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13760700000139

第139章 附录(5)

色甘酸钠:色甘酸钠(咽泰,咳乐钠,CromogliciAciidSodium,CromolynSodium,Intal)以吸入法给药后10~20分钟即达血浆峰浓度,血浆半衰期约为1~1.5小时,作用持续时间可达3~6小时,无蓄积作用,由尿及胆汁中迅速排泄。本品为变态反应物质阻释药,可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阻止其释放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过敏介质,避免支气管痉挛的发生,但不能对抗组胺、慢反应物质、乙酰胆碱等诱发的支气管痉挛。本品可作为平喘药,对外源性哮喘特别是季节性哮喘有效,但本品起效较慢,需连用数天甚至数周后才起作用,故对正在发作或已发作的哮喘无效,也不适用于减轻急性哮喘的症状。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胃肠道变态反应、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季节性花粉症、感冒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对本品来说,保持规律用药非常重要,治疗时不可骤然停药,以免引起哮喘复发。本品可通过吸入或喷雾吸入或滴鼻喷雾给药,对眼部过敏也可采用滴眼,每日4~6次。

富马酸酮替芬:富马酸酮替芬(噻喘酮,甲哌庚酮,KetorifenFumarate,Zaditen,Zasten)在胃肠道吸收迅速且完全,无蓄积作用,血浆半衰期为0.5~1小时,滴鼻后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本品具有很强的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和抑制变态反应介质释放的作用,其抗组胺作用较氯苯那敏(扑尔敏)强约10倍,且具长效。本品能抑制支气管周围黏膜下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慢反应过敏物质,而且也能抑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组胺、慢反应过敏物质等,从而产生抗过敏作用。本品还能明显减轻鼻黏膜水肿,从而使过敏性鼻炎的鼻痒、喷嚏、流涕和鼻塞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本品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抗过敏药物的选用参考如下。

(1)本类药物的应用应及时,以便较快地抑制组胺和一系列反应。值得注意的是,组胺拮抗药可抑制皮肤对组胺的反应,故皮试过敏原(如青霉素、链霉素、血清制品等)时,应在停药48小时后进行,注射过敏原的病人,不可预防性应用抗组胺药,以免掩盖轻微症状而致更严重变态反应发生。

(2)抗组胺类药的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安全幅度较大。治疗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停药数日后即可消失,最常见的是药物的镇静作用,表现为白天嗜睡,多数病人都能在数日内耐受。同时饮酒或服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如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可使嗜睡情况加重。因此,对高空作业者、驾驶员、精密机械操作者,工作前不得服用有中枢抑制作用的抗组胺药物。另外,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便秘、腹泻等。这类不良反应随药物应用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进食时服药也可减轻。

(3)患有急性哮喘、尿梗阻、青光眼、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否则不得应用。

(4)有由哮喘、吸烟引起的持续性或慢性咳嗽或由肺气肿引起的咳嗽或多痰情况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否则不得应用。

(5)服药期间不得同时饮酒或服用镇静催眠药及抗抑郁药。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及老年人应慎用。

(7)本类药物毒性小,安全范围较大,但因应用甚广,药物的急性中毒现象亦有发生,特别以儿童误服后中毒的现象较为常见。服药过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嗜睡、头晕、共济失调,2小时内可发生面部潮红、瞳孔扩大、体温过高等抗胆碱能作用。中枢兴奋作用主要见于儿童,表现为幻觉、中毒性精神病、震颤谵妄等情况,最终可致惊厥。成人急性中毒一般经历一段潜伏期后,可继发呼吸抑制、心血管抑制,甚至死亡。心律失常比较罕见。若发生误服或服药过量而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送往医院,由医师进行对症处理,不得延误治疗。在中毒治疗中,切忌应用中枢兴奋药,原因有二:一是本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不如巴比妥类药物强大;二是将诱发或加重本类药物对中枢的兴奋作用而导致惊厥。

对中毒后期的呼吸抑制,应进行人工呼吸,出现惊厥时,应肌内注射苯巴比妥或地西泮。

(8)用药期间,应忌辛辣食物或腥膻食物,避免搔抓皮肤或热水洗烫,并暂时停用肥皂。

第五类抗感冒药

感冒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由病毒引起,如不及时控制和治疗极易引起暴发流行或诱发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至于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3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带有病毒的飞沫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会破坏神经氨酸,使黏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血凝素与受体接合,吸附在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上,继而进入细胞内,此时,病毒的核蛋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核蛋白结合,在核内组成核糖核酸型的可溶性抗原,并渗出至胞质周围,以出牙方式排出上皮细胞。排出的病毒又可扩散感染附近细胞,使大量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受损、变性、坏死和脱落,从而引起支气管出现纤毛运动减弱、黏液分泌增加等一系列炎症反应。病毒感染直接造成呼吸道上皮损伤,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为继发细菌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感冒在临床上可表现出高热、乏力、头痛、四肢酸痛、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另外,感冒也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复发。

(1)抗感冒药及其分类:OTC感冒药是药品实施分类管理后,从各类感冒药中遴选出来的含有OTC药活性成分的单方或复方制剂,与处方药相比具有使用相对更安全、更方便的特点。

①单方制剂类:主药为含有OTC药单一活性成分的西药或中药,如含对乙酰氨基酚、板蓝根、柴胡等单一成分的片剂、胶囊剂、糖浆剂、颗粒等。

②复方制剂类:主药为含有OTC药多种活性成分的西药或中药。中、西药的复方制剂常见的有含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扑尔敏)、右美沙芬、伪麻黄碱、咖啡因、苯海拉明、板蓝根等的复方片剂、胶囊剂、溶液剂、颗粒剂等。

(2)各种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对乙酰氨基酚能有效缓解感冒时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症状,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氯苯那敏、苯海拉明为H1受体阻滞药,能完全对抗组胺收缩胃、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能收缩皮肤黏膜血管,消除或缓解感冒时的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咖啡因为中枢神经兴奋药,可振奋精神,消除抗组胺药的副作用,如嗜睡、头晕、乏力等中枢神经抑制现象。右美沙芬可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镇咳、平喘。伪麻黄碱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气管平滑肌张力,扩张气管而止咳,同时还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感冒时的黏膜充血,减轻鼻塞。板蓝根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具有抗病毒作用。柴胡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

健康成人、儿童和老人可选取任意一种OTC复方制剂作为感冒对症药物。在联合应用其他感冒药时须注意药剂的配方是否雷同,以免造成药源性疾病。儿童和老人在用药时需适当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在肾小管的被动扩散会受到影响,此时若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和伪麻黄碱的OTC感冒药,前者使尿液的pH值增加导致自身排泄增加,同时却使弱碱性药物伪麻黄碱的排泄减少,在体内作用时间延长。此时,可减少含有这两种药物的感冒药的用量。肝病患者要减少含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的感冒药口服剂量并延长给药时间间隔,因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大部分在肝内代谢,而它们同时又是肝药酶诱导药,既可促进自身代谢,又能促进其他经肝脏代谢药物的代谢。巴比妥类药物和感冒药中的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均为肝药酶诱导药,巴比妥类药物可使感冒药中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的药物浓度发生变化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或增加毒、副作用,同时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又可增加巴比妥类药物的肝脏代谢,降低药物作用时间,影响疗效。香豆素类药物可能受感冒药中肝药酶诱导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的影响而降低抗凝作用。

抗胆碱药阿托品、颠茄等能加重感冒药中可能含有的金刚烷胺副作用,使精神紧张、头晕、焦虑和失眠等症状加重。因此,长期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的患者、正在应用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物的患者、急慢性胃炎、哮喘、结核病患者和手术后患者以及因其他各种原因正在服用氨茶碱、泼尼松、氨苄西林、林可霉素的患者,不应选用含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的感冒药,以免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增加药物毒性和副作用。OTC复方感冒药的适应证、注意事项。

(3)其他药物的选用:感冒常常诱发细菌性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等等,由于它们的临床表现与感冒症状相似,常被当成感冒治疗而贻误病情。因此,感冒时在应用感冒药的同时可在医师的帮助下合理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以对症治疗,以防继发性感染。

第六类助消化药

消化不良是1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是胃部不适的总称,每个患者的主诉都有不同的内涵,包括食欲缺乏、厌食、进食后腹胀、钝痛或不适,并伴有恶心及嗳气等症状。如果舌苔厚腻及上腹深压痛或不适,这些症状既可以是某些器质性病变的表现,也可以是神经性消化不良的表现。

导致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慢性持续性的消化不良主要有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十二指肠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以及全身性疾病在胃肠方面的表现,如感染、妇女经期、儿童锌缺乏、发热、食物中毒、尿毒症、贫血、甲状腺功能减低、恶性肿瘤(尤其在进行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的时候)及慢性肝炎等消耗性疾病。偶然的消化不良可能与进食过多、饮酒过量有关;精神因素(如在感冒、疼痛、抑郁、失眠时)也可能会影响消化功能。此外,老年人由于胃肠道的动力降低,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胃内容物排空的速度缓慢,也会发生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的表现有:①进食后有腹胀、嗳气、上腹部或胸部钝痛或烧灼样痛、恶心,并常常伴有舌苔厚腻及上腹深压痛或不适;②食欲缺乏,对油腻食物尤为反感。

消化不良的两种治疗:精神治疗和饮食调节。

对由于精神因素引起者尤其应予以解释和安慰,必要时口服地西泮(地西泮),1次2.5~5毫克。胃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多是一些慢性疾病,常难于在短时间内治愈。因此,改变不良的饮食起居,改善消化机能及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亦有利于本病的治疗。改善及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给予想吃的或好吃的食物;对缺乏锌、铁的儿童及时补充锌、铁元素。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等导致的消化不良,可口服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药;对伴有腹部疼痛、发热、尿色深等症状者,可能意味着患有慢性胆囊炎、胃溃疡或肝炎,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药物治疗对消化不良首先应弄清病因,再给予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以下4类。

(1)增加食欲药: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1次10毫克,1日3次;或口服干酵母片,1次0.5~2克,1日3~4次。也可选用中成药如香砂枳术丸,1次10克,1日2次。人参健脾丸,蜜丸1次2丸,1日2次;水丸1次4克,1日2次。保和丸,1次6克,1日2次。

(2)助消化药:可选用胰酶片、干酵母片、乳酶生、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等。中成药大山楂丸(颗粒)可开胃消食,用于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口服,蜜丸1次1~2丸,1日1~3丸;颗粒,1次15克,1日3次,小儿酌减。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痛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腹痛、便秘、腹胀、腹泻),习惯性便秘者,可口服六味安消散(胶囊),散剂1次1.5~3克,胶囊剂1次3~6粒,1日2~3次。

(3)胃肠推动药(胃动力药):可增加胃排空速率,对暴饮暴食或老年人因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恶心、呕吐有效。可选用多潘立酮(吗丁啉)片,1次10毫克~20毫克,1日3次,于餐前1小时服用。体倦食少等。

干酵母:为维生素类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转化酶、烟酸、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B族维生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可用于腹胀、消化不良及各种维生素B缺乏症的辅助治疗。

乳酶生(表飞鸣):为嗜酸性乳酸杆菌、粪链球菌、糖化菌的干燥制剂,1克含活肠链球菌不得少于300万个,在肠内分解糖类生成乳酸,使肠内酸度增高,从而抑制肠内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并防止肠内蛋白质发酵,减少产气,因而有促进消化和止泻的作用。用于治疗肠内异常发酵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儿童饮食失调引起的腹泻、绿便等。

胰酶(或多酶片):是3种消化酶的混合物,用于补充胰酶分泌不足,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酸度为6.8~8.5),可促进蛋白质、淀粉及脂肪的消化。1次0.3~0.6克,1日3次,于餐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