分是C。“你真让我感到羞愧,戴维。”妈妈忍不住大声训斥起来,“你的成绩为什么总这么糟?迈克总是得到好成绩,你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你的学习环境哪一点比她差?你就是太懒,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你是我们家的耻辱。回房间去好好想一想,我不想看见你这个样子……”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迈克面前受训了,戴维还是很下不了台,他发起了脾气:“看吧,我是处处不如迈克,我给你们带来了耻辱是不是?要是这样,我也不想上学了,我就是这么笨,你干脆拿迈克当自己的孩子好了。”

说完戴维转身回到了自己房间。妈妈叹了一口气说,“怎么会这样,我又不是想指责他什么,我仍然像以前一样爱着他呀。”这一年的圣诞节,因为戴维不高兴,大家都过得很乏味。

自尊来源于受到尊重。男孩受到尊重时,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产生积极、主动的心态,总是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自尊就会萌发起来,这对孩子很重要,只有自尊,才能增加自强、自立的精神。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无论说话、办事还是对男孩的态度都表现得太随便。其实,男孩虽然小,但却有一颗敏感的心,父母对男孩的态度无论是写在脸上,还是“憋”在心里,孩子都能感受得到。因此,家长对男孩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让孩子在成人环境中慢慢长大。

耐心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或要求。要认真倾听,不要因为太忙太累而简单应付:“我正忙着呢,问你们老师去!”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你在“打发”他。或许有的问题您一时难以回答,您说明原因,孩子会理解的。

家长最好不要轻易给男孩许诺,然而,一旦许诺了,就一定要实现,一定要守约,让男孩觉得您是值得信任的。而一旦孩子对您失去信任,您也就会失去影响力。就算您采用严厉的责罚,也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不当着男孩的面同别人谈论他。大人不喜欢被当作别人的“谈资”,孩子同样如此。也不要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要求他向客人展示什么,这样会让他觉得是被摆布的物品。

不要将男孩拿来同别的孩子相比较。比较不仅会使“强”的孩子变得骄傲,也会使“不如别人”的孩子变得自卑。

少用命令、教训的语气和语调同孩子说话,这会使孩子觉得您在使唤他。要尊重男孩,多用情感交流的语言,让他觉得您是在与他谈心。

多让男孩参与成人的活动,包括谈话。大人只顾自己说话,或者只顾自己看电视、娱乐,将孩子“晾”在一旁,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受冷落。男孩觉得自己受重视,才会产生自我成就感,并体验到平等,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

正确对待男孩的犯错。父母不要粗暴打骂,或者严加惩罚,而应民主地对待。父母的严厉应视孩子犯错误严重的程度而定,给孩子自己思考并改正的机会。

在我们的周围,往往有一些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多是不好的,并由此给生活、工作和他人造成消极影响。究其根源,多是因为在儿时缺乏被尊重的感受,缺乏尊重人的教养。

可见,培养男孩尊重人,要从尊重男孩入手。尊重男孩不是表面文章,是正确的儿童观的自然反映,也就是说,正确看待孩子,才会由衷地尊重孩子。现代教育认为,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孩子和大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孩子和大人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的。

3.正确对待男孩的错误

在生活中,男孩出现错误,有些时候是因为知识的缺乏、经验的不足,有时候是因为忽略所致,而有时候是与能力有关。让男孩在错误中学习和不断提高也是教子的一个重要方面。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男孩凡事做得都很完美,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孩子来到世界上,对事物的了解是一片空白,他们正是在实践中,经过一个个错误,认识了世界,积累经验,学会了做人做事。因此,对于男孩所犯得错误,一定要正确的对待,要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什么事都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但孩子的生活经验很少,在动手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误,有时候就“闯祸”了。碰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切不可火冒三丈,大骂孩子,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扼杀了孩子探究事物的兴趣,从此以后做事畏首畏尾,这样的结果恐怕不是任何做父母的希望得到的。

孩童时代,既有天真可爱的地方,又有顽皮淘气的一面,为人父母者,不仅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也有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当男孩因为淘气不懂事,犯了错时,作为父母应当循循善诱,通过言传身教,帮助男孩改正缺点,使他们从小明白是非对错。

然而,现代的许多家长却只顾一味地批评孩子,常常忽略了教育的方法。他们不清楚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面对孩子犯了错,他们不知该选用哪一种更恰当有效的批评教育方法,结果当然也不能尽如人意。

邻居家有个小男孩明明,常常听人夸他聪明、活泼、好动,做事富有创意,可偏偏她妈妈不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