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上部)
13654700000004

第4章 《金岛集》

~1904 法国~

Hundreds of flowers, starry night, the earth peacefully asleep, she is like a flash of lightning, like a whirlwind, fly like an elf toward the three st. Mary. She flew over the beach, fly through the jungle. The wind can't block her way, when the thunder clapped her don't rest, fell to climb up, stand up, is to climb, also want to climb to the destination.

百里花香,星光灿烂,大地宁静地安睡,她像一道闪电,像一阵旋风,像一个精灵朝着三圣玛利飞去。她飞过海滩,飞过丛林。风不能挡住她的去路,雷鸣电闪她不休息,倒下了爬起来,病倒了站立起,就是爬,也要爬到目的地。

“获奖理由”

“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名人小记”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

不是每位伟大的人物都拥有一场痛彻心扉的遭遇或者一户无法挽救的家庭;不是每件旷世之作都必须饱含悲痛的感情或者离别的思念。伟大的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就是这样一位上帝的宠儿,他验证了这一事实。

1830年9月8日圣母日这天,他出生在美丽的普罗旺斯小镇马雅那村庄,一户富裕的农民家庭,他是父亲二婚的妻子所生,一出世就被父母宠爱。就连他出生的日子也好像是上帝特意的安排。

米斯塔尔就生长在这样秀丽的环境和淳朴的乡土风情之中。在他的眼中,世界就是这样绚丽多彩的,或许他从来也不觉得彩虹有多美,因为他每天面对的景色不知道要比彩虹美上多少倍呢!由于生活在这样的乡村,他从小就跟随父亲游走在田间,所以对田间的农活非常熟悉。他的父亲索朗弗瓦是位非常优秀的农人,带着心中的信仰热爱着生活和习俗。他的母亲更是对米斯塔尔给予了全部的心血,在他还小的时候,母亲就给他唱古老的歌谣同时也按照当地传统的教育培养着他。

米斯塔尔全心全意地热爱着这片土地,五彩的农作物、简单质朴的建筑、娇嫩摇曳的橄榄树…在别人都在因为得到新的玩具而欢喜的时候,他却在麦田里面采摘各种美丽的蝴蝶花。

他在马雅那村子兴办的学校上过学,后来又在圣米歇尔·德·弗里戈莱寄宿学校、阿维尼翁的米勒寄宿中学和迪比伊寄宿中学就读,在此期间他遇到了后来成为著名奥克语作家的教师鲁马尼耶,也就是这场相遇成就了伟大的米斯塔尔。

时光如梭,1851年,年轻的米斯塔尔获得艾克斯法学院学士学位,他的父亲却已经双目失明。于是他再次回到了那座出生的小村庄,一边照顾父亲监视农活,一边潜心开始了创作,《米洛依》这首长篇田园诗成为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处女作。

1854年,米斯塔尔与志同道合的教师鲁马尼耶以及欧巴内尔等七位普罗旺斯有志诗人,共同组成了“菲列布里什协会”,“菲列布里什”在奥克语(普罗旺斯语)中译为“作者”,随之在当地掀起了一场文学运动,立志宣扬和捍卫普罗旺斯民众文学和地方文化风格,打破法兰西和巴黎百年来的垄断和约束,这样的禁锢是时候该挣脱了!

而后,父亲去世,母亲被几个同父的兄长赶了出来,这可能是米斯塔尔一生经历的最痛苦的两件事情,也使他终生难忘。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蒙蒙亮,亚伯拉罕便起来,拿起面包和一只羊皮水袋,放到了夏甲的肩上,把儿子给她,便把她赶出门。”

年轻的他已经决定将献上一生的时间来捍卫伟大的普罗旺斯文化,他钟爱这片土地,钟爱这里的人,也钟爱这里的风景。由于他的努力和与生俱来的天赋,使他在质朴的乡间脱颖而出,荣获了第四届诺贝尔文学奖。他所掀起的地方文学运动,影响广泛,一直到二十世纪都未衰败。他所描绘的普罗旺斯更是给世界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向往的空间,至今仍成为不少人们心中最向往的地方,美艳不已。

他羡慕阿尔卑斯山区的那个牧人,羡慕牧人成为一位拯救普罗旺斯词语的伟大人物,成为一个光辉旧时代的代表,但是他忘了,那个牧人,或许就是他自己。

“内容梗概”

《米洛依》这篇长诗中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薰衣草茂盛的普罗旺斯,住着一位美丽如画的女子,她犹如一朵开在紫色花丛中的玫瑰,耀眼夺目,朝阳的映衬下,似乎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她的名字叫米洛依。在质朴的田园生活中,她是那般天真地与农民编筐匠万桑相爱,似乎一切的苦难与折磨都不足以撼动这伟大的爱情。

《卡朗达尔》里面讲了一位英勇的渔夫卡朗达尔,爱上了一位美丽的贵妇人,为了心目中的女神,情愿付出一切。不管爱情是否卑微,是否毫无结果,他都愿意为了她而战斗。

在米斯塔尔的一生中,他将美好写入诗篇,尽管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主人公也会遇到艰难险阻,但最终一定能拥有完美的结局。

“精彩赏析”

1876年,米斯塔尔出版了一部名叫《金岛集》的诗集。这是米斯塔尔积累多年的心思,尽管创作时间的不同使诗集中大部分的诗篇都得不到统一归纳,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米斯塔尔追求理想主义和追求幸福的主题上是完全统一的,同时体现了他为捍卫普罗旺斯文化不屈不挠,毫不松懈的精神。

诗集中收录了很多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有歌谣、浪漫曲、梦幻诗篇还有幽怨诗等;诗文的内容也涵盖了祝福、感恩和感动等情感,并且按照当时所崇尚的分类方法,在形式上、音节韵律上也都有所体现。

《金岛集》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就是《米洛依》。这部长篇诗歌同样也是诗人第一次尝试创作长诗而酝酿的结晶。《米洛依》是一首质朴简洁的田园长诗,共十二章节,耗时七年才完成。

在那个芬芳简朴的小镇,人们任意追求着幸福。女孩米洛依生长在这个城市的惊艳就犹如普罗旺斯坐落在世界的西方角落一般。鲜红的玫瑰盛开在这片温馨的紫丛中,突兀得就像那电影中的主角般,整个世界全是她,只有她。

如此美艳的她自然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的,她爱上了那位年轻的万桑。她生在富裕农场主家,天生就是迷人的姑娘,而万桑却是穷苦编筐匠昂布鲁瓦兹的儿子,他们生活艰苦,靠着在米洛依父亲的农场做工赚取些微薄的生活费。晚上,万桑与米洛依坐在农场的小院里,米洛依安静地望着星空听万桑讲述神奇的故事。如果他们这样简单的生活下去,也许要幸福得多,但是故事的结尾不可能这样结束。

米洛依想念万桑,想念他站在桑树下健壮的身姿,想念他坐在星辰下为她讲故事。米洛依也想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且这样决定了。

万桑在心底深深地暗恋着米洛依,这样美丽善良的姑娘谁会不喜欢呢?可是,自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在爱与不爱之间,必须有选择。

那该是个怎样的采桑日啊,借着空气中的氤氲,他们相互表白了爱意。年轻人就是有这样的好处,敢爱,敢不顾一切。

米洛依的父母同样有自己所追求的幸福,替女儿追求好了所谓的幸福。他们为女儿米洛依的婚姻做了打算,接待了三位仰慕米洛依的求婚者,他们分别是:当地富有的牧场主阿拉里,牧马人维兰、斗牛驯养人乌里阿斯。米洛依心中已有所属,怎么能在这仙境般的沃土上让纯洁的爱情受到玷污?米洛依很坚决地回绝了这三位求婚者。

不管是前来求婚的三位,就算是十位或者更多的人来求婚,米洛依还是会选择拒绝。但是追求者乌里阿斯好像并不这么想,他嫉妒万桑,求婚不成的他始终无法想通王桑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米洛依对他如此迷恋?他袭击了万桑,却被万桑打倒在地。万桑并不想伤害他,正打算放了他的时候,他用钉耙刺伤了万桑,不幸的是他一不留神儿被罗纳河吞没了。

身受重伤的万桑痛苦地躺在荒野之中,被三个小猪倌救起。米洛依心疼地带着他来到了塔旺山洞,企图求助女巫治愈万桑。万桑因为米洛依的痴情而感动,决定娶她为妻,于是就让父亲去米洛依家求婚,却被米洛依的父亲一口拒绝。米洛依绝望之际,决定离开家乡去恳请海上诸位圣母来帮忙。文中这样写道:“百里花香,星光灿烂,大地宁静地安睡,她像一道闪电,像一阵旋风,像一个精灵朝着三圣玛利飞去。她飞过海滩,飞过丛林。风不能挡住她的去路,雷鸣电闪她不休息,倒下了爬起来,病倒了站立起,就是爬,也要爬到目的地。”

她是多么的坚定啊!她像一道闪电,像一只精灵,代表着爱的希望,穿过丛林,越过海滩。谁也不能阻止她的去路,就算是电闪雷鸣也不可以。就这样飞奔去,朝着圣母的方向,朝着爱的方向,倒下了就爬起来,病倒了站立起来,就是爬也要爬着去。

爱情对于她来说,就是这样重要!眼前的科罗河、达卡马尔格都不是困难,只有心中的向往才是生命的真谛。一路上,她体会、见证了整个普罗旺斯的风光民俗,山川河流,宗教习俗,最终她晕倒在酷热的卡玛格,但是她依然被内心的坚定力量所支持,拖着自己筋疲力尽的身体挣扎着来到了圣龛所在的教堂并且死在了万桑的怀抱之中,三圣玛利亚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显灵了,这或许就是最后的幸福吧。

这首长诗刚一发表,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也为之一振。七年以后,米斯塔尔又发表了一篇名为《卡朗达尔》的长诗。如果说《米洛依》是为了歌颂普罗旺斯农民生活的诗,那么《卡朗达尔》则是通过大海、丛林等绝美的画面,将水面上楚楚动人的景象展示了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卡朗达尔是位英勇的年轻渔夫,这天,他在山上瞧见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那位拥有绝世容颜的美人是谁?为何她的侧脸让自己动心?卡朗达尔觉得自己无法呼吸,他知道自己爱上了她,以至于无法自拔。

勇敢的他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看到女子红艳的嘴唇和洁白的皓齿,卡朗达尔更坚定了对她的爱。她对他说,她叫艾丝泰蕾珥,出生在当时显赫的名门望族,在众多追求者当中,接受了塞夫兰伯爵的求婚。然而,就在婚礼的当天,艾丝泰蕾珥却发现了一个秘密:塞夫兰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个无恶不作的强盗首领!

美丽的小姐逃上了深山,在此与卡朗达尔相遇。卡朗达尔对她是一见钟情,为了赢得在她心中的地位,他完成了无数次冒险的活动,仅仅是为了获取各种珍贵的礼物送给她。美丽的艾丝泰蕾珥经常开导他别那么尽力,因为就算他再怎么努力也不及祖先们的光辉事迹,财富之类的东西更是不值得一提。

在艾丝泰蕾珥的鼓励下,他开始从事正义的事业,打败了当时著名的土匪魔怪马尔科,使普罗旺斯在暴虐的统治下解放了出来,从而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深切爱戴。塞夫兰伯爵在城堡中设下陷阱,并对卡朗达尔进行利诱。英勇的卡朗达尔不为所动,塞夫兰一怒之下,把他关进了黑牢。

卡朗达尔冲破了多重阻碍,越狱逃回了山上,在艾丝泰蕾珥的鼓励下,与追上来的塞夫兰展开了决斗。最后,塞夫兰和他的土匪们都死在了他们自己点燃的大火之中。在这场充满爱与信念的战斗中,卡朗达尔胜利了!

理想主义是米斯塔尔的艺术特色,他一生为了复兴本土文化和风俗而努力着。长诗《米洛依》、《卡朗达尔》也因为深受当地人的喜爱而名声远扬,之后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古诺将《米洛依》改编成了歌剧,马勒哈尔也将《卡朗达尔》改编成了歌剧搬上舞台。

十九世纪的米斯塔尔,像太阳一般将光芒洒向了多彩的普罗旺斯,而借着他的诗又播撒在世界各国,给很多人的心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畅想。

作为理想主义派的艺术,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典范,汇集繁华与质朴的双重特色,为故乡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正是因此,米斯塔尔成为了第四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将生命献给了文学与故乡。正如他在给大诗人拉马丁献上作品《米洛依》的时候题词那样:“我将《米洛依》奉献给你:这是我的心与魂,这是我岁月的花朵,这是一个农夫献给你的一串葡萄,带着它的全部叶蔓。”

诗人米斯塔尔,他就是上帝的宠儿,为了美丽的普罗旺斯,献上了心与魂,献上了岁月的花朵。

“名家点评”

作品犹如一座高大不朽的纪念碑,用以荣耀他所钟爱的普罗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