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38

第38章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取得天下后的第二年(公元九六一年),问宰相赵普巩固统治之道。

宋太祖叹息一声,问赵普:“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历经了八姓十二君的变局,兵灾不断,生民涂炭。我想让天下息兵,长久安居乐业,该如何做?”赵普于是趁机建议:“削诸将兵权!”

宋太祖深感赞同,便想了一个柔性劝退的方法。有一天,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大将,饮食谈笑间,太祖就说:“带兵真是一件辛苦事,而且容易引来君臣之间上下猜忌,如果不必带兵,多买些良田美宅,享受富贵,以终天年,才是人生最快乐的事呵。”石守信等领会了皇上的意思,便谢说:“皇上顾念我们的辛劳,又为我们设想周到,真是犹如生死骨肉之亲。”第二天全都称病请辞,交出兵权。历史上对于这次能和平解决权力分配的重大事件,美称为“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之所以提出“杯酒释兵权”,与他生长的时代和成长背景有极大的关联。

一来,他看到唐末专制一方的节度使形同割据一方的军阀,各种势力逐鹿中原,造成五代十国的纷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正说明当时兵灾的可怕。

二来,赵匡胤年轻时,投军于郭威旗下。但郭威曾以“清君侧”名义,举兵攻进汴京。后来,郭威的部下甚至撕裂黄旗披在郭威身上,黄袍加身,称为周太祖。

有鉴于此,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想法,可以说是其来有自。聪明的是,提出和平解决的办法。大凡历朝历代的兵乱之源,常起自于在上位者想中央极权,而有实权的将领又都拥兵自重,于是,一幕幕权力保卫战的人性冲突大戏,一再上演,清初“撤三藩”便是典型之例。

以“智慧”代替“武力”,柔性解决人性中贪婪的权力欲望,是宋朝之幸,也是苍生之幸!

智慧悟语日本柳生石舟斋,是一名稀世剑客。柳生流剑法曾令德川家康大开眼界,而更令他惊服的是柳生的“无刀理论”。

柳生流主张武道的最高境界是“无刀”,能不拔刀而赴战胜敌。换句话说,便是“制人于战争之前”。解决问题,记得将“智慧”摆在“武力”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