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艾灸疗法治百病
13740800000034

第34章 内科疾病(17)

腓肠肌痉挛

腓肠肌痉挛,古谓:小肠转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病因】多因登山、步行、游泳、站立时间过久,导致腓肠肌之过度疲劳所致,每在午夜发作。或由他病之继发而来。

【症状】腓肠肌呈强直性之痉挛而疼痛,伸缩转动则痛剧。若由疲劳过度而致者,每在午夜发作。

【疗法】

配穴方一①患肢小腿部;②承山、解溪、昆仑。

灸法:用艾条温和(或雀啄)灸,先取第1组穴进行揉捏、拍打5分钟,并继而拔伸牵引之。然后对第2组穴采用艾条温和(或雀啄)灸,每穴3~5分钟,多1次即效。

主治:腓肠肌痉挛。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多1次即愈。

配穴方二承山。

灸法:用温针灸,用2.5寸毫针对准承山穴刺入1.5~2寸深,行提插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放射至足底部,然后把艾条剪成1寸长,插到针柄头上,实施温针灸,待燃烧完毕,留针15分钟,每日1次。

主治:腓肠肌痉挛。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针灸疗法》。用此法治疗43例,结果30例患者经1~3次治疗痊愈,13例经4~7次治疗痊愈,均未用任何药物和其他疗法。

昏迷

昏迷是一种神志不清、不省人事的一类病症。古人有昏愦、昏厥、尸厥等名,多见于温病邪传营血或痰证、痫证、喘证、消渴、中风等疾病的严重阶段。

【病因】

多因外感时疫,热毒内攻以及痰浊、热毒、风阳、痰血等阻塞、上蒙清窍,神明不用所致,或由脑外伤、电击伤、溺水等因引起。

【症状】

意识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等功能障碍,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类。

【疗法】

配穴方一膏肓俞、百会、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隐白。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取气海、关元、隐白三穴各灸15~20壮。多1次即效。②用艾炷隔盐(或姜)灸,在神阙灸5~10壮。③用艾条熏灸,在百会、膏肓俞各灸30分钟,4小时重复1次。④用温针灸,在气海、关元、足三里各灸15~30分钟,每日灸1或2次。

主治:昏迷。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昏迷属危重症候,必须迅速送医院抢救。在抢救中如能配合艾灸,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配穴方二百会、关元、足三里、隐白、人中。

灸法:用艾条雀啄灸,取百会、关元、足三里、隐白等穴用艾条雀啄灸各灸15~30分钟,同时指掐人中5分钟。一般多1次苏醒。

主治:昏迷。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多效。

配穴方三①百会、神阙、人中、膻中、大陵、十二井;②百会、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太溪。

灸法:上列两方,随证选用,按法施灸。①用艾条无瘢痕灸,每次取3~5穴,各灸5~10壮。而虚证灸各穴不计壮数,灸至脉回汗止为度。②用艾炷隔面灸,实证每次取3~6穴,用黄豆大艾炷各灸5~7壮。③用艾炷隔盐灸,用食盐填平脐窝,虚证再上盖蒜片,用黄豆大艾炷灸5~10壮。④用艾条温和(或雀啄)灸,每次取4~6穴,各灸20~60分钟(紧急无艾条时,可用香烟头代替)。虚证则灸至脉回汗止为度。

主治:晕厥。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艾灸治疗晕厥效果很好。灸时患者平卧,取头低足高位,松解衣扣,做好保暖。如因低血糖、脑血管痉挛等引起晕厥,应送医院抢救治疗,或配合艾灸治疗。

休克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与中医的厥脱、亡阴、亡阳相类似。属危重症候,如不及时抢救,很快危及生命。

【病因】

多因感受温热邪毒,内陷营血;剧痛、惊恐;汗、吐、下、失血、失精、中毒及久病、劳倦等因以致心阳衰微,心阳不振,使气血循环障碍,从而导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气机逆乱所致。甚则亡阴、亡阳,阴阳离绝而死亡。

【症状】

休克。早期精神淡漠,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心悸气短,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全身无力,脉搏细弱。继则血压下降,口渴,尿量减少,神志不清,脉搏细速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取关元。

灸法:用艾炷无瘢痕灸,取艾炷灸关元10~17壮,待症状显著减轻、神志转清后,复灸6~7壮,以巩固疗效。

主治:过敏性休克及出血性休克。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本草纲目》“艾灸关元,能回绝气”,“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足见与“脐下肾间动气”相联系的关元穴,配合艾灸,相得益彰,不但能治诸虚百损,且能扶阳固脱。所以,临床多年所灸治出血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病例,均获痊愈。

配穴方二百会、神阙、关元、足三里、涌泉。

灸法:用艾炷灸或艾条灸,可不计壮数和时间,以灸至脉回汗止为度。

主治:休克(寒厥、脱证)。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艾灸对治疗休克有一定作用,可作为抢救休克的辅助措施之一。

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是指全身或局部(如手足、头面部等)出汗过多。醒则汗出为自汗,睡则汗出为盗汗。

【病因】

多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所致。亦可因情绪波动(如恐惧、惊吓等)或体虚等因所致。古谓:“自汗阳虚,气虚为多,盗汗则属阴虚,阴虚火旺为多。”

【症状】

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则自止为盗汗。或遇精神紧张时汗出尤甚。病多缠绵难愈。

【疗法】

配穴方一取左阴郄穴。

灸法:用艾条熏灸器灸,灸至5分钟后,灸至感觉自阴郄穴沿手少阴心经上传至心前区;20分钟后,阴郄穴处无感觉,而心前区则感热如火灼,约40分钟,此感消失而停灸。

主治:自汗。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屡用效佳。灸1次即愈,再复灸1次,巩固疗效。

配穴方二气海、关元、复溜、阴郄。

灸法:用艾炷无瘢痕灸,在上述穴位以药用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壮。每日灸1次,至汗止为度。主治:自发性多汗症。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中医虚劳、血虚、血证范畴,是血液携氧功能不足为共同表现的一类血液系统疾病的总称。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病因】

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与心脾肾三脏功能正常与否有关。主要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心、脾、肾三脏虚弱或功能失调所致。或因饮食摄入不足,营养缺乏;或久病体虚,失血过多等因所引起。

【症状】

身倦体疲,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四肢麻木,月经紊乱,或闭经,甚则晕厥。

【疗法】

配穴方一大椎、心俞、足三里、关元、膏肓俞。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在上述穴位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久灸效佳。

配穴方二大椎、脾俞、肾俞、肝俞、关元俞、曲池、气海、关元、足三里、箕门、地机、血海。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5~6穴,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温和(或悬)灸,每次取5~6穴,各灸10分钟,每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

配穴方三脾俞、肾俞、肝俞、膏肓俞、关元、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或雀啄)灸,每次取5~6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归脾丸灸,每次取5~6穴,取归脾丸切薄片,将药片置于穴位上,艾炷放在药片上,点燃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贫血。

附记:笔者经验。应坚持治疗,耐心施灸,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若能配合药物内治,则效果更佳。

便秘

便秘又称功能性便秘或称习惯性便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以老年性便秘居多。

【病因】

多因排便动力缺乏或津液枯燥所致。如年老体弱,气血双虚,津液不足,肾阳虚衰;或忧愁思虑,情志不畅,日久伤脾,脾运功能低下;或多食辛辣厚味,胃肠积热;或饮食太少,水分缺乏,食物缺少纤维素;或多次妊娠,过度肥胖,分娩后缺乏定时大便习惯等因素,皆可导致便秘。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

【症状】

大便秘结不通(2日以上排便1次),时发时止;或干燥坚硬,状如羊屎,中医一般分为热秘、寒秘、气秘、血秘、虚秘。前2种多为实秘,后3种多为虚秘。

【疗法】

配穴方一取天枢(双)。

灸法:用温针灸,每穴温针灸4节段,每段艾条长2.5cm。时间约为20分钟后起针,再过30分钟左右排便,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老年习惯性便秘。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针灸疗法》。用此法治疗33例,结果27例痊愈(大便通畅,且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4例有效(治疗过程中大便通畅,治疗后不复发),2例无效(治疗过程中大便通畅不超过3天)。

配穴方二脾俞、胃俞、大肠俞、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神阙、肾俞。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4~6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5~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蒜灸,每次取3~5穴,每穴用中、小艾炷灸3~5壮,每日灸1次,3~5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日。

主治:便秘。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

配穴方三主穴:支沟、天枢、神阙、大肠俞。配穴:虚秘加脾俞、胃俞、足三里;冷秘加肾俞、关元俞、气海俞。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4~6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7~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姜灸,取食盐适量,填平脐窝,在神阙穴上置0.3cm×0.3cm的姜片,再在姜片上置艾炷,点燃施灸,连续灸5~7壮,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次,5~7次为1个疗程,至大便通畅为止。③用艾炷隔蒜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灸1次,3~5次为1个疗程,至病愈为度。

主治:便秘。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有效。

配穴方四①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支沟、足三里、三阴交;②肾俞、关元俞、大肠俞、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太溪。

灸法:①用艾炷隔蒜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次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日。多用于虚秘。②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日。多用于虚秘、冷秘。③用艾炷隔盐灸,取食盐适量,填满脐中,再覆盖姜片后,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各灸5~10壮,或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多用于冷秘。④用温针灸,每次取3~5穴,各灸3壮(或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多用于冷秘。

主治:便秘(虚秘用方①,冷秘用方②)。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屡用效佳。

预防便秘:防治习惯性便秘,可在天枢、气海、上巨虚穴采用艾炷或艾条温和灸;防治老年性便秘可在气海、支沟、上巨虚穴采用艾炷或艾条温和灸。经常施灸,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