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61

第61章 楚材晋用

为元朝取得天下的是成吉思汗,但为元朝奠下百年治业根基的,是史家封为“治天下匠”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元代最著名的政治家,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一一九O年),是辽东王第八代孙。他的成长期正逢金朝国势衰颓,大局已倾,史书说那时金朝“疆土日益缩小,将帅乏人,士兵不能战斗,地方官贪残,百姓流亡,盗贼滋起”。他的父亲眼见金国绝无让他发挥的环境,就给儿子取名“楚材”,字“晋卿”,希望有一天“楚虽有材,晋实用之”。

成吉思汗在攻克金国之后,便于行宫召见辽、金名家,一眼瞧见身长八尺,又著着长胡须的耶律楚材,顿时眼前一亮,对着他说:“辽与金是世仇,现在本王灭了金国,等于帮你报了仇。”楚才赶紧回说:“我的父祖虽然被掳为人质服侍金国,一旦成为臣下,怎可抱二心记仇于君。”成吉思汗很为他的诚实和忠心感动,决定重用,耶律楚材也不负所托,为蒙古的汉化和政治、经济立下了影响深远的典例规章。

耶律楚材获召见时,站在成吉思汗的主帐外居高下望,映入眼帘的是:车帐如云、将士如雨、牛马被野、兵甲辉天、远望烟火、连营万里。这幕壮盛的军容让楚才决定动心追随,后来,他有一首诗描述当时的心情:“圣主得中原,明诏求王佐。胡然北海游,不得南阳卧”。

后来许多史家认为蒙古大一统之时,天网绝而人理灭,多亏耶律楚材“以一书生,孤立于庙堂之上,而行其所学。”如果不是成吉思汗和窝阔台两代帝王的充份信任和授权,他们彼此的历史定位恐怕就要改写。而千里马不遇伯乐,那再多的才干无从挥洒,到头来也只能写些“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类的诗句,穷愁潦倒一生了。

智慧悟语没有一座山是空的,总会有些果实。农夫和吹笛人,他们都有天赋的才能和价值,只要你知道如何装满你的手。

幸运并不全是智者的偶然,“洞察力”和“信赖”是一种智慧和美德,有了它,你也能打开幸运之神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