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
13636000000063

第63章 清真寺

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为“麦斯吉德”(意为礼拜安拉的场所),也有称它为“白屯拉”(意为安拉的宅第)。在中国历史上它曾有“清净寺”、“清修寺”、“净觉寺”、“法明寺”、“真教寺”及“回教礼拜堂”等多种称谓。自明朝中叶以后,“清真寺”这一名称最终成为广大穆斯林对中国伊斯兰教寺院的专门称谓。穆斯林学者赋予它较为深层的哲理性注解:“清”指真主的超然无染,不拘方位,无所始终;“真”指真主的永存常在,独一至尊,靡所比拟。正因如此穆斯林视清真寺为清净、圣洁之地反映在建筑上除注重实用外,也格外讲究其外观和形式的精美与高雅。

清真寺基本上建在穆斯林聚居地,反映出中国穆斯林“围寺而居”的特点。从主要建筑设置上看它一般由礼拜大殿、讲经堂、宣礼楼、学房和沐浴室几部分组成。礼拜大殿均坐西朝东,是教众礼拜的场所。讲经堂是阿訇向“满拉”(也称“海里凡”)讲授经文的处所。清真寺多在礼拜大殿前建有南北厢房,讲经堂即设在北厢房。

中国早期的清真寺从外观造型上看,基本属阿拉伯建筑风格。

因穆斯林最早由海上东来,故唐宋时期的清真寺多建在东南沿海各大港口。元明以来中国清真寺开始较多地参考或仿照具有浓厚汉文化特色的建筑形式,表现出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趋势。这一时期,沿丝路东来的西域各族穆斯林居西北者众多,出现了许多穆斯林集居地,新的清真寺乃纷纷修建。这些清真寺基本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是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清真寺建筑的鲜明特点之一。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将伊斯兰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融汇贯通,把握住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法中的花卉,再加以几何图案、阿拉伯文字,乃取得了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

西北大多数新建清真寺在点缀细部或装饰外表时,很注意整体色彩的运用,多采用石膏花饰、油漆彩画、砖雕、木刻,以及小木拼合构件等,不仅内容丰富,色彩瑰丽,而且还以不同的技巧和手法,变化多端的图案纹样,以及多种装饰的综合利用,显示了现代中国清真寺独特的装饰风格。其中有些建筑装饰本身,如著名的河州砖雕,就是很精美的工艺品。总之,西北地区新建清真寺无论从平面空间布置、形体组合,还是绘画雕刻及外表装饰均显得形式多样,自由灵活,表明中国清真寺建筑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