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90

第90章 和的易科罚金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该算是和珅。

和珅受到乾隆垂眷之时,才二十五岁。由于他口齿伶俐,又懂得阿谀奉承,在乾隆在位的后二十年间,完全取得皇帝的信赖,曾经于一年之内就从御前侍卫升为军机大臣,又平步青云,一路升到宰相之职。

和珅除了懂得奉承皇上,还有一个很大的能耐,就是懂得为乾隆“理财”。由于乾隆好大喜功,在位期间二次兴兵攻打准噶尔,一次攻打回疆,又六次巡幸江南,加上平日庆典排场,国库几乎用尽。和珅竟建议采取“议罪银两”的措施。这个办法就是无论中央或地方官吏,如有犯错都可以易科罚金,小罪几万两,大罪就要数十万两,钱缴足了,不但不追究,有时还可升官。

乾隆也因为有和珅这个会攒钱的财政总管,高枕无忧地过他奢靡的生活,但却没想到这些钱财,其实十之八九都进了和珅的口袋,清朝经此一搜括,也就从此振作不起了。

北京现存的和珅府,从进门处的走廊一路到底的右边,就是和珅存藏金银珠宝的地方,单从这个“仓库”的大小看,就足以令人咋舌。

和珅于嘉庆四年被赐死,家产全遭抄没,总值据说有几万万两,以币值换算约有现今的几千亿元之多,也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二十年的总收入。所以民间有顺口溜:“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清朝自康熙以来即订有“不准加稅于民”的祖训,所以乾隆便默许和珅采行“认罪议罚”的制度,这个办法演变到清末,慈禧太后为了修造颐和园,也有样学样,只是名称换成“报效”,实际上,就是为敛财冠上个好听点的名字罢了。皇帝搜括大臣,大臣搜括地方官,地方官便搜括老百姓,层层剥削,也不知究竟肥了谁?

智慧悟语英国作家柴斯特顿的名言:“只有在人们忘记了黄金的时候,黄金时代才会到来。”

许多时候,我们必需懂得去“计算”。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去挑海沙来砌城堡;费尽力气,最终还是一切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