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13755700000009

第9章 培养孩子的好性格(3)

有一家商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公司周年日致辞说:“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关心我,陪我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朋友和同事;感谢生命中一切使我成长的人。当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停滞不前时,是他们提醒我要居安思危,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我真挚的谢意。”

父母要教育孩子以平常心对待、帮助他人,不要有图回报的心理。但是,对于他人的帮助,却应怀有回报的愿望,做一个感谢他人、知恩图报的人。

5.教孩子感谢生活

美国犹太教哲学家赫舍尔说:“世界是这样的,面对着它,人意识到自己受惠于人,而不是主人身份;世界是这样的,你在感知到世界的存在时,必须做出回答,同时也必须承担责任。”

生活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一个人只有怀着感恩的心态,才会忽视生活的苦难,时刻看到生活的美好。父母要教育孩子感谢生活,感激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并且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尤其是在遇到困难、遭到不幸的时候,仍然要感谢生活,不怨天尤人,要做个生活的主人。

教子心经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当别人为你做了某些事情后,你应该表示感谢;当别人给予你关心、安慰、祝贺、指导以及馈赠时,你应该表示感谢;别人为你做事而未成功,但那份情意也值得你感谢……告诉孩子,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让孩子学会宽容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能帮助孩子们相互尊敬人格,摒弃差异。宽容的孩子即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和信仰,也有维持这种尊重的能力。因为具有这种能力,孩子们就不会容忍残忍、偏执和种族主义。因此,孩子们长大成人以后会有办法使得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更加人道的地方,也就不足为奇了。孩子们与时俱增的宽容能帮助他们排除歧视、偏见、陈规和仇恨,学会更多地尊重别人的品格和态度。

宽容了别人,等于善待了自己。宽容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化解矛盾的良药,利己利人的法宝。

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

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那人回答:“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

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虽然不情愿,颜回还是把帽子递给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

接着,孔子对颜回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

孔子淡淡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的这种精神就是宽容他人的典型。事实上,这种宽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明知是对方无理,或者是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大损。这种宽容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宽容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待人准则,而且是一种保护心理健康的习惯。现代科学揭示,宽容有利于一个人的健康长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当人们想要报复他人时,血压会明显上升;而在宽容他人时,血压则会显著下降。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宽容的习惯。那么,怎样让孩子养成宽容别人的习惯呢?

1.想要孩子宽容,先要宽容孩子

在生活中,父母要有宽容的态度,不仅是对他人,尤其对待孩子。父母的宽容能让孩子效仿。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过:“是父亲那崇高的宽容态度挽救了我。”

甘地出生在一个小藩王国的宰相之家,从小就爱撒娇,性格也不开朗。他对父母十分顺从,对周围的事物也特别敏感,自尊心很强,一旦被人奚落,马上就会哭鼻子。在学校一挨老师批评,就难过得受不了。

少年时期,由于好奇,他染上了烟瘾,后来发展到偷兄长和家里的钱买烟抽,而且越陷越深。渐渐地,他觉察到自己偷别人的钱、背着父母抽烟的行为太可耻了。一想起来,就觉得无脸见人,内心十分痛苦,甚至还想过自杀。

当他终于忍受不了痛苦的折磨时,便把自己的整个堕落过程写在了笔记本上,并鼓足勇气交给了父亲。甘地以为,父亲会狠狠地批评他,甚至惩罚他。但是,事实却出乎他意料。父亲看后,心情十分沉重。他不但没有责备甘地,反而自己流下了伤心的眼泪。甘地是个上进的孩子,他看到父亲痛心的样子,觉得自己太对不起父亲了。从此,他痛下决心,彻底改正了错误,走上了正道。

正是父亲的宽容,给了甘地改正的机会,并从中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帮助其他人也改正了不良行为。

2.父母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父母本身具备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能找到。因此,父母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整天吵闹不休的家庭,是很难造就出一个具有和蔼品质的孩子的,父母对他人热情、平等、谦虚等处事原则和行为是对孩子最好的,也是最直观而生动的教训,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从而拥有一颗宽容之心。

3.教孩子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教会孩子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孩子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

4.教孩子善待他人

有一个孩子,他不知道回声是什么回事。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笨蛋!”立刻又从山上传来“你是笨蛋”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气冲冲地回家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说:“那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应该这样,”他的母亲说,“在生活里,不论男女老幼,你对人好,人便对你好;如果我们自己粗鲁,是绝不会得到人家友善相待的。”

这位聪明的母亲恰到好处地教会了孩子怎样待人,让孩子知道了即便是别人错了,如果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宽容他人,同样可以获得信任和支持,得到别人的友善相待。

教子心经

现在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现在的孩子在获得优厚的生活条件的时候,更需要的是学会宽容,而不是动辄因小事去报复他人。让孩子学会宽容,不仅是孩子一生的幸福,也是社会之福。

让孩子懂得谦虚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才能让人进步。一个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的孩子不但会在成长进步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且还会造成与伙伴的关系紧张。虽然孩子骄傲不是一件小事情,不过,做父母的没必要对这些问题太着急,不要因此而乱了方寸。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帮助自己的孩子找出骄傲自满的原因来,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孩子。骄傲自满是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后产生的。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取得一些优异成绩,听到过不少的赞誉,认为自己确实优秀;有的孩子只看到其他孩子的缺点,从而总认为自己优于他人;有的孩子虚荣心强,因而听不进逆耳忠言;有的孩子受到个人英雄主义影响,总喜欢处处表现自己。

孩子年纪小,知道的事情并不是很多,他们的行为多是模仿大人而来。所以,孩子的所谓优越感,看不起他人的种种表现,有时是同家长的作风分不开的。因此,要克服孩子的这些毛病,首先家长就要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给孩子良好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往往会由于学习成绩较好或者某方面有特长而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太多的表扬常常会误导孩子,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于是就会滋长骄傲情绪。他们会因此夸大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而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他们会听不进别人的善意批评,总是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然后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导致成绩下降,表现也就不再那么优秀了。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及时予以纠正,让他们正确认识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谦虚起来呢?

1.父母要让孩子认识骄傲的危害

盲目骄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视野狭窄,自以为是,严重阻碍了自己继续前进的步伐。谦虚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使人乐观上进;而骄傲是对自己的不全面认识,是盲目乐观,常会让人不思进取。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骄傲也是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任何成绩的取得只能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只能作为一个起点。在学习上,知识是无边的海洋,如果一时一事领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知识不够、眼界不宽的表现。“满招损,谦受益”,父母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介绍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2.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全面的自己

孩子产生骄傲的情绪,往往源于自己的某方面特长和优势,父母应该先针对孩子的这种骄傲做出分析:是学习成绩比较好、有某方面的艺术潜质,还是有运动天赋什么。然后应让孩子认识到,他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就会失去这种优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进取,而不是骄傲懈怠;并且优势往往是和不足并存的,同时应该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3.让孩子正确面对批评建议

正确面对批评和建议是终身的学问。骄傲自满往往也和不能很好处理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有关。批评往往直指一个人的缺点,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批评,他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对于孩子来说,他在评论自己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偏差,原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能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就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4.不要轻易地表扬孩子

许多人都看过《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著名的书,这本书写于1818年,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之一。

小卡尔·威特在生下来时是一个智障儿,但他的父亲老威特运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小威特8岁时,就已经掌握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六种语言,同时,小威特还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小威特在9岁时就考上哥廷根大学。当他未满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对于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天才,父亲老威特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谦虚的习惯,他禁止任何人表扬他的儿子,生怕孩子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从而毁了他的一生。

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老威特这样写道:

有一次,有个地方的督学官到哥廷根的亲戚家串门。他在来哥廷根之前,就已经从报上和人们的传说中知道了我儿子的事。到了亲戚家后知道得就更详细了,因为他的亲戚与我们来往密切,非常了解我儿子的情况。他想考考我的儿子,为了得到这一机会,就拜托他的亲戚请我们父子去。

我接受了邀请,带着儿子去了。他向我提出要考考我儿子的要求。按照惯例,我也要求他答应我的条件,即“不管考得怎样,绝不要表扬我儿子”。据说他擅长数学,所以他提出主要想考考数学。我回答说:“只要不表扬,考什么都没有关系。”商量妥当后,我就把特意打发出去的儿子叫进来,考试就开始了。由于我儿子也擅长数学,所以越考越使他感到惊异。每一题我儿子都能用两种、三种解法去完成,也能按他的要求去解题。这样他就不由自主地赞扬威特了。我赶紧给他递眼色,他这才住了口。

考试继续着,最后居然让儿子考倒了督学官,他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唉呀!真是超过了我的学者!”

我想这下坏了,立即给泼冷水:“哪里,哪里,由于这半年儿子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还记得。”督学官还不死心,又对我儿子说:“你再考虑这道题,这道题欧拉先生考虑了三天才好不容易做出来。如果你能做出来,那就更了不起了。”说完就拉着我的手退到房间的里面,对我说:“你儿子再聪明,那道题也很难做出来,我是为让你儿子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难题才出的。”

可是,督学官的话音刚落,就听儿子喊道:“做出来了。”“不可能。”督学官说着就走了过去。儿子向他解释说:“三个部分是相等的,而且各个部分都与整块地相似,对吗?”

这时督学官有些不高兴地说:“你事先知道这道题吧。”儿子一听就感到很委屈,含着眼泪反复声明说:“不知道,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