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美丽的敦煌
13637100000028

第28章 党水北流

滚滚湍急的党河水,在冰川雪峰的祁连山中汇聚一起,气势汹汹地劈开山岭,踢开巨石,一泻千里,冲出戈壁,如同一条蜿蜒的巨蟒,奔向北面的敦煌。流入纵横交错的渠道,好似丰腴的乳汁,潋滟平缓地流进阡陌田畴,使荒漠变成了绿洲,绿树挡住了风沙。肥田沃土,粮丰棉白,瓜果飘香。

党河,自古以来就是敦煌的母亲河,是戈壁绿洲的生命之源。

她发源于祁连雪山之中,为疏勒河水系之一。见于史书记载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自有人迹涉足以来,一直是敦煌大地的命脉。历代,党河虽分十渠灌溉农田,却难以控制。每逢夏季山洪暴发,洪水如脱缰的野马咆哮而下,常常冲毁村舍,吞噬良田,卷走庄稼,损失惨重。解放后兴修水利,不仅渠道面目一新,还修建了党河水库。

党河水库距县城40余公里。溯党河古河床西上,沿着笔直的阳关大道,驰过浩瀚的戈壁,当来到界线分明的鸣沙山和青石山的接壤之处,一片烟波浩渺、鳞光闪烁的景色便展现在眼前。只见群山拥簇,形势峰虮,峰回路转,河道弯环。从南涌来的党河水被气势宏伟的水库大坝拦腰斩断,萦回于两山广壑之间。烟波万顷的水面倒映着四周灰褐色的山峦,倒映着大坝轩昂的倩影。坝顶建有凉亭数座,供游人赏景休息。

从前,党河叫作玉女河,据说是玉女仙子开出来的。又叫都河,意为堵不住的河。

相传玉女仙子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因为性格倔犟,不守天宫戒律,好四处游玩。父皇一管教,还出言顶撞。便被玉帝罚她到祁连山冰宫修身养性。临行时,她要了一匹白马作伴。

玉女可美丽了!头发像墨玉一样黑亮,眼睛像泉水一样清澄,皮肤像乳汁一样鲜润。她穿着白云做的衣裙,戴着阳关玉做的首饰,骑在白马上,真是一位晶莹如玉的仙子。她在祁连山冰宫住下后,除掌管冰川雪水外,骑着白马无拘无束地到处游玩,十分快乐自在。有一天白马独自出来吃草,被狗熊咬伤,多亏一位白发老人搭救,才使白马伤愈无恙。玉女仙子找到白马后,为报答救马之恩,赏老人金银财宝、珍珠玛瑙,都被谢绝了。原来老人只求玉女仙子消融祁连雪水流到敦煌浇灌农田,解救百姓苦难。

玉女仙子为难了。因为祁连雪水是天上圣水,不准人间受用。

但她转念一想,敦煌百姓饱受无水干旱之苦,我岂能袖手旁观?于是,她骑上白马,发号施令,让千沟万壑的雪水于三日之内在北山口汇合。

山神前来劝阻,玉女不理。他忙上天禀报玉皇。玉皇知道玉女的倔脾气,就是降旨也不会听的。便给山神一把黄沙、一块青石,令他立即返回去堵水路。

山神匆匆赶到下界,见玉女骑着白马在前引路,汇集成河的大水在后跟随。顺着陡峭的山坡波浪滚滚,向北奔去,距敦煌还有一半路程。他急忙在水前将黄沙一扬,化作大沙山堵住河水去路。玉女仙子只得拐弯向西奔去,要绕过沙山。因此,党河上游的这一段是东西走向。

山神见玉女仙子领水绕过沙山,勒马又向北拐去,忙抛下青石,化为一座青石山堵住了河水。玉女仙子见山神有意刁难于她,不由怒火顿生,扬起马鞭狠狠一甩,将青石山劈成两半,纵马引水驰过山峡,吓得山神发抖,无可奈何地走了。玉女仙子劈开的山峡,就是现在的党河口。水到此地,拐了个急弯,自南向北流去。党河水库就修建在这座山峡里。

党水北流,自古以来就是敦煌的一大景观。到了清代,河两岸绿柳成荫,芳草茵茵。宽阔的河水清波浩浩,舒缓流淌。两座木构大桥像彩虹一样架在党河上,人们常结伴游玩,驻足党河桥上,手扶桥栏,放眼蜿蜒的河流,欣赏“党水北流”的景象。

“党水北流”为敦煌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