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艾灸疗法治百病
13740800000059

第59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3)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灸后热退病解,症状消失而愈。艾炷灸能除大热,其理何也?以热引热,使热外出也。

配穴方四天容、照海、肺俞(双)、合谷(双)。

灸法:用针后加艾灸法,先用毫针刺入天容穴1寸,照海穴5分,可立时止痛;再用三棱针点刺双侧肺俞穴,合谷穴各出血1~3滴。针后用艾条雀啄灸之,各灸5~1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中病即止。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咽喉炎

咽喉炎一般多属中医喉痹范畴。

【病因】

致因虽多,总属火毒为患。然火有虚实。临床所见,急性多属实火为患,慢性多由虚火而起。

【症状】

咽喉部一侧或两侧红肿疼痛,或微红微肿微痛,痒痛不舒,且伴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曲池、合谷、尺泽、风池、内庭。

灸法:用灯火灼灸,用灯心草1根,以香油浸之,用棉纸揩去灯草上浮油,点燃一端,对准穴位淬爆,每穴淬灸1或2下,每日灸1次,3次为1个疗程。

主治:咽喉炎(咽喉肿痛)。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皆效。

配穴方二主穴:大椎、肺俞、天容、少商、商阳。配穴:兼表证者,加风池、曲池;咳嗽者,加天突;头痛者,加太阳。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或雀啄)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急性证重者,灸后用三棱针在少商(双)、商阳(双)穴点刺各放血少许,每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②用灯火灼灸,每次取3~5穴,用灯心草1根(约3cm长),蘸香油点燃,迅速对准穴位各灼灸一下,听到清脆的啪声即告成功。每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慢性咽喉炎。

附记:笔者家传经验。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配穴方三肺俞、曲池、合谷(均取双侧)。

灸法:①用艾条雀啄灸,在上述穴位各灸5~10分钟,每日灸1或2次,5日为1个疗程。②用针后加艾灸法,在上述穴位,用毫针行常规针刺,用泻法,不留针。出针后,用艾条悬之温灸,各灸5~10分钟,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隔药饼灸,每次取2~4穴,用板蓝根、金银花、山豆根各等份,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用清水适量调和成软膏状,做成小圆药饼(直径应大于艾炷底径),置于穴上,上置中小号艾炷,点燃施灸,各灸3~5壮,每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性咽喉炎。

附记:笔者经验。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喉炎

喉炎属中医喉痹范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证有寒热虚实之辨,治当详察。

【病因】

喉为气道,归肺所主。多因肺有伏热,复感风热,风热相搏,上客咽喉;或肝火偏旺,木火刑金,上攻咽喉所致;或肝肾阴虚;或肺阴不足;或热灼阴津,虚火上冲,客于咽喉所致。急性失治迁延可转化成慢性,慢性复感风热又可诱发急性发作。总之,急性多因实火为患,慢性多因虚火而致。

【症状】

喉部一侧或两侧红肿疼痛,或微红微肿微痛,痒痛不适,声音嘶哑。急性多伴有表证或头痛等。

【疗法】

配穴方一①鱼际、太渊、尺泽;②少商、商阳、关冲。

灸法:①用艾条雀啄灸,每次取①组穴各灸5~15分钟,急性者加取②组穴,用三棱针点刺各放血少许。每日灸1或2次,5日为1个疗程。②用温针灸,每次取①组穴,各灸2~3壮(或10~15分钟,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③用灯火灼灸,每次取②组穴,用灯心草1根,一端蘸香油,拭净浮油,点燃,迅速对准穴位各灼灸一下,当所到清脆的啪声即可。每日或隔日灸1次,3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慢性喉炎及咽炎、腭扁桃体炎。

附记:笔者经验。多年应用,效果甚佳。

配穴方二大椎、肺俞、二间、合谷、尺泽。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3~5穴,取麦粒大或黄豆大艾炷置于穴上,着肤直接灸,各灸3~5壮,灸至以局部皮肤灼热、红润,但不起疱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或先按摩10分钟,再艾灸之,则效果更好。②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5~15分钟,每日灸1或2次,3日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隔药饼灸,同咽喉炎方三③法。

主治:喉炎、咽喉炎。

附记:笔者家传经验。临床验证效佳。

咽炎

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证有寒热虚实之辨,治当详察。

【病因】

多因嗜食辛热,过度饮酒,热毒蕴积脾胃,上蒸咽喉,且以上攻咽部为多。若急性失治,迁延日久或热伤阴津,又可转化成慢性,形成阴虚火旺之证。总之实证多属实火为患,虚证多由虚火而起。

【症状】

咽部红肿疼痛,吞咽困难,或微红、微肿、微痛或痒痛不适。

【疗法】

配穴方一①肺俞、胃俞、大椎、曲池;②少商(双)、十宣穴。灸法:①用艾条雀啄灸,每次取①组穴中之3~5穴,各灸10~15分钟,急性者加取②组穴,用三棱针点刺,各放血少许。每日灸1或2次,5日为1个疗程。②用针后加灸法,每次取①组穴先用梅花针各叩刺,3~5分钟(急性用泻法,慢性用平补平泻法),针后用艾条悬之温灸,各灸5~10分钟。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隔药饼灸,每次取①组穴,用板蓝根50g,黄芩15g,射干9g,其研细末,备用。每次取适量,以清水调和成软膏状,做成小圆药饼若干(药饼直径应大于艾炷底径),将药饼放在穴上,上置中小号艾炷,点燃施灸,各灸5~7壮,灸至局部皮肤灼热、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慢性咽炎、喉炎及腭扁桃体炎。

附记:笔者经验。临床屡用,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必要时应配合药物治疗。具体方药可详见《中医喉科精义》一书。

配穴方二大椎、膻中、肺俞、大杼、肾俞、合谷、尺泽。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②用温针灸,每次取3~5穴,各灸3壮(或10~15分钟),或针后加灸亦可。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慢性咽炎。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

口疮

口疮又称口疳,是指口腔黏膜上发生表浅如豆大的溃疡,故又称口腔溃疡。现代医学称之为口腔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

一般分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或嗜饮醇酒,以致心脾积热,复感风、火、燥邪,热郁化火,循经上行,客于口腔而发;或因口腔不洁,或损伤、毒邪乘机侵袭,使口腔黏膜腐败而致病。虚证多因素体阴虚,加上病后或劳累过度;亏耗真阴,伤及心肾,虚火上炎于口腔而发病;或由急性失治,转化而成;或阳虚、津液停滞,寒湿困于口腔而致。

【症状】

唇、颊、齿龈、舌面等处黏膜出现黄豆或豌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的黄白色溃疡点,中央凹陷,周边潮红,兼有发热、口渴、口臭。虚证则此愈彼起,缠绵不愈,口不渴饮,不发热。

【疗法】

配穴方一取神阙穴。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用艾绒或加入其他药物(如丁香、吴茱萸、附子、细辛等以加强作用)做成艾条,点燃对准脐部进行熏烤(悬灸),直到病人感觉温热舒适,即将艾条燃端固定在一定高度(一般距离2cm左右)。连续熏烤5~10分钟,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也可配合雀啄灸。每日灸1次,重者加灸1次。

主治:口腔溃疡。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此法治疗104例[其中复发性口疮30例,舌溃疡30例,唇颊黏膜糜烂40例(两者兼之30例),口角糜烂4例]。经灸治1或2次治愈者58例,3次以上治愈者30例,无效12例,4例未访。

在灸治中,注意防止烧伤,孕妇勿灸。

配穴方二主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配穴:便秘者,加天枢、大肠俞;胃脘痛者,加中脘、胃俞、脾俞;气血不足者,加脾俞、关元、气海;咽痛者,加角孙。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以艾条悬之温灸,各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姜灸,根据辨证每次取2个主穴和1个配穴。或常选天突、气舍2穴,各灸5~7壮,每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口疮。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配穴方三取玉枕穴(患侧或双侧)。

灸法:用针灸法,让患者端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两手拇指按玉枕穴,向内上方用力按揉,病人有压痛感,医者拇指可触及卵圆形或条索状阳性物。口疮生于左侧者,左玉枕穴压痛明显;生于右侧者,右玉枕穴压痛明显;左右均有者,双侧玉枕均压痛明显。根据临床辨证,分3型论治。

脾胃积热型:经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捏住玉枕穴的阳性物,右手持针刺入后出针,轻挤针孔,出血1滴,将血擦净即可。

阴虚火旺型:经常规消毒后,用左手示指切住玉枕穴,右手持1~1.8寸毫针,针尖斜内上方呈30°,用泻法,留针10~15分钟,行针2或3次。

中气不足型:方法同上,针后加灸20~30分钟,均用先泻后补法,也可单用灸法,每日1或2次。

主治:口腔溃疡。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此法治疗100例,病程最短3日,最长10余年。经治2~7次,全部治愈,治愈率达100%。

牙痛

牙痛无论男女老少皆可发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无论牙齿或牙周、牙龈的疾病都可引起牙痛。痛甚者可影响饮食、工作及休息。

【病因】

多因口腔不洁,不刷牙;或过食辛热之物,胃热炽盛;或肝火上冲;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风热火毒上攻;或肾阳亏虚,浮阳上越所致。

【症状】

牙痛或伴牙龈红肿,大便秘结。根据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不同,又可分为:风热(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肾虚牙痛及虫牙痛。

【疗法】

配穴方一风热牙痛取颊车、外关、风池、合谷;胃火牙痛取内庭、合谷、下关;虚火牙痛取太溪、行间、颊车、下关。

灸法:①用艾炷隔蒜灸,随证取穴,将蒜片贴在穴位上,上置如枣核大艾炷,点燃施灸,各灸5~7壮,每日灸1或2次,中病即止;②用艾条雀啄灸,随证取穴,各灸15~30分钟,每日灸1或2次,中病即止;③用艾炷隔盐灸,随证取穴,将食盐研细,每穴铺一层薄盐,上置如枣核大艾炷,点燃施灸,各灸5~7壮,每日灸1或2次。

主治:牙痛。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一般1或2次即可止痛。

配穴方二主穴:合谷、风池、下关、颊车。配穴:风火牙痛加腋门、外关;实火牙痛加内庭、二间;虚火牙痛加太溪、行间等。

灸法:①用艾炷直接灸,用黄豆大小的艾炷,粘放在病牙上,直接烧灼,灸至数壮后,可听到牙内有细小的爆炸声,至响声停止,牙痛消失后可停灸;②用艾炷无瘢痕灸,根据辨证,每次取2或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小置穴上着肤直接灸,各灸3~5壮,灸至局部皮肤灼热、红润,但不起疱为度,每日灸1次,中病即止;③用艾炷隔蒜灸,根据辨证,每次取2或3穴,将蒜片贴放在穴上,上置如麦粒或黄豆大小之艾炷,点燃施灸,各灸5~8壮,每日灸1次,中病即止;④用艾炷隔盐灸,灸治壮数及时间同隔蒜灸;⑤用灯火灼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或4穴,取灯心草1根,一端蘸香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灼灸一下,即可听到清脆的啪声即可,各灼灸一下,每日灸1次,中病即止。

主治:牙痛。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效佳,一般1~3次即愈。

配穴方三主穴:颊车、合谷、曲池。配穴:伴发热、牙龈肿痛者,加外关、风池;伴口臭、便秘者,加内庭、二间;伴牙齿浮动、腰酸、神疲者,加太溪、行间;龋齿痛者,加二间、阳谷。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3或4穴,取麦粒大或黄豆大艾炷放在穴位上着肤直接灸,各灸3~5壮,灸至局部皮肤灼热、红润,但不起疱为度,每日灸1次,痛止停灸。②用艾炷隔蒜灸,每次取2~4穴,将蒜片贴放在穴位上,上置如麦粒大或黄豆大艾炷,点燃施灸,各灸5~7壮,每日灸1次,中病即止。③用艾条雀啄灸,每次取3或4穴,各灸10~20分钟,每日灸1或2次。或先用梅花针叩刺(实证重叩,用泻法,虚证轻叩,用补法),针后再以艾条温灸之,则效果更好。④用灯火灼灸,每次取2~4穴,取灯心草1根(约3cm长),一端蘸香油,点燃后迅速对准穴位灼灸一下,即听到清脆的啪声即可。每日灸1或2次,中病即止。

主治:牙痛。

附记:笔者经验。多年使用,治验甚多,效果甚佳,一般1或2次即痛止,若牙痛未完全停止,可再指压健侧颊车或合谷穴5分钟,其痛必止。若配合牙痛药吹鼻,则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