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但是不知道从哪儿“下家伙”。
经过研究,赵武灵王发现了几点我们与少数民族不一样的地方。
兵种上比较,我们是步兵、车兵,对方是骑兵,骑兵占优势;服装上比较,我们是宽袍大袖,跑急了能自个儿给自个儿绊一跟头,对方是小衣襟,短打扮,轻装上阵,运动自如,短衣占优势;装备上,我们倒是很先进,但是光装备先进也不足以很高效地对抗胡人。
怎么办?
跟他们学吧。
赵武灵王这一点很坚决,吸取胡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他的这种态度非常宝贵,不因为胡人如何,便瞧不起他们,什么都一概否定,我们可以在战术上重视他们,毕竟胡服骑射对于战争非常有效,向对方看齐,然而,在战略上仍然蔑视他们,比如,依然叫他们蛮、夷、戎、狄。
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在赵国,把胡服骑射的改革自上而下彻底渗透了一遍。
后来,继赵武灵王之后,赵惠文王启用廉颇、蔺相如、赵奢等人才辅政,赵国的强大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没有因为权力的交接而出现倒退。
基于“文武”两代赵王的领导,赵国的实力强到尽管国土紧靠着秦国,也不会因此而惧怕,相反,秦国由于赵国有廉颇和赵奢这样的大将而不敢轻易发兵进攻赵国,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可以说,赵国此时具有钳制住秦国的强大国力,也就具有了蔺相如得以施展他“璧玉外交”的潜在支撑。
这也就是秦国不敢轻易伤害对秦王如此“放肆”的蔺相如的最大原因,谁让他背后有一个强大的赵国,否则的话,蔺相如估计都死几十回了。
赵国“大出血”
所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秦国毕竟灭掉了六国,这里面当然包括赵国,不管赵国曾经多强大,最后也是被灭的。
秦灭赵之后,那块和氏璧一直被秦国耿耿于怀,这次连赵国都被灭了,那么那块璧毫无悬念,就归了秦国。
那么有的人就很想知道,之前赵国那么强,那么它是怎么被灭的呢?
也许是一件什么突如其来的事件,让赵国一下子弱了下去?或者是秦国突然一下变得更强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应该说,两者都有。
先说头一个。
赵国赵武灵王时期,可能是觉得自己已经强大到超过秦国了,所以他估么着秦国能在他在位时期被赵国灭掉,当然这是他自己估么的,实际上呢?六个国家联合起来都灭不了秦国,顶多是能勉强顶住秦国的进攻,就这种程度。
赵武灵王所谓“灭秦”的想法给我们提供的唯一信息就是:赵国很强大。
要说当时有过灭秦的想法的也不只赵国一个国家,还有一个楚国,楚国这时候可了不得,越国被他灭了,整个南方基本都被楚国划拉过来了。说来也奇怪这个楚国貌似脾气不好,而且是一直不好,打一开始分封,封子爵心里不服,自我称王,以后谁提这事儿我抽谁,后来又装模作样地找周定王问鼎,他什么意思啊,本来的,一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就发现楚国怎么那么大个儿啊,就这,为什么还那么不老实呢,不有这么句话么,叫财大气粗啊,财大才能气粗呢,那么说只有有钱人才气粗吗?也不尽然,不还有穷横的吗,这世界你看看,有钱的财大气粗,没钱的见天儿穷横,社会很“美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