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记:引自《百病中医针灸疗法》。①治疗效果:用此法治疗670例,其中单纯性鼻炎314例,痊愈274例,显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9%;慢性鼻炎108例,痊愈63例,显效2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4%;过敏性鼻炎205例,痊愈172例,显效2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慢性副鼻窦炎43例,痊愈18例,显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2%。并证明,此法对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疗效较佳,而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则次之,冷灸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者7次,平均为3次。②注意事项:斑蝥为剧毒药品,有强烈的发赤、发疱作用,外贴面积不宜过大,尤其注意不要让药物误入眼内或口中,以免发生意外。③发疱后的处理:斑蝥冷灸一般均会引起皮肤不同程度的发红起疱,水疱局限于表皮,不侵入深层,除短期色素沉着外,不遗留瘢痕,而且停药后色素沉着也会逐渐自行消失。水疱较小者用75%的乙醇棉球轻压片刻,促使其尽快吸收;较大者以消毒针头或毫针穿破,放出水液,涂以2%的甲紫溶液或红霉素眼膏药,外用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感染。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且多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根治颇难。
【病因】
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而致营卫失和,腠理郁闭,上客鼻窍;或受到某些过敏原而诱发。久之邪积鼻窍,则鼻息肉兼作也。
【症状】
鼻常流清涕,鼻塞,妨碍吸气,鼻痒,喷嚏频作,咳嗽或伴寒热,类似伤风感冒之状。
【疗法】
配穴方一①印堂、鼻通(鼻唇沟上端尽处)(双);②百会穴。灸法:用针刺加艾灸法,先取①组穴针刺:用30号1寸毫针,右手持针对准鼻通穴,刺入2分左右,针尖向上朝向印堂穴沿皮下斜透刺,针感鼻腔发胀为宜。针刺印堂穴用提捏进针法,即左手拇、示二指将患者印堂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对印堂穴,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向下沿皮下慢慢刺入约1寸,用捻转、提插、补法,使针感内及鼻腔,留针20分钟。再取②组穴,艾灸百会穴:采用雀啄灸,艾条燃着一端,与施灸穴位并不固定的距离,而是对准百会穴像鸡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一般施灸15~20分钟为1次,每日可灸2次。针刺每日1次,针刺和艾灸10日为1个疗程。
主治:过敏性鼻炎。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针灸疗法》。用此法治疗30例,治愈13例,显效11例,进步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配穴方二主穴:肺俞、迎香、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配穴:风寒外袭者,加风池、大椎;脾气虚弱者,加脾俞;肾气不足者,加肾俞、太溪等。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各灸20~30分钟,每日灸1或2次,7日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主穴2个,配穴1个,将姜片放在穴上,上置适当大小艾炷,点燃施灸,各灸5~7壮,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鼻鼽(过敏性鼻炎)。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配穴方三主穴:风门、肺俞、太渊、合谷、迎香、印堂。配穴:足三里、肾俞、大肠俞、脾俞。
灸法:用艾条雀啄灸,每次取主、配穴4~6穴,各灸5分钟左右,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过敏性鼻炎。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奇穴疗法》。坚持治疗,多获良效。
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属中医鼻槁范畴。
【病因】
多因肺卫受邪,日久化燥伤津,鼻窍失荣所致。
【症状】
鼻腔干燥,嗅觉失灵,亦不知痛痒,且多伴有咳嗽,咽痛,大便燥结等症。病为慢性,其证多虚。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百会、迎香、足三里、肺俞。配穴:脾气虚弱者,加脾俞、阴陵泉、三阴交;肾气不足者,加肾俞、关元、命门。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各灸20~30分钟,灸至以局部灼热、红润为度,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无瘢痕灸,常取百会穴(先用甲紫溶液标出穴位,剃去四周头发),取锥形艾炷如黄豆大小或枣核大小,置于穴上直接无瘢痕灸,每次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但以灸后不起疱为宜。
主治:萎缩性鼻炎。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临床屡用,均有一定效果。
配穴方二印堂、迎香、肺俞、合谷、三阴交。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或雀啄)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或2次,7日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萎缩性鼻炎。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若配合中药内、外并治,则效果尤佳。病为慢性,治宜缓图,其效始著。
配穴方三迎香、尺泽、列缺、阴陵泉、足三里。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5~15分钟,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药饼灸,每次取3~5穴,取苍耳子、辛夷花各9g,香白芷15g,丝瓜藤50g。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粉适量,以水、蜂蜜各半调和成稠膏状,做成小圆饼若干,将药饼置穴上,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萎缩性鼻炎。
附记:笔者经验。笔者治疗本病,常配合塞鼻方,即灸后取桃树嫩尖叶适量,捣烂如绒搓成一棉球状,塞入患鼻中。用药10~20分钟后,清涕量增多,待不能忍受时即可弃药。每药球可连用4次,每日换药1或2次,连续用药1周。曾治疗87例,痊愈65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达100%。
鼻渊
鼻渊又名脑漏,属现代医学的急、慢性鼻窦炎和副鼻窦炎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
多因风邪外袭,郁闭腠理,肺气不宣,邪客鼻窍;或肺脾虚损,湿热邪毒久滞鼻窍;或胆热移于脑,或风寒、风热上扰,郁滞鼻窍所致。
【症状】
鼻中常流浊涕,或清或黄,有腥味或清稀不臭,嗅觉减退;或鼻痒,喷嚏,经年累月不止,时轻时重,易感冒,伴头痛。感冒后鼻塞,流涕,头痛加重。临床所见鼻涕黄稠而臭多属热;涕清稀不臭多属虚寒或风寒。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百会、风池、迎香、印堂、手三里、合谷。配穴:肺经郁热型,加肺俞、列缺、大椎;胆腑郁热型,加肝俞、阳陵泉、太冲;脾经湿热型,加脾俞、阴陵泉、丰隆;肺经虚寒型,加肺俞、太渊、太溪;脾气虚弱型,加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各灸20~3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2或3穴,将如枣核大艾炷放在穴上着肤直接灸,各灸3~7壮,灸至以局部皮肤灼热焮红,但不起疱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④用温针灸,每次取3~5穴,各灸3壮(或10~15分钟),用泻法;或针后加艾灸,各灸10~15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鼻渊。
附记:笔者家传经验。验之临床,效果甚佳。但需久治,其效始著。若配合鼻渊散吹鼻,则效果更佳。鼻渊散方药可查阅《百病中医鼻脐疗法》一书。
配穴方二①印堂、囟会、上星、百会、迎香;②肺俞、脾俞、肾俞、上星、百会、迎香。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②组穴中之3或4穴,各灸20~30分钟,每日灸1或2次,7次为1个疗程。此法最适用于肺气虚弱型。②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①组穴,将麦粒大艾炷放在穴上着肤直接灸,各灸3~5壮,灸至局部皮肤灼热、红润,但不起疱为度。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鼻渊。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配穴方三迎香、上迎香、印堂、鼻通、巨髎、禾髎、紫髎等鼻周常用穴。
灸法:用艾条雀啄灸,在上述穴位上各灸5~1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灼热、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鼻窦炎。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
酒糟鼻
酒糟鼻俗称红鼻子或称鼻赤。
【病因】
多因饮酒过度,嗜食辛辣,肠胃积热,热气上蒸,客于鼻窍,复被风寒外袭,血热瘀阻;或肺受风热,邪热熏蒸肺窍,伏留不散,上客鼻窍,均可导致热瘀凝于内,鼻赤见于外也。
【症状】
鼻赤多见于鼻准及鼻两旁,甚则红紫。
【疗法】
配穴方一素髎、迎香、鼻通、天府、侠白。
灸法: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2或3穴,各灸5~7壮,灸至以局部皮肤灼热、红润,但不起疱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日,再行下1个疗程。
主治:酒糟鼻。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平时应避免精神紧张和冷热刺激,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过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减轻症状。
配穴方二取阿是穴(患部及其周围)。
灸法:①用梅花针加艾灸法,先用梅花针在上述部位叩刺至微出血为止,用消毒干棉球拭净血迹后,再用艾条悬之温灸5~1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回旋灸,用艾条在阿是穴上下回旋灸之,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酒糟鼻。
附记:笔者经验。多年使用,效果甚佳。若配合枫杏膏涂搽患处,则效果更佳。枫杏膏方见《百病中医诸窍疗法》。
配穴方三①大椎、肺俞、膈俞、胃俞、印堂、迎香、合谷;②少商、患部。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①组穴中之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灸刺血法,先取①组穴中之3~5穴,用雀啄灸法,各灸10~15分钟,再取②组穴,用三棱针点刺少商穴(双)各放血少许;用梅花针叩刺患部至微出血为止。刺后涂搽枫杏膏。每日治疗1次,涂药3次,10日为1个疗程。
主治:酒渣鼻。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屡用效佳,一般3~5个疗程即可见效或痊愈。如果每日按摩患部10分钟,则效果更佳。忌食辛辣、鸡鱼,忌酒戒烟,有利于巩固治疗效果。
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属中医乳娥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
多因内有积热,复感风热之邪,风热相搏,上蒸咽喉所致;或因痰郁生热,木火刑金,灼津生痰,痰热相搏,壅滞咽喉而起。慢性多由急性迁延失治转化而成;或由素体虚弱,虚火上炎;或由邻近器官组织炎症蔓延所引起。若复感外邪,又可引起急性发作。
【症状】
喉核(扁桃腺)一侧或两侧红肿疼痛,吞咽困难,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脉浮,多为急性或慢性急性发作。慢性则见喉核微红、微肿;或仅感咽喉不适,干燥,自觉有灼热感;或吞咽不适。一般无表证或全身症状。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大椎、肺俞、合谷、少商、扁桃体穴。配穴:发热者,加曲池;阴虚者,加太溪。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各灸5~15分钟。急性者灸后,可在大椎、少商(双)、曲池(双)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许。或再用梅花针叩刺扁桃体穴至微出血为止。每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②用刺后加灸法,每次取3~5穴,先用梅花针叩刺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再采用雀啄灸,各灸10~15分钟,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
附记:笔者家传经验。经临床反复验证,用之得法,确有较好的疗效。①治疗2日未效者,应配合药物治疗(方药可详见《中医喉科精义》);②扁桃体穴为经外部穴,位于下颌骨内下缘,颈动脉前方处,翳风穴下1寸即是。
配穴方二大椎、大杼、风池、风府、天容、合谷、内庭、少商、曲泽、商阳、翳风。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急性者可用三棱针在少商(双)、商阳(双)穴点刺放血少许。每日灸1或2次,5日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无瘢痕灸,可在大椎、风池、翳风、曲泽等穴,以黄豆或麦粒大的艾炷放在穴上着肤直接灸,各灸3~5壮,灸至以局部皮肤灼热、红润,但不起疱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
配穴方三角孙、内关(均取双侧)。
灸法: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一侧角孙、内关穴,各灸3~5壮,每日灸1次,中病即止。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症见发热、口渴、喉痛,舌红苔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