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美丽的敦煌
13637100000071

第71章 维护国家统一的将军一张议潮

张议潮是唐代敦煌人。唐朝末年,他领导沙州人民起义,推翻了吐蕃奴隶主长达一百余年的残酷统治,收夏了河西十一州及安西都护府部分州县,主动上表称臣,不搞独立。为此,唐王朝任命他为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归义军节度使、营田处置观察使,全权负责河西地区的管理和经营。

千里河西走廊,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是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富庶之地。唐王朝统治前期,曾在这里大开屯田,并且设置八牧监,养马达30万匹,政治、经济和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吐蕃,是藏族古王朝的名字。这个奴隶制政权当时辖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对河西走廊虎视已久,垂涎欲滴,经常骚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中原爆发了“安史之乱”。唐肃宗忙召回戍守河西的军队到内地去平叛。吐蕃乘河西地区空虚,出兵占领了这块地方。

广大河西地区在吐蕃奴隶主的残酷统治下,经济、生产停滞不前,文化、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各族贫民皆为奴隶,整个河西暗无天日,一片荒凉破败景象。沙州汉族富户张议潮,自小就对奴隶主惨无人道的暴行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决心推翻吐蕃贵族的统治。于是,他暗中广结英雄豪杰,发动汉族人民进行起义准备。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吐蕃统治集团发生内讧,相互争权夺利,难以顾及沙州。张议潮认为时机成熟,决定在沙州城起义。他率众举起义旗,万人响应,沙州人民纷纷参加义军。吐蕃守将见人多势众,那敢交战,便弃城逃命去了。起义军顺利地占领了沙州城。不久又攻下了瓜州。占领瓜州后,在张议潮早就有的“阴结豪英归唐”的思想指导下,立即派了十队使者,携带十份同样的表章,分十路奔赴长安报捷,以示对唐王朝的忠心。

张议潮兵分两路作战,向东进兵攻打肃、甘等州,向西收取伊、西等州,形成了以沙州为基地的防御使军府,把吐蕃的残余势力逐至星宿岭以南。至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议潮先后收复了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岷县)等十一州,并派其兄张议谭,携带十一州版图户籍去长安觐见。皇帝大喜,下诏建河西十一州节度使于沙州,封张议潮为节度使,兼十一州观察使,称其军为“归义军”。不久改为大唐归义军节度使,管理十一州的军事政治事宜。至此,整个河陇地区又重新回归到大唐王朝。

公元866年,张议潮遗部将攻克了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地,使继绝了百年的东西交通旧道——丝绸之路得以畅通。公元867年,张议潮奉诏入朝,官拜右神武统军,封万户侯,赐宅田留居京师。公元872年,张议潮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保。

张议潮收复河西后,首先彻底清除吐蕃奴隶主统治遗留下来的落后制度和生活习惯,全部改为唐制汉风,使河西人民“人物风华,一同内地”。其次是兴修水利,整修农田,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三是恢复了中断百年的丝绸之路,使内地、河西地区和西域各国的经济交流日臻频繁。

张议潮领导的沙州起义和以后对河西地区治理的成绩,不仅是对维护唐王朝国家统一建立了不朽功勋,而且对当时河西地区的人民做出了特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