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13743200000040

第40章 外阴、阴道因素

滴虫阴道炎

因感染阴道毛滴虫而引起的阴道炎症,称滴虫阴道炎。有些患者感染滴虫而无炎症反应,称带虫者。滴虫阴道炎属中医学“带下”、“阴痒”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1.湿热下注 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或久居阴湿之地,或不洁性交,或手术损伤等以致湿邪乘虚而入,蕴久化热,伤及阴器。

2.肾虚湿盛 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伤肾等以致肾虚,湿浊之邪乘虚入侵,循经流注下焦,蕴久化热,积久生虫,伤及阴器。

二、辨证论治

1.湿热(毒)下注

主症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如泡沫状,其气腥臭,或浑浊如泔,杂下脓血,镜检可见滴虫,阴部灼热瘙痒,尿黄涩痛,大便溏而不爽,口腻而臭,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除湿杀虫。

方药 萆薢定道汤(自拟)。萆薢、茯苓、猪苓、车前子、茵陈、黄柏、栀子、蛇床子、白鲜皮、百部。

2.肾虚湿盛

主症 带下量多,色白,呈泡沫状,镜检可见滴虫,外阴瘙痒,腰脊酸楚,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腻,脉细软。

治法 补肾利腰,清热利湿。

方药 菟萆理带汤(自拟)。菟丝子、山药、潼沙苑、益智仁、熟地黄、茯苓、车前子、萆薢、苍术、厚朴、薏苡仁、石菖蒲。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由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的阴道炎,称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也称为阴道念珠菌病。本病属中医“阴痒”、“带下病”范畴。

一、病因病机

1.脾虚湿盛 饮食不洁等损伤脾胃,脾虚湿阻,湿浊蕴结,流注下焦,犯及阴器,湿腐孳生而发病;或久居湿地,感受湿邪,或摄生不慎,邪毒直犯阴器致生本病。

2.阴虚湿热 房劳多产,久病或孕后阴血亏虚等致肝肾不足,不能濡养窍道,邪毒乘虚而入发为本病。

3.湿毒 久居阴湿之地,或经行产后,摄生不洁,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湿热郁遏日久成毒,或湿毒直犯阴户、胞宫,发为本病。

二、辨证论治

1.脾虚湿盛

主症 阴痒,坐卧不安,心烦失眠,带下量多或少,如豆腐渣样,色白或淡黄,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纳呆,舌淡,苔薄白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燥湿,杀虫止痒。

方药 白术理带汤(自拟)。白术、苍术、人参、黄芪、山药、陈皮、柴胡、荆芥穗、车前子、乌贼骨。

2.阴虚湿热

主症 带下量或多或少,如豆渣样,或夹有血丝,阴痒或灼痛,反复发作,伴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口干不欲饮,尿赤色频数,舌红少苔或舌中根部有黄腻苔,少津,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杀虫除湿。

方药 鳖黄定道汤(自拟)。鳖甲、黄柏、生地黄、阿胶、地骨皮、栀子、甘草、白鲜皮、鹤虱。

3.湿毒

主症 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如豆渣样,有臭气,或带下夹有血丝,阴部瘙痒,甚至红肿溃烂,尿频尿急尿痛,大便不爽,苔白腻,脉滑。

治法 利湿解毒,杀虫止痒。

方药 萆薢定道汤(自拟)。萆薢、茯苓、猪苓、车前子、茵陈、黄柏、栀子、蛇床子、白鲜皮、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