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13755700000027

第27章 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2)

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能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百分之十五,而交际能力却占百分之八十五。放眼看一下世界,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企业家,他们的成功都和他们突出的交际能力有着紧密的关系。然而,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孩子不善交际,不会交际,甚至害怕交际。有的到了成年,还视交际如险滩。

孩子的童年时期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家庭环境中,孩子最常接触的就是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个时候,孩子自然就会疏远与父母的交往,更多地走到同龄伙伴中去。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促进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这一时期身心发展快,可塑性很大,接受能力强,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学家指出:“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与人交往对他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现在的孩子与外界进行交往的机会减少很多,由于缺少与同伴进行交往的经验,结果导致很多的孩子不善于与他人相处,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技巧,社会交往能力差。交际是一种能力,既然是能力就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应该从小培养。作为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呢?

1.为孩子创设开放的交往环境,激励孩子的交往兴趣和欲望

父母要鼓励孩子去和同龄人聊天、游戏、出游,不要总是把孩子锁在“学习”的空间中。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交际方面的学习。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和同学交流,让孩子带同伴到家里玩,不要对孩子的活动做过多的限制。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去邻居或亲戚家里串门,让孩子在别人家里能够大大方方,毫不怕生。

2.让孩子掌握交往的技能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有很多技能,这点父母要让孩子好好学习。

?寒暄——最基本的交往技能。其实,寒暄就是见面打招呼,比如认识一个新朋友,或者是和老朋友重逢,这个时候就需要嘘寒问暖,问候致意等,这都属于寒暄。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怎样和刚认识的人打招呼,怎样和他们鞠躬握手,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如何使用恭敬言语等等。

?对话——人际交往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和人见了面之后自然要进行一段对话,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够彼此建立起更为深入广泛的联系,加深印象,增进双方的信任与好感。父母应当让孩子学会如何提出讨论的问题,面对别人不合理的要求要怎样拒绝等。

?倾听——理解别人的交往技能。有人说,想要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了解别人,把握双方心理感受的最有效的手段。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比如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目光专注,点头,语言附和等。

3.经常与孩子一道外出旅游

父母可以利用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这样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也可以培养兴趣、开放胸襟。旅游是一种开放性活动,交际也是开放性的,两者是相通的。

交际需要袒露自己,需要主动和热情,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爱活动、自我封闭的人,怎么会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呢?在旅游中,买车票、住旅馆、进饭店、购门票,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假如家长有意识地要孩子去做这些事,那么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的对象,了解新的交际内容,旅游结束,见识广了、谈资多了,这又给以后的交际增加了话题。

4.让孩子单独去购买东西

父母不要总是让孩子待在家里,而是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走出家门。比如,让孩子去单独购买一些东西。比如,让孩子去买一些油盐酱醋,这样孩子就会和外界有所接触,慢慢也就会懂得如何和别人打交道。这样有利于丰富孩子的交际对象,也可以加深孩子对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由于缺乏经验,孩子在刚开始可能会出现一些差错,对此,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以免影响他们交际的信心。

5.父母可以让孩子单独做客或接待客人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单独到同学或邻居家去串门,到亲戚家去做客,这些都是锻炼孩子交际能力的机会。串门做客,需要寒暄和问候,也需要交谈和有关礼物的收送。与父母一起去,孩子是附带的,不用应付,没有压力,他们会把这些都让父母应酬。如果让孩子一个人去,那么,孩子就成了主角,与对方的一切接触都得由孩子自己来应酬,这无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线,促使其考虑如何交际。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有时不妨也让孩子去接待,同样可以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

6.父母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

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说话能力,因为交际的最直接形式是说,不会说,说不好,怎么交际?会说,说得巧,答得妙,其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父母可以时常出些模棱两可的辩论题与孩子辩论;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让孩子据理反驳;对孩子平时话语中的差错,父母也可作必要的挑剔。帮助其认识。平时,要鼓励孩子参加演讲赛,鼓励孩子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

教子心经

对于孩子的交际问题,有些父母认为是天生的,培养不培养都无所谓。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交际是一种能力,它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逐步形成的。还有一些父母认为交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更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交际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有助于孩子智力的激活。

教会孩子与人沟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成功,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在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社会中,在这样一个需要时刻进步的时代里,能够和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沟通就好像一条纽带一样,在这条带子上连着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连着自己和未来的成功。如果有了这条纽带,就可以让孩子更有机会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如果不具有这样一条纽带,那么,就只能够让别的孩子踩着自己往上爬了。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和人沟通的能力,让孩子掌握和人沟通技巧,为孩子铺好通往成功的路。

有一个上高三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除了学习就没有第二件事情该他做的。因为,除了学习,其余的事情都是他的父母在替他操持。这个孩子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上了大学的孩子还是只知道学习,对于学习之外的事情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虽然成绩还是那么优异,只是他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看到别的同学一个个打得火热,一个个称兄道弟,而自己却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不是没有人和他说话,也不是没有人理他,只是他自己不知道怎么样去和人相处,怎么样和别人沟通。其实,他也试着和别人交朋友,只是全部以失败告终。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样和别人沟通,不知道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该说些什么。由于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索性不说话,以至于让别人认为他不屑和别人打交道。慢慢的,也就没有人主动和他交朋友了。没有人主动找他,他更不可能去主动找别人,整个大学上下来,他没有一个朋友。

大学毕业之后,这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却没有一个单位用他,以至于他找不到工作。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空有满腹经纶的人,那么,请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人沟通,让他走进人群吧。

1.教给孩子基本的沟通技巧

如果你发现孩子一和别人说话就害羞,或者是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顺利地和人沟通。这时,你应该注意了,要着重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技巧。当然,也不要太过着急。要知道,良好的沟通能力也不是天生的,通过后天的努力,也是可以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如果父母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不妨让孩子学会一下下面的技巧。

让孩子学会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也就是要掌握说话的场合。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在说话之前一定要注意场合,看一下是在什么样的地方。还要让孩子明白,在对和自己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说话时的语气和措辞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和自己的朋友可以开玩笑,对比自己辈份长的人就不可以了;可以在私底下对自己关系亲密的长辈撒娇,当着外人的面就不行。这些都应该让孩子知道。

让孩子学会在适当的机会说话。一个在说话之前要注意把握好时机,要知道,一个人说的话即使是再动人,再精彩,如果没有在一个正确的时机说,那么,再好的内容也是枉然,甚至有时候会起到反作用。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把握时机,把自己的话在最好的、最恰当的机会中说出来,这样才会起到作用。

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常清楚。其实,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就是将一方想要表达的意思传递给另一方,如果倾听的一方能够明白诉说一方的意思,那么,他们之间的沟通就是有效的。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有让对方弄清楚了自己的意思,才会让对方对自己的观点有所评论。

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和人沟通有很多方式,比如,有当面用口头来表达的;有以书信的形式来表达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还可以通常电子媒介来表达。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根据不同的沟通内容、沟通目标,再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将几种方式结合起来。

2.告诉孩子在沟通时要注意的基本原则

和人沟通就是想要把自己的意思有效地传达给对方,然后想方设法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沟通。在和人沟通的时候,不要只是一味地要求别人接受,还有一些原则需要注意。

在和人沟通时要有积极的态度。当一个人想要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代表他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或是想法。这个时候,就必须要表现出自己积极的态度。如果你让对方感到自己积极的心态,那么就可能会感染到对方,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或想法。这样一来,沟通也就是成功的。如果你在和对方沟通的时候没有让对方感受到你积极的态度,相反还让对方觉得你满不在乎,那么,对方可能会对你产生一种不好的印象,更不要说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或想法了。因此,在和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样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

在和人沟通的时候要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会在沟通的时候减少很多麻烦,让自己和对方都能够感到轻松。如果很朦胧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对方就不会理解,也就不能有效地沟通了。

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要和对方保持互动。沟通是有相互性的,也就是说,在沟通的时候双方要相互理解,并且可以互动。意思就是说,当你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不要只是自己一个人说,让对方听,而是要留给对方一些说话的机会,自己仔细聆听对方。这样,就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对方的情况,这样的沟通才会有效。

教子心经

能够和他人有效地沟通,是让孩子踏入人际交往的第一步。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当他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他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去说:“能不能让我玩玩你刚才玩的玩具?”而不是粗暴地把玩具从别人手中夺过来。孩子如果能学会沟通,尽量用平静的语气与人交流想法,这会使他赢得更多的朋友。

让孩子掌握说话的技巧

会不会说话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一个人的智力的发展和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语言的。对于孩子来说,有效的说话技巧是他们学会和人共处的一项法宝。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不爱说话,看到人也是羞涩地笑一笑,要不然就是假装没有看见。这些都是孩子不爱交际,或者是不会说话技巧的表现。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宴请了五位客人聚会,说好五点半在某酒楼见面,六点钟准时开宴。可是到了六点了,还有两位客人没来,主人觉得吃也不是(因为对不起还没来的客人),等也不是(因为对不起已经来了的客人),正在左右为难之际,说了一句话:“该来的没来!”其中已经来了的一位客人一听这话,说:“你的意思是说,我是不该来的了,我走!”拔腿走了。主人看到, 唉了一声,说了句:“不该走的又走了。”另外的一个客人说:“他不该走,那你的意思是我该走。行,那我也走了。”说完,这位客人也走了。主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剩下的那位客人跟主人比较熟悉,于是说道:“不是我说你,有你这样说话的吗?”主人反驳道:“我又没说他们。”“好啊!你没说他们,那就是说我了。”剩下的唯一的一位客人也被气走了。

一个人有没有说话的技巧,能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是这个人做事成败的关键。就比如上面这个故事,主人原本是非常好客的,但是由于说话没有技巧,不能够正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客人产生误会。这个故事充分说明,有效的语言表达是成功交往的必要条件。

还有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同样一种意思,用两种语言方式表达,就产生了两种效果。

有个皇帝,梦见他所有的牙齿都掉光了。醒来后他立即召来了一个解梦家,问他这个梦代表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