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13755700000026

第26章 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1)

有关专家指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孩子的少年时代。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孩子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不好的情况发生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发展和品质的形成。因此,父母要格外重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一种可以让孩子驾驭生活、完善自我的能力。

对孩子进行社会交际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社会交际能力,而不是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们也开始了对孩子社会交际的教育。在社会交际的教育中,父母要教会孩子有些事情应该怎么做,有些事情不应该怎么做。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父母要教会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

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当然也就会有不同的做法。因此,当遇到事情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比如,一群小朋友在做游戏,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总是拖大家的后腿,怎么玩都玩不好。此时,有个孩子就对那个小朋友大声嚷嚷:“你怎么这么笨啊,我不要跟你玩了。”孩子的妈妈听到这样的说法,对孩子说:“如果别人对你这么说,你会怎么办?你会觉得高兴吗?”孩子低着脑袋摇了摇头。“是啊,你也不喜欢被讲人说笨,那为什么还要去说别人笨呢?为什么要让别人不高兴呢?”孩子听了妈妈的话,来到那个小朋友的身边,对小朋友说:“对不起,我不该那样说你。”这位小朋友听了,沮丧的脸瞬间有了光彩。如果父母都能够像孩子的妈妈一样,孩子就容易养成理解和关怀他人的性格品质,对孩子的社会交际也会很有帮助。

2.父母要教孩子学会拒绝

一个在面对别人的请求不会拒绝的人,就会感到人际交往是一种负担,慢慢就会对这种交往感到厌烦。因此,父母要教会孩子在什么时候可以对别人说“不”,而不是一味地顺从别人。玲玲在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玩耍,正玩得高兴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对玲玲说:“你去帮我到商店买瓶水吧。”由于这个时候,玲玲正玩得尽兴呢?于是就说:“对不起,我正玩着呢,你自己去吧。”玲玲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自己不想做什么,就直接拒绝对方,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顺从了别人。

3.父母要教会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问题都会替孩子解决,甚至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父母也要掺上一脚。其实,父母不要总是低估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当孩子之间出现了问题时,父母最好让孩子自己解决,这样不仅会让孩子从中学到协调和忍让,还可以避免大人之间不必要的矛盾。比如,小刚和小强在学校里因为一点矛盾而争吵了起来,小刚到家之后对父母说了这件事情。父母听了之后,帮助小刚分析了一下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这件事情。经过父母的分析,小刚也觉得自己有些地方不对。于是,第二天到了学校,小刚就向小强道了歉,两人就成了好朋友。如果小刚的父母不是开导小刚,而是亲自找小强的父母讲道理,那么,事情可能就会是另外一个局面了。

4.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

当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优点之后,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要知道,自信是进行成功人际交往的前提,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当然就不会吸引别的孩子与其交往。因此,父母要经常帮助孩子,让孩子找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让孩子充满自信。

5.不要让孩子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在外面受到伤害和委屈,于是就不让孩子出去玩,总是把孩子留在家里,让孩子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生活。虽然,父母对孩子十分宠爱,但是,孩子没有朋友,没有人和他一起玩。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不爱交朋友,也不喜欢去幼儿园,更不喜欢去上学。这样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甚至会让孩子患上孤独症。因此,父母要让孩子试着接触人群,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比如,小欣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爷爷奶奶怕小欣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总是不让她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她一个人待在家里。小欣倒十分听话,不让出去就不出去,整天就窝在家里看小人书,或是看电视。当父母将小欣接到身边的时候,小欣也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总是一个人躲在家里。爸爸妈妈让她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她却说自己一个人挺好的,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面对小欣这样的情况,父母一定要将孩子领出那片小小的世界,让孩子多和外界沟通。要不然,孩子慢慢就会对社会失去兴趣,只停留在自己小小的世界中。

6.不要将自己消极的看法传达给孩子

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挫折或是有一些教训,因此就会害怕孩子也会有同样的经历,就会将自己消极的看法传达给孩子,造成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不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对他人就会不信任,总是担心自己受到欺骗,被人利用。如果给孩子造成这样的想法,当孩子长大后,就会导致孩子的性格甚至是人格方面出现偏差。因此,父母不要总是消极看待问题,凡是都有两面性。

7.积极回答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走出家门,和人开始交际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父母不要回避,更不要搪塞,那样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父母应该对孩子的问题积极地回答,如果遇到一些父母也不清楚的问题,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直至孩子弄懂为止。

8.不要害怕孩子吃亏

有些父母总是害怕孩子吃亏,什么事情都要孩子向父母报备。其实,孩子在接触社会、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会吃一点亏,这是在所难免的。吃亏是让孩子学习、思考、体验和成长的机会,如果凡事不吃亏,孩子就不会知道吃亏的后果,也就不会有所进步。因此,父母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让孩子吃一点亏是有必要的。

9.不要让孩子过于依赖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太过于依赖父母,什么事情都想让父母替自己完成。要知道,这种依赖对于孩子的交际能力来说是完全无益的。在和别人的交际中,需要的就是独立,如果一个人太过于依赖别人,就会让对方感到压力过大。慢慢的,对方就会疏远他。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独立的习惯,就要让孩子知道,很多事情都是需要靠自己来完成的。

教子心经

如果孩子的交际能力很强的话,那么当孩子将来创造自己事业的时候,就会比交际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成功。父母应告诉孩子一些交往方式。如鼓励孩子说:“我跟你玩好不好?”“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让他知道这是与人接近,开始交往的一种方法,让他知道大家都喜欢有礼貌的孩子,不喜欢粗鲁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的交际能力差

大家都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在面对人群,和人交际的时候很自然,并且很有交际能力。然而,有些孩子却做不到。他们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不喜欢到人多的地方,甚至不愿意和人做一些必须的交流。其实,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天生不能与人交际,也不是天生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而是后天的各种原因造成孩子这样的。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孩子有这样的反应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强孩子的交际能力呢?

1.孩子的害羞影响了孩子的交际能力

害羞,是孩子与他人良好交往的一个巨大障碍。害羞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也不太爱表现自己,在社交场合显得比较拘谨,与别人打交道时很少采取主动,不善于与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害羞的孩子常常给人一种呆板、乏味的感觉,大家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没有多大意思,因此都不太愿意与其相处,而别人的这些做法可能会给害羞的孩子极大的挫折感,使他们的社会交往更加困难。想要让孩子克服害羞的方法有很多,父母可以为孩子多安排一些与人交往的机会,比如,经常带孩子去亲戚家串门,最好是哪种家里有和孩子同龄的,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父母要增强孩子交往的自信,帮助孩子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特点,让孩子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父母要对孩子多多进行鼓励,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进步都要进行鼓励。这样,慢慢的,孩子就会走出害羞,走进人群。

2.孩子不与人来往影响了孩子的交际能力

有些孩子只想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与人来往,也没有什么朋友,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喜欢交际,也就不具备什么交际能力了。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多和人来往。如果孩子的朋友多了,和人来往的多了,孩子就会更有自信心,就会更乐于与他人交往;如果孩子的朋友多了,和人来往的多了,孩子就会更有亲和力,就会使其他孩子更愿意与他相处;如果孩子的朋友多了,和人来往的多了,孩子就能较好地学习和掌握交往的技能,就能避免在他与人交往中的消极行为

3.孩子的不为他人着想影响了孩子的交际能力

现在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孩子普遍有“自我中心”的倾向,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从对自己的角度出发,如果对孩子有好处的事情他们就会愿意去做;如果对自己没有好处,而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他们一般都不会去做。孩子的这种倾向将影响到他与同龄伙伴的正常交往,因为这些孩子不能善解人意,不爱关心别人,不愿帮助别人,不懂得分享,不会与他人合作,很难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也很难受到同伴们的欢迎。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鼓励和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要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当孩子习惯于为别人着想,什么事情都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时,孩子就会把自私自利的毛病改掉,这样一来,就会给伙伴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在与同伴们交往时也就会更受欢迎。

4.孩子不具备社交技能影响了孩子的交际能力

孩子毕竟年龄小,阅历浅,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行为,比如,当孩子走到大街上遇到别人和自己打招呼时,孩子可能会不予理睬;当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就会沉默寡言;当孩子去别人家里做客,孩子会和主人家里的孩子闹别扭。这些都是由于孩子没有掌握有效的交流手段,缺乏社会交往经验造成的。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基本的交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和别的小朋友友好相处;让孩子向别人表示感谢或歉意;让孩子学会顺利地参与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去;让孩子有技巧地向别人提出请求,等等。

5.父母的指责影响了孩子的交际能力

如果孩子在外面给父母丢了面子,父母往往会指责孩子“上不了台面”,“不给父母争面子”等。父母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孩子的交际能力不强,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指责,而是要对孩子进行鼓励。要知道,指责和埋怨对孩子的交际能力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觉得更加自卑。当孩子在交际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进行鼓励,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试着去适应新的环境;让孩子去主动接近他人。当孩子在交际方面有一点进步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及时的表扬,这样就可以激励孩子更好地与人交往。

6.孩子缺乏兴趣影响了孩子的交际能力

孩子们在一起交往很多时候为的是玩的高兴,玩的开心,那些兴趣广泛、说话风趣、能歌善舞的孩子往往很有人缘,比较受欢迎,大家都乐意和他往来。相反,一个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没有任何特长和爱好的孩子,会因为同大家玩不到一起去,所以就会受别人的排斥。慢慢的,这样的孩子就不会和朋友们玩在一起。因此,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与别的孩子交往,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让他多一些兴趣爱好,要他多学会几样东西,让孩子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7.孩子有些行为影响了孩子的交际能力

有些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和朋友可以玩得很好,但是,时间一长,别的孩子就开始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玩了。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在交往过程中行为是不受其他孩子欢迎的。比如,有些孩子说话非常尖酸刻薄,如果一不小心得罪他,就会被他说得很难听;有些孩子喜欢卖弄或炫耀自己,并且在炫耀自己的同时会贬低别人,这就会让一些孩子对其产生厌恶;有些孩子喜欢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总是乱翻一气;有些孩子动不动就爱发脾气,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将人骂上一顿;有些孩子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耍心机,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不管怎么样都要得到;有的孩子自私自利,就算别人有困难也不愿帮助他人;有些孩子太过吝啬,别人想错他的东西根本就是痴心妄想。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是令人讨厌的,这样的孩子是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因此,为孩子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与人交往,父母应该让孩子改掉那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教子心经

父母应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培养孩子敢说话、爱说话、敢提问的好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应允许孩子“参政议政”。有关孩子自己的事情,应首先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放手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这样有利于孩子树立信心,敢于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