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临床营养师指南
13768400000040

第40章 溃疡性结肠炎(2)

(二十一)花生杏仁芝麻蜜糖

【组成】花生仁150G,甜杏仁、黑芝麻各50G,白糖、蜂蜜各200G。

【制法】将花生仁、杏仁洗净,沥干,捣成泥;黑芝麻淘洗干净,沥干,倒入铁锅内,文火炒至水汽散尽,芝麻发出响声,立即盛入碗内,稍凉后研碎。将花生仁、甜杏仁、黑芝麻、白糖、蜂蜜一同放入大盆内,拌匀,加盖,隔水炖2H。

(二十二)香菇花生汤

【组成】香菇200G,花生仁100G,鸡汤500ml,精盐、料酒、白糖各适量。

【制法】将花生仁浸泡过夜;在鸡汤中加入精盐、料酒、白糖,上火煮沸,放入花生仁和泡发的香菇,共煮熟。

三、中医辨证施治

(一)活动期

湿热内蕴

【辨证要点】症见腹痛腹泻,反复发作,便中夹脓夹血,里急后重,发热或发热,肛门灼热,口苦口臭,脘痞呕恶,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佐以理气止痛。

【方药举例】方用白头翁汤合葛根芩连汤加白芍、木香、藿香、金银花。脘痞纳呆,湿重于热者加赤茯苓、马齿苋、薏苡仁等。身热重者加知母、栀子等。腹痛甚者加延胡索、枳实等。里急后重甚者加炒山楂、大黄、槟榔等。血便甚者加地榆、侧柏炭等。

气滞血瘀

【辨证要点】症见肠鸣腹胀,腹痛拒按,痛有定处,泻下不爽,嗳气少食,面色晦暗,腹部或有痞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

【治法】行气活血,佐以健脾益气。

【方药举例】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若腹满痞胀甚者加厚朴、枳实等。痞块坚硬者加穿山甲、皂角刺等。腹痛甚者加三七、白芍、木香等。晨泻明显者加肉桂、补骨脂等。

(二)缓解期

脾肾两虚

【辨证要点】症见久泻不愈,下痢脓血及黏液,形寒肢冷,腹胀肠鸣,腹痛隐隐,喜按,常于晨间泄泻,泻后痛减,食减纳呆,腰膝酸欺,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脾益肾,涩肠止泻。

【方药举例】方用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若年老体弱,久泻不止者加黄芪、升麻、葛根等。大便滑泻加罂粟壳、赤石脂、禹余粮等。大便挟有黏液,里急后重者加丹参、苦参等。

阴血亏虚

【辨证要点】症见久泻不止,便下脓血,腹中隐痛,午后低热,头晕目眩,面色或苍白,精神困倦或委靡不振,失眠盗汗,心烦易怒,消瘦乏力。舌质淡红少苔,脉或沉细无力。

【治法】养血益气,养阴固肠,佐以清虚热。

【方药举例】方用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若五心烦热加银柴胡、青蒿等。虚烦不寐或少寐加炒酸枣仁、黄连、丹参等。眩晕甚者加天麻、珍珠母。大便滑泻加赤石脂等。便下赤白黏冻加白花蛇舌草、马齿苋等。

四、食疗药膳方举例

(一)栗子车前子山药粥

【组成】栗子肉50G,车前子10G,山药30G。

【制法】将栗子肉切碎;将山药切碎,研成粉末;车前子择除杂质,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将栗子肉、山药粉末和车前子药袋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调匀,用文火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功效】固肠止泻,益肾利尿。

(二)栗子莲子山药粥

【组成】栗子肉50G,莲子肉(去心)30G,山药20G,鸡内金10G,糯米、红糖各适量。

【制法】将栗子肉、莲子、山药、鸡内金分别洗净。将糯米洗净,放于锅中,加水,下入栗子、莲子、怀山药、鸡内金共煮,熟后加红糖调味。

【用法】早餐或晚餐当主食食用,每日1次。

【功效】健脾胃,止泄泻,增食欲。

(三)栗子荷叶粥

【组成】栗子肉50G,鲜荷叶1角,糯米、红糖各适量。

【制法】将栗子肉切碎;将荷叶洗净,与栗子肉、糯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粥,待熟后加红糖,调匀。

【用法】早餐或晚餐食用,每日1次。

【功效】健脾止泻,养心安神,益气固涩。

(四)芡实栗子银耳粥

【组成】芡实5G,栗子肉50G,莲子、银耳各10G,山药15G,大米、小米各30G。

【制法】将栗子肉切开;将芡实、莲子、山药、银耳、大米、小米分别洗净。以上原料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共煮为粥。

【用法】当早餐或晚餐食用。

【功效】健脾止泻。

(五)栗子茯苓粥

【组成】栗子、粳米各100G,大枣10枚,茯苓6G,白糖少许。

【制法】将栗子用刀切开一个口,放入温水中浸泡,剥去外壳及种皮,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大枣、茯苓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炖煮,待熟时稍炖片刻,调入白糖即成。

【用法】早晚餐食用。

【功效】助消化,止泄泻。

(六)栗子山药姜枣粥

【组成】栗子100G,山药50G,大枣10枚,生姜3片,粳米75G,红糖适量。

【制法】将栗子用刀切开一个口,放入水中浸泡,剥去外壳及种皮,洗净,切成小块。山药洗净,切片。将栗子、山药、大枣、粳米、生姜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烂成粥,调入红糖即成。

【用法】早餐食用。

【功效】助消化,止泄泻。

(七)栗子扁豆粥

【组成】栗子100G,白扁豆60G,山药50G,粳米适量。

【制法】将栗子切开一个小口,放入锅中,加水,煮约1H,待冷去皮后,一切两半。山药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备用。将白扁豆洗净,放入温水中浸泡12H。将栗子、山药、白扁豆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一起煮成粥。

【用法】早餐或晚餐食用。

【功效】助消化,止泄泻。

(八)栗子荔果粥

【组成】栗子肉50G,荔枝干果5个,山药30G,莲子10G,大枣10枚,粳米适量。

【制法】将栗子肉切块。将粳米淘洗干净,下入锅内,放入栗子肉、荔枝干果、山药、莲子、大枣,加水适量,按常法同煮粥。

【用法】任意服食。

【功效】调和胃肠,补虚止泻。

(九)栗子山药蛋黄粥

【组成】栗子肉、山药各50G,熟鸡蛋黄3个,小米适量。

【制法】栗子肉、山药、小米一同入锅,加水煮粥,临熟,将熟鸡蛋黄捣碎,调入粥中即可。

【用法】空腹服食。

【功效】养胃,固肠,止泻。

(十)苦参红糖鸡蛋

【组成】苦参60G,红糖60G,鸡蛋2个。

【制法】先将苦参水煎取汁,再放入鸡蛋与红糖共煮。

【用法】蛋熟后,连汤顿服,每日1次。

【功效】清利湿热,消肿止痛。

(十一)槐花野猪肉羹

【组成】槐花30G,野猪肉100G,调味品适量。

【制法】野猪肉洗净切细,与槐花文火同煮至肉烂,加入调味品再炖1H即成。

【用法】空腹顿食,每日1次。

【功效】消肠风,祛湿热。

(十二)马齿苋粥

【组成】马齿苋2大把,粳米100G。

【制法】将马齿苋洗净切细,待粳米粥将熟时放入马齿苋稍煮即成。

【用法】空腹淡食。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

(十三)蕹汁蜜膏

【组成】蕹菜2000G,蜂蜜250G。

【制法】蕹菜洗净,切碎,捣汁。菜汁放在锅内先以大火,后以小火加热煎煮浓缩,至煎液较稠厚时加入蜂蜜,再煎至黏稠如蜜时,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化饮用,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止血。

(十四)白糖炖鱼肚

【组成】鱼肚25~50G,白砂糖15G。

【制法】上2味加清水少量,同放沙锅内隔水炖熟。

【用法】每日服1次,需连续服用较长时间方有效。

【功效】补肾益精,止血消肿。

(十五)无花果炖猪肉

【组成】无花果(干品)100G,猪瘦肉200G。

【制法】上2味加清水适量,隔火炖熟。

【用法】每日2次。

【功效】健胃理肠,消炎解毒。

(十六)生姜蚌肉

【组成】鲜蚌肉100G,生姜10G,花生油少许。

【制法】蚌肉先用花生油炒,加入切碎的生姜及适量水煮烂,约1碗,食盐调味。

【用法】空腹一次食完。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功效】滋阴清热。

(十七)糯米阿胶粥

【组成】阿胶30G,糯米100G,红糖少许。

【制法】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拌,稍煮二三沸即可。

【用法】空腹服食,每日1次,或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脾胃虚弱者不宜多用。

【功效】补血,滋阴止血。

(十八)鸡冠花藕汁饮

【组成】鲜鸡冠花50G,鲜藕500G,白糖或冰糖适量。

【制法】鸡冠花煎水取汁,鲜藕去节切片,水煮藕片,与鸡冠花汁合煮片刻,白糖或冰糖调味食之。

【用法】每日2~3次。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十九)茅根粥

【组成】白茅根30G,糯米100G,冰糖1匙。

【制法】白茅根水煎取汁,糯米炒黄煮成粥,加入冰糖。

【用法】空腹顿食。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