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13755700000010

第10章 培养孩子的好性格(4)

看到这种情形,我再也不能沉默了,担保说:“因为儿子做的事,我全都清楚。这个问题的确是第一次遇到,更何况儿子是从不扯谎的。”这时督学官说:“那么你的儿子胜过欧拉这个大数学家了。”我掐了一下他的手,立即说:“瞎鸟有时也能捡到豆,这也是偶然的。”

督学官这时才领会到我的意图,点着头说:“是的,是的。”然后就附耳小声对我说:“唉呀!我真佩服你的教育法。这样的教育,不管你儿子有多大的学问也绝不会骄傲。”

本来父母时常表扬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表扬就会让孩子产生骄傲的心理,这样不利于孩子谦虚的培养,因此,父母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

教子心经

谦虚是一种美德。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扑下身子实干的时候取得的。当他什么时候骄傲了,自满自足了,那么他就必然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因此,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明白,骄傲是谦虚的对立面,是一个人进步时最大的敌人,也是失败的阴影。

让孩子学会自立

目前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生活也纷繁复杂,生存环境也就要求人们具有很强的自立精神,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重视孩子的自立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让孩子成为一个自力更生的人,是孩子成才的必修科目之一。

一个能够自立的人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而头脑清醒、善于应变;一个自立的人具有坚强的意志,面对千难万险的时候会毫无畏惧,百折不挠;一个自立的人具有高水平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精神,既能动脑又善动手,不会满足于前辈传授的知识和书本知识,而是不断地去实践、去创新;一个自立的人不会受命运的摆布,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历史的动力。

这就是自立的丰富内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人。

当父母需要多一点耐心允许孩子“自己做”时,记住,正因为父母在早期鼓励他,孩子才不会指望父母去帮他,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孩子在接受父母的影响时,不仅仅听其言,还常常观其行。父母用言语去鼓励孩子自立,还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则给孩子看。同时,对孩子自立意识的培养也要保持一贯性、一致性,采用正面鼓励的方法让孩子自立自强。

当孩子在自己做一件事时,父母要时常密切关注他的下一步,给他在自立中成长的机会。父母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安全的方式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当然,父母也无须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说得过分清楚明白。

每一个人的成长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孩子应该怎么办?父母又该如何去面对“陷入困境”的孩子?

当孩子陷入困境,搭救者总是说:“原因是这样的……”“是这么回事。”“这样干才行。”他这样说就意味着:“别说了,要是爸爸替你做,就不会出这些麻烦了。”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动手做事情的意义和乐趣,而是把孩子限制在某一个层面停滞不前,使他失去获得必要经验的机会。

孩子并不希望父母给他解释、解围。他对这种介入感到恐惧,感到自己脆弱。他总是在想,如果没有父母的介入,事情会是个什么样子。有的孩子在办一件事时,总是背着父母,这是因为他想挣脱父母的庇护,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在父母的不断拯救下,许多人在长大之后,开始过自立生活时,他们就会感到很不适应。

现在的孩子,面对他们的将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对孩子来说,要适应这样一个现代社会环境,要成为这个社会自立自主的人,就必须具备较以前社会更高的文化素质、品质和自立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自立,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呢?

1.让孩子选择自己想要的

父母不必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安排。比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星期天那天可以看卡通片,可以去公园,可以骑车、搭积木,去儿童乐园,但是,只能从其中选择两项活动,并且要自己安排好时间,自己准备好活动所需要的东西。看看孩子会怎样做。

2.让孩子自由地在天空里飞

在没有学步车的年代里,小小的婴儿在母亲的召唤、玩具的诱导下克服了困难,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然而,在今天这个发达的时代里,婴儿们都有了自己的学步车,可能却失去了那关键的第一步,而那自立落脚的空间也随之消逝。其实,面对这些变化,父母还是可以让孩子学会自立的。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上下楼梯,父母在其旁边护着,但是不要牵着他的手;当家里做饭时没有盐,父母可以让孩子去附近的小卖部里去买一袋盐回来。总之,让孩子在父母的目光范围内去自己做一些事情。

3.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每个孩子都曾经会向父母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怎样才能使孩子得到问题的答案呢?其实,孩子爱不爱动脑筋想问题,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则是关系孩子成材的更重要的因素。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吗?如果父母这样做的话,就会让孩子形成一个不好的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去问大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

4.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

面对这个问题,父母可能会产生疑问: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环境又这么好,哪有什么困难让孩子去克服呢?一些有经验的家长总是会有办法,他们会为孩子设置一些困难,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出了孩子的优良品质。

5.让孩子自己抓住机遇

很多事情都是父母替孩子做,父母把所有的事情都一手包办,这样就会让孩子在关键的时候抓不住机遇,让孩子失去了这项能力。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在小的时候,不管是衣服还是玩具都是父母给挑的;等到上学之后,不管是选学校还是填志愿也都是听父母的,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即便有一个很好的机遇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会让其白白溜走。因此,关于孩子的事情,父母要让孩子自己选择,培养孩子的判断力,这样才会让他抓住机遇。

教子心经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给一个人一条鱼,他可以吃一天;但教一个人怎样钓鱼,他永远有鱼吃。”作为父母,最大的满足,就是看见孩子依靠父母教他怎么做,而不是依靠父母替他做。

把孩子任性的锋芒磨平

可以说,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都会有一段任性的时期,在那段时期,孩子会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说话。孩子任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小时候并没有确立起是非概念、好坏的标准,他并不知道他的要求是不合理和超越了常轨的。

当孩子任性的时候,父母不要因此而火冒三丈,或是大发雷霆。当然了,也不能对孩子迁就姑息,任其吵闹下去。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应该开始教育孩子怎样做人的时候了。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做人,单靠说理是行不通的,孩子也不会接受说教。比较可行的方法应该是发现孩子的良好表现,并通过表扬孩子的这些表现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当孩子在吃东西时,遇到了其他的小朋友,父母应该叫孩子把东西分给小朋友吃。如果孩子这样做了,父母就应该立即给予表扬:“宝宝真乖,这样爸爸妈妈才会喜欢!”

一个孩子是不是任性,可以从其对待别人的态度中看出来。当一个孩子对别人没有礼貌,甚至动手抢别人的东西时,那么这个孩子绝对是任性的,这种任性甚至是父母惯纵出来的。比如,当孩子和爸爸在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不知怎的,孩子突然打了爸爸一下。此时,妈妈不仅没有斥责孩子,反而鼓励孩子:“打,打爸爸!”这样一来就为孩子的任性打下了基础,让孩子从此无法无天。还有一些爸爸,甚至是爷爷,为了能够搏得孩子一笑而趴在地上做狗爬,甚至做马让孩子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