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13743200000041

第41章 其他因素(1)

免疫性不孕

由免疫学因素造成的不孕,统称为“免疫性不孕”。祖国医学无“免疫性不孕”的记载,本病属中医学“不孕症”范畴。免疫性不孕症包括精子免疫与透明带免疫等。精子免疫是女性机体对精子、精液或受精卵产生抗体,使精卵不能结合,或受精卵不能种植,从而导致不孕。透明带免疫是透明带等自身物质被机体吸收后,通过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及受精。其抗精子抗体导致的不孕症,约占女性不孕的20%。

一、病因病机

1.肾阴亏损 素体阴虚或病后体虚,阴血不足,精亏血少,冲任脉虚,胞脉失养,子宫干涩,不能受孕;或阴虚火旺,血海蕴热,胞宫受灼,不能受孕。

2.肾阳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肾阳偏虚或其他因素损伤肾阳,阳虚不能温煦胞宫,子宫虚冷,不能摄精成孕。

3.湿热下注 因经行、产后、人流术后房事不节,邪热乘虚袭入,内侵胞宫,损伤冲任督带,精不循常道而致不孕,或因肝经湿热下注,奇经亏损,不能摄精成孕。

4.气滞血瘀 情志不随,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血滞不行,冲任停瘀,瘀阻于内,两精不能相合,而致不孕。

5.寒凝血瘀 经期、堕产余血未净,感受寒邪,寒凝血瘀,阻滞胞脉,两精不能相合,不能成孕。

二、辨证论治

1.肾阴亏损

主症 婚久不孕,免疫试验阳性。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无血块,或月经正常,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头晕心悸,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肾填精,调冲助孕。

方药 济阴驱疫汤(自拟)。熟地黄、山茱萸、山药、麦冬、白芍、龟甲、鳖甲、牡丹皮、黄芪、制黄精、徐长卿、生甘草。

2.肾阳不足

主症 婚久不孕,免疫试验阳性,小腹凉感。腰腿酸软;月经后期或正常;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频数;脉细,舌质淡红,苔薄白腻。

治法 温补肾阳,调理冲任。

方药 鹿角赞孕汤(自拟)。鹿角霜、紫石英、川椒、杜仲、菟丝子、熟地黄、人参、白术、山药、白芍、炙甘草。

3.湿热下注

主症 婚久不孕,免疫试验阳性,带下黄白;月经或先期,经量稍多,色红,质黏腻有小血块;头昏腰酸;小腹作胀;大便或溏;舌苔黄白腻,脉细濡数。

治法 清热利湿,兼调气血。

方药 薏柏续嗣汤(自拟)。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猪苓、车前草、茯苓、红藤、败酱草、淫羊藿、香附。

4.气滞血瘀

主症 婚久不孕,免疫试验阳性,心烦易怒,善太息,胸闷乳胀,少腹胀痛,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黑夹有血块,月经后期;头昏腰酸;舌质暗或边有紫瘀,舌苔白微腻,脉弦涩。

治法 理气活血,祛瘀调经。

方药 柴桃衍宗汤(自拟)。柴胡、桃仁、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枳壳、水蛭、川牛膝、桔梗、白术。

5.寒凝血瘀

主症 婚久不孕,免疫试验阳性,月经后期量少,色紫黑,有血块,或月经正常,平时少腹作痛,遇寒则重,得热则舒,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弦细或沉细。

治法 暖宫散寒,化瘀毓麟。

方药 温活抗疫汤(自拟)。桃仁、红花、昆布、水蛭、益母草、柴胡、肉桂、淫羊藿、菟丝子、黄芪、徐长卿、生甘草。

三、现代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该病有极大的优势,现将国内一些著名中医学家关于免疫性不孕的治疗与研究归纳如下。

(一)病因病机

免疫性不孕多认为是阴虚火旺所致。连方认为是由于先天肾气不足,后天伤及脾胃,脾肾两虚,冲任功能失调所致,故患者临床上开始多无症状,或素体虚弱,易受风寒等,但随病情变化也可有其他变证,如出现虚热、瘀热等证候。侯玲玲指出,经行产后,或房事不节,邪毒内侵,损伤血络,导致瘀毒内阻,冲任不畅,精不循常道,并乘损而入,变为精邪,与血搏结,致冲任胞宫气机失调,失其纳精之力,使精子活力下降,甚至凝集难动,不能与卵子相合成孕或孕后常堕。姚石安认为,经行产后,人流堕胎后,房事不节,邪热内侵,冲任阻滞,精不循常道,反变为邪,内扰气血;或因肾虚冲任不充,胞脉失养,精不循常道,内扰气血导致不孕,临床分为阴虚瘀热和肾虚瘀阻两种。杨石强认为抗精子抗体的发生,与子宫内膜的破损和炎症有关,并提醒人流术后患者,应合理性生活,预防感染是减少人流后免疫性不孕之有效措施之一。李大金等认为无论是原发性不孕症、继发性不孕症,还是反复自然流产,均与其体内产生了透明带抗体显著相关。透明带自身抗体可能不仅干扰其精卵结合而影响受精,而且影响孕卵着床及发育,从而导致不孕和自然流产,故透明带抗体比抗精子抗体在更大范围内影响人类生育。张玉珍、刘敏如认为,肾阳虚或肾阴不足是病之本,热灼精血、精血凝聚、精失常道、瘀痰内结胞中是病之标。临床上以实证或虚实夹杂多见。常见的病因病机是肾虚血瘀、气滞血瘀和瘀痰互结等。许润三认为肾虚为免疫性不孕发病之本,肝郁为免疫性不孕发病之标。夏桂成认为主要是由于肝肾失调,阴阳气血消长转化异常,加上湿热、瘀血、邪毒等诱因而致,其中又以肾虚肝旺为最基本的原因。

(二)诊断标准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免疫性不孕辨证标准(讨论稿)。

(1)肾阴虚:①主症:婚久不孕,五心烦热。②次症:月经正常或先期,量偏少或色红或夹小血块;头晕耳鸣;腰膝酸痛;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失眠健忘;舌质红,脉细数。

(2)肾阳虚:①主症:婚久不孕,小腹凉感。②次症:腰腿酸软;月经后期或正常;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频数;脉细,舌质淡红,苔薄白腻。

(3)湿热:①主症:婚久不孕,带下黄白。②次症:月经或先期,经量稍多,色红,质黏腻有小血块;头昏腰酸;小腹作胀;大便或溏;舌苔黄白腻,脉细濡数。

(4)血瘀:①主症:婚久不孕,量或多或少,色紫黑夹有血块。②次症:月经后期;少腹胀痛;头昏腰酸;胸闷烦躁;舌质暗或边有紫瘀,舌苔黄白微腻,脉弦涩。

(三)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罗颂平等将62例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分为两型,肾阴虚型41例,用助孕1号丸(菟丝子、淫羊藿、党参、金樱子、当归、熟地黄、甘草等)治疗;肾阳虚型21例,用助孕2号方(菟丝子、淫羊藿、党参、金樱子、赤芍、丹参、甘草等)治疗,90天为1个疗程,取得较好疗效。徐福松、莫惠等将其分为4型:肾阳不足型用毓麟珠(《景岳全书》);肾阴亏损型用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湿热下注型用四妙丸合红藤败酱散加减(经验方);气滞血瘀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张玉珍、刘敏如分3型:气滞血瘀证用丹栀逍遥散(《薛氏医案·内科摘要》)合宫外孕Ⅱ号方(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加水蛭;瘀痰互结证用少腹逐瘀汤合启宫丸(经验方)加味。陈文裕等统计分析认为,各医者对免疫性不孕的中医辨证分型虽然不尽相同,但以脏腑辨证占绝大多数,且大多定位在肾,其次为肝肾,极少数为脾肾,无从心肺论治者。脏腑辨证的同时又多数有兼夹证,包括湿热、瘀血和痰浊,以湿热及瘀血多见。最常见的辨证为肾虚夹湿夹瘀、肾虚血瘀、肝肾阴虚火旺、肾阴虚、阴虚火旺等。从中医辨证分型来看,肾阴虚多于肾阳虚;从治法和药物统计结果分析,滋阴补肾法的比重稍大于温阳补肾法;滋阴药的频数也多于补阳药。阴虚证有可能成为免疫性不孕证型上的一个倾向,大多数患者属于阴虚体质,而有关抗体的生成与阴虚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李晓燕分4型:肾阴亏损以抗免疫Ⅰ号加减;肾阳不足以温凝汤加减;肝经湿热以除凝汤加减;寒凝血瘀以抗免疫Ⅱ号加减。李祥云分3型:气虚用举元煎加减;肾虚用右归丸加减;湿热用化湿消抗体汤(经验方):

萆薢、赤芍、牡丹皮、红藤、土茯苓、车前子、忍冬藤、生甘草、薏苡仁、金银花、连翘。

2.专病专方 连方采用补肾健脾益气法治疗女性AsAb阳性所致的不育症脾肾两虚型103例,分3组,分别用自拟贞芪转阴汤(女贞子15g,黄芪15g,旱莲草15g,党参15g,炒白术12g,当归12g,白芍12g,徐长卿15g等)配合适时IUI治疗、贞芪转阴汤治疗和适时IUI治疗。结果:三组AsAb转阴率分别为76.47%、82.35%、8.57%。妊娠率分别为41.18%、20.59%、11.43%。服药2组治疗后血清CD4显著下降,CD8显著上升,CD4/CD8值显著性下降,与未服药组有显著性差异。许润三调肝汤加减方: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菟丝子30g,女贞子20g,枸杞子20g,沙苑子30g,丹参20g,生黄芪20g,制香附10g,益母草10g。夏桂成对阴虚型免疫性不孕用滋阴抑亢汤:炒当归、赤芍、白芍、怀山药、炒牡丹皮、茯苓各10g,干地黄9~12g,山茱萸10~12g,甘草5g,钩藤10~15g,炒柴胡5g,苎麻根15g,蒲黄6g,白花蛇舌草12g;阳气虚弱所致用助阳抑亢汤:黄芪、党参各12~30g,鹿角片(先煎)6~10g,炙甘草6g,怀山药、丹参、赤芍、白芍、五灵脂、山楂各10g,茯苓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