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37

第37章 “陈桥兵变”的功过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又进入分裂割据的局面,史称“五代十国”。

赵匡胤时任“后周”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公元九六0年,契丹进犯,边境告急。后周世宗派赵匡胤率大军出征,不久周世宗病死,由七岁的恭帝继位。

当大军行至离京城十公里的陈桥驿时,赵匡胤和亲信赵普策动兵变,便在军中散布流言:“现在皇上年纪太小,不知道我们冒死打仗的辛苦和功劳,倒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不迟。”

军中众将士衡量局势,当然举双手赞成。于是,隔天一早,赵普便率军士将私下制好的黄袍,群情激动的拥赵入大帐,把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

赵匡胤起先佯装推辞,并说了些伦理道德之言,但最后还是拗不过众人的请命,半推半就登上王座。然后整军回师京城,兵不血刃地拉下恭帝,做了宋太祖。史称“陈桥兵变”。

史家论“陈桥兵变”,大多抱持较宽容的态度。主要是认为当时周帝才七岁,而四邻又是满怀野心的军阀,如果趁后周“主少国疑”进犯,天下势必烽烟四起,分裂之局又不知要延续多少年。赵匡胤不流血取得政权,使天下迅速趋于安定,似乎也是功劳一件。

但历史似乎并不是这样演绎的。

赵匡胤立国之后,就因为自己是如此得到皇位的,生怕哪天拥有兵权的将领如法炮制,一即位便演了出“杯酒释兵权”的戏码。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宋太祖干脆订下后世宋朝“以文治国”的最高战略指导原则,使得宋朝有兵无将、国势日衰。

宋朝代代实施中央集权,又任武将被文臣随意糟蹋,虽然朝廷库房不虞匮乏,但最后却都拿来赔款议和之用。所以说赵匡胤是由于自心的恐惧,而陷宋朝于文弱不堪之局,“陈桥兵变”的历史定位似乎是值得商榷的。

智慧悟语恐惧,是人类内心深处一头不易驯服的野兽。人往往因此产生一种“自卫”的本能,而做出一些冲动的事。

要克服内心恐惧产生的冲动,最好的方法是:等冲动三次过后,再决定你要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