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13760700000140

第140章 附录(6)

多潘立酮(吗丁啉片):为1种作用较强的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可使胃肠道上部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增强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用于由于胃肠道的动力降低所致的消化不良。

助消化药的应用注意事项:对消化不良尽管都是一些对症治疗,也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应用助消化药应注意下列事项:①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及肝、胰腺疾病引起的消化障碍的辅助治疗。本类药物大多数为酶类或活菌,不太稳定,放置日久,药物的效价下降,故宜用新制产品,一般在生产后放置不宜超过24个月,并应置于冷暗处储存,过期后不得再用。②抗生素可抑制或杀灭助消化药的药物活性,降低效价,吸附剂可吸附药物,降低疗效,故助消化药不宜与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也包括小檗碱)或吸附剂(药用炭、铁剂、钙剂)合用,如合用应间隔2~3小时。③酸和碱均可降低或失活助消化药物的效价,口服时禁用酸碱性较强的药物和食物。④中成药的消导药与泻下药都有消除有形实邪的作用,但临床功用二者有所不同,应予区别。泻下药多属攻逐之药,适用于病势急之实证;而消导药则多属渐消缓散之药,适用于病势较缓,病程较长者。消导药作用虽较缓和,但总性属于克削之品,不宜久用,一旦消积即应停止用药。对气虚中满及阴虚热病,纯虚无实之证,自当禁止应用。⑤干酵母和乳酶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但仍不可过量,过量可能发生腹泻;胰酶所致的不良反应可偶见腹泻、便秘、恶心及皮疹,在酸性条件下易被破坏,故须用肠溶衣片,口服时不可嚼碎,应整片吞下。

第七类止泻药

腹泻俗称“拉稀或拉肚子”,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感染性腹泻。在夏季更常见,多由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或集体食物中毒造成。

②消化性腹泻。由于消化不良、吸收不良或暴饮暴食而引起。③激惹性腹泻。常由外界的各种刺激所致,如寒冷、水土不服、油腻或辛辣食物刺激等。④激素性腹泻。因变态反应或肠肿瘤产生过多的激素或体液类物质所致。⑤菌群失调性腹泻。由于肠道正常细菌的数量比例关系失去平衡所致,多因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而诱发。腹泻的原因十分复杂,并发症也较多。

腹泻的特征:人体每天正常进食液体约2升,加上体内分泌的唾液、胃液、胆汁、胰液及小肠液总计约9升。通常在人体内空肠吸收水分4~5升,回肠吸收水分2~4升,进入结肠的水约1~2升,结肠再吸收大部分,最终随粪便排出的只不过100~150毫升水分和少量电解质。人体每天的粪便量约为250~300克,水分过多则形成稀便或腹泻。

腹泻是由肠蠕动亢进或肠管内水分吸收减退引起的症状,其特征为粪便含水分过多,稠度降低,重量增加,严重者可发生水泻,同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出冷汗和较频繁的排便。如果排便1日超过3次,或粪便中脂肪增多,或带有未消化的食物、脓血,则称为腹泻。腹泻从病程上可分为急性腹泻(2个月以内)和慢性腹泻(2个月以上)。腹泻可引起脱水和水、电解质代谢失调或消化及营养障碍,应及时治疗。

止泻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止泻药可通过减少肠道蠕动或保护肠道免受刺激而达到止泻的效果,适用于剧烈腹泻或长期慢性腹泻,可防止人体过度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足。止泻药按其药理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

(1)改变胃肠道运动功能药物:此类药能增强胃肠张力,抑制肠蠕动,制止推进性收缩,从而减缓食物的推进速度,使水分有充分的时间吸收,从而实现止泻。此类药物有复方樟脑酊、硫酸阿托品等。

(2)吸附剂:通过药物表面的吸附作用,吸收肠道中气体、细菌、病毒和外毒素,阻止它们被肠黏膜吸收或损害肠黏膜。此类药物有药用炭等。

(3)收敛保护药:可在肠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使其免受刺激。此类药物有鞣酸蛋白、碱式碳酸铋、复方硅铝酸盐等。

(4)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和组成的微生态制剂:正常肠道有许多菌群(包括细菌和真菌)共同生长,相互依赖和制约。许多有益的微生物可制约致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肠道内源性毒素的生成和吸收,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同时也可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此类微生物有地衣芽孢杆菌、双歧杆菌、双歧三联活菌、乳酸杆菌等。

(5)补充电解质和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药物:疾病、创伤、感染或腹泻会使人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失去平衡,若这种失衡超过了人体的代偿能力,将导致水、盐代谢发生紊乱。较常见的为脱水症和钠、钾代谢的紊乱。

正常状态下的成年人,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1日约需液体量为每千克体重30~50毫升,此时才能将尿量保持在生理范围内。短期内,电解质的需要量一般为每日钠离子70~140毫当量,钾离子40~80毫当量。上述平衡一旦发生紊乱,就会致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因此,在针对腹泻病因治疗的同时,还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纠正失衡的状态。

(6)其他药物:①通过治疗消化不良而止泻,如乳酶生;②通过抑制肠道前列腺素合成,抑制细胞分泌而止泻,如阿司匹林;③通过抑菌或杀菌而止泻,如盐酸小檗碱、硫酸庆大霉素和肠道杀菌药。

药用炭(活性炭):为黑色粉末,分子间空隙很多,表面张力大,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口服后能吸附肠内大量的化学物质、毒素及气体,阻止毒素的吸收,对抗发酵,并可减轻肠内容物对肠壁的刺激,使肠蠕动减少,从而起到止泻作用。

治疗腹泻,成人1次1~3克,儿童1次0.3~0.6克,1日3次,餐前服用。

鞣酸蛋白(单那尔滨):为鞣酸与蛋白质的结合物,含鞣酸50%,口服后在胃内不分解,至小肠后遇碱性肠液,经胰蛋白酶分解,缓慢释放出鞣酸。鞣酸与肠黏膜表层内的蛋白质反应,凝固后形成一层保护膜,可减轻刺激,同时鞣酸还能使肠黏膜血管收缩,减少炎症渗出物,减少肠蠕动,有助于收敛和止血。该药适用于急性肠炎、非细菌性腹泻及小儿消化不良。口服成人1次1~2克,儿童1岁以下1次0.125~0.2克,2~7岁1次0.2~0.5克,1日3次,空腹服用。

盐酸小檗碱(黄连素):为广谱抗菌药,但对细菌仅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可抑制肠道细菌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的致病力,对幽门螺旋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药适用于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或腹泻。口服成人1次0.1~0.4克,儿童1岁以下1次0.05克,1~3岁1次0.05~0.1克,4~6岁1次0.1~0.15克,7~9岁1次0.15~0.2克,10~12岁1次0.2~0.25克,12岁以上1次0.3克,1日3次。

复合硅铝酸盐(思密达):主要成分为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其可覆盖消化道,与黏膜蛋白结合加强消化道黏液的韧性,以对抗攻击因子,增强黏液屏障,而起到防止胃酸、胃蛋白酶、酒精以及各种病毒、细菌及毒素对消化道黏膜的侵害,维护消化道正常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降低结肠过分敏感性,能帮助上皮组织恢复和再生,吸附消化道中的气体及各种致病性攻击因子,平衡寄生菌群,并可加速轻度消化道出血的局部止血。该药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腹泻、肠激惹综合征、结肠炎、食管炎、胃炎和胃痛等。口服给药,成人1次1袋,1日3次;1岁以下婴儿1日1袋,2~3岁儿童1日2~3袋;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加倍。将该药溶于约50毫升水中服用,食管炎患者宜于餐后服用,其他患者于两餐之间服用。

微生态制剂: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丽珠肠乐)每粒含双歧杆菌0.5亿个。

该药可在肠内调整菌群的生长和繁殖,防止肠杆菌的过度增殖,维持正常菌群的平衡,实现止泻。同时,其所含双歧杆菌可通过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亲密结合,与其他厌氧菌一起覆盖肠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阻止病源菌和致病菌的侵入和繁殖,并可增强人体吞噬细胞的活性,提高抗感染能力。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乳杆菌)每片含嗜酸乳杆菌250万个(0.25克)或500万个(0.5克)。

该药可在肠内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和繁殖,防止肠内蛋白质的发酵,减少产气,维持正常菌群的平衡,从而达到止泻目的。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每粒毫克,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异果糖。该药可在肠内直接补充正常生理细菌,抑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肠道内源性毒素的生成和吸收,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同时还可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人体所需维生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止泻目的。

止泻药的应用注意事项:由于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所以在应用止泻药治疗的同时,实施对因治疗不可忽视。腹泻消失的快慢,有赖于正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实际上止泻是一种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补充液体,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纠正体内电解质紊乱。由于胃肠液中钾离子浓度较高,腹泻常可致钾离子过量丢失,而低血钾可影响到心脏功能,故需特别注意补充钾盐。

(1)感染性腹泻。各种微生物感染可引起急性腹泻,应首先选用适宜的抗生素,或口服吸附剂及收敛药(如药用炭、鞣酸蛋白)。吸附剂可吸附肠道内的气体、细菌和外毒素,阻止毒素吸收;收敛药可减轻炎症,保护肠黏膜。同时,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维持水盐代谢平衡。

(2)对消化和吸收不良综合征,因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应用胰酶替代疗法;因二糖酶缺乏和麸质诱发肠病的患者,需特异的饮食治疗。

(3)因化学刺激而引起的腹泻,可加用粘滑性药物以缓和之;对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可补充正常的菌群或应用微生态制剂;对由天气(寒冷)和各种刺激所致的激惹性腹泻,应注意腹部保暖、控制饮食(少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口服乳酶生。

(4)长期腹泻或剧烈腹泻一般地说会导致脱水,使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发生紊乱,较常见的为脱水症和钠、钾代谢的紊乱,严重时会危及人的生命。因此,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还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纠正不平衡状态。可及时口服补液盐(ORS)粉剂或补液盐2号粉剂,每袋加500~1000毫升凉开水溶解后服用,以每千克体重50毫升于4~6小时内服完。

(5)对腹痛较重者或反复呕吐腹泻者,应及时适当地补充液体,以纠正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腹痛剧烈时可口服山莨菪碱片,1次5毫克,疼痛时服或1日3次;或口服颠茄片,1次8~16毫克。

(6)盐酸小檗碱(黄连素)不宜与鞣酸蛋白合用,因为鞣酸是生物碱的沉淀剂,二者结合会生成难溶性的鞣酸盐沉淀,不易被吸收,使盐酸小檗碱的作用降低。鞣酸蛋白大量服用可能会引起便秘,而且鞣酸蛋白也不宜与铁剂同服。

(7)微生态制剂多为活菌制剂,不宜与抗生素、药用炭、小檗碱和鞣酸蛋白同时应用,以避免效价的降低。如必须合用,至少也应间隔3小时。

(8)药用炭(活性炭)可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3岁以下儿童如患长期腹泻或腹胀禁用。药用炭不宜与维生素、抗生素、生物碱、乳酶生及各种消化酶同时服用,因其能吸附上述药物,影响它们的疗效。

第八类缓泻药

排便是一种反射性动作,当人体直肠黏膜的末梢神经感受器受到粪便的刺激时,冲动传入脊髓中枢,并通过腹下神经和盆神经发出冲动,使直肠肌收缩,肛提肌和腹肌等也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从而使粪便排出。整个反射过程受到大脑皮质的控制,所以,人们可以随意延迟排便动作。

人在进食之后10~40小时后排出粪便,大多数活动健康人在饮食摄入平衡的情况下,不会有大便功能问题,正常粪便的稠度适中,稍加用力即能排出。一般认为,1日排便次数不超过3次或1周不少于2次,1次大便的重量为150~350克,为正常范围,过多则为腹泻,过少则为便秘。决定便秘的程度是大便的稠度而不是大便的次数。

便秘只是1种症状,不一定就是疾病,它是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太少,表现为大便干结,并感到排便费力、排出困难和排不干净。有些患者可同时伴有下腹部膨胀感、腹痛、恶心、食欲减退、口臭、口苦、全身无力以及头昏、头痛等,有时患者自己在小腹左侧(即乙状结肠部位)可摸到包块(即粪便)以及发生痉挛的肠管。

便秘最常见原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由于进食量不多或食物过于精细,没有足够的食物纤维以致食物残渣太少;饮水不够及肠蠕动过缓,导致结肠从粪便中持续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缺乏体育锻炼使体内的肠蠕动不够;种种原因造成排入直肠的粪便重量的压力达不到刺激直肠黏膜神经末梢感受器兴奋的正常值(25~50克粪便重量的压力为正常值),形成不了排便反射。另外,结肠低张力、肠运行不正常等疾病可导致便秘;长期滥用泻药本身也可导致便秘。更为重要的是,排便与条件反射有关,有规律的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会产生强烈的排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