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玩意儿之断璧零圭:名玉离奇历史传奇
1374000000016

第16章 不遇之珍(15)

吴起就在楚王身边推磨,来回绕。

原本想这样那帮贵族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但是谁知道这帮人脑子里盛的都是豆浆,一个个混不吝,什么都不顾了,冲着楚王尸体的方向一通乱射。结果吴起当场就死那儿了。吴起躺下了,楚悼王也成了刺猬了。

后来太子肃王继位,头一件事就问,是谁当时朝父王尸体射箭来着,给我站出来。

底下这帮人真听话,呼呼啦啦全站出来了,敢情都射过。

得了,没别的,拉出去都给毙喽。

等于说这帮人就比吴起晚死了几天,早知道当初何必费那劲呢。

楚悼王死了,吴起死了,吴起的改革也随着他们的死亡而渐渐失效了。

所以总的来说,吴起变法是失败的变法。

燕国因为国君禅让权力给国相子之,搞得燕国差点成为在战国七雄里头一个Saygoodbye的国家。

都什么年代了,国君还搞禅让,这明显是胡来,历来治国都没有这么干的。

子之只一个很有心机而且很有野心的人,但是,他的野心由于这种倒行逆施而引发了一场□□。

国君禅让了,那太子怎么办?接班人的梦想落空了,我是太子我恨谁?我横不能恨我爹吧。

我当然是恨子之了。小丫挺的,都是你这孙子怂恿的,要不然我爸不至于的,我恨不得把我这一腔血都泼你丫脸上!

太子率大将军起兵对抗子之。

终于,在子之和太子的“折腾”下,燕国经过了这一番“轰轰烈烈”的内战之后,成为了七雄之中最弱的一个。

此时此刻,齐宣王趁虚而入,攻破燕都,燕国元气大伤,虽然没有彻底亡国,但是它再也没有力量参与争霸了。

这就是战国历史上的“燕国子之之乱”。

齐国任用过邹忌、孙膑,国势比较强,但它的位置最靠东,和秦国不会有直接的冲突,另有韩、赵、魏作为屏障,所以是相对最安全的。

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大体上应该算是成功的,但是魏国和韩国毕竟综合实力不行,尽管变法图强使国力提升,但是仍不能和齐、楚等老牌大国放在一个平行线上去衡量。

这两国的变法能保证它们始终位列于战国七雄当中而不被PK出去,但是他们没有能力单独抵挡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大国。

在原来的“三晋”之中,只有赵国异军突起。

在早先,赵国就实力来说,可以和韩、魏两国相提并论,但到了后来,赵国就不局限于诸侯国中的二流角色了,它要突破瓶颈,上升到新的高度。

这跟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有着莫大的联系。

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在位),是赵国的第六个国君。

他在位的期间,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北方的胡人每每来到中原小规模骚扰掠夺的时候都是来去如飞,一边跑一边射箭,进攻极其敏捷,灵活机动,我们的重装车兵与步兵攻击他们就好像狮子对跳骚一样的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