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88

第88章 一梦红楼

雍正五年,曹雪芹家被抄,自小锦衣玉食的雪芹,开始了颠沛流离、食粥度日的生活。乾隆初,他的爱子也因贫病而夭折。于是他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写出了中国小说巨著《红楼梦》。据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的考证,曹雪芹小说中的建筑格局和园艺造景,背景就是清朝的“恭王府”。

谈到恭王府历代居住其中的主人,可都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便是明代弘治朝的大太监李广。李广因收受贿赂,东窗事发后被抄家,府内搜出“黄白米千石”,黄米就是黄金,白米便是白银的暗语,可知他权势的显赫。

恭王府第二个有名的人物,就是十八世纪的世界首富和珅。园中许多造景,便是他仿造圆明园增添修建的。第三个是嘉庆皇帝的同母兄弟永璘,他曾经讲过“不爱江山爱和宅”的话,可见他对这座和珅的宅邸,觊觎之心已到成痴的地步了。最后一任主人就是与慈禧发动政变的恭亲王奕訢。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小说与历史在沧桑巨变中,同样有如红楼一梦,在灯下不胜令人唏嘘。

著名历史学家侯仁之先生有句名言:“什刹海是北京的一颗名珠,恭王府又是什剎海地区的一颗名珠。”

恭王府要成为一代名苑,其中着实经过了明清两朝权倾一时的人物造就而成。且来看看他们的心血。

明代李广为了增添府宅的秀色,竟违反当时明文规定御河水只许皇家专用的禁令,私自引取玉泉,穿府而过。

清朝和珅更是胆大妄为,竟派仆人呼什图潜入皇帝内宫,复制宁寿宫模型。园艺点缀也仿照圆明园的蓬岛瑶台。府内摆置的太平缸五十四个,铜路灯三十六对,不但仿照皇宫,甚至还比皇宫用的精致……

名苑是在历史上留了名,但住过府中的主人,却没一个是对家国有所贡献的栋梁之材。说穿了,也只是“恋物情结”作祟,贪图一时的虚荣和享受罢了。

和珅死前的诗句:“室暗难换晓,墙高不见春。”“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正说明繁华如流水只落得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一梦。

智慧悟语历史的巨轮是不能逆转的,因果也都有着自然的定律。

一时的拥有,不定是福。只有纯净和圣洁的灵魂,才能收罗于万世人们的胸怀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