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
13636000000028

第28章 四十五窟胡商遇盗

45窟为莫高窟唐代的代表洞窟之一。建于盛唐,覆斗形顶,主室西壁龛塑趺坐佛及弟子迦叶、阿难、观音、大势至和南北天王各立一身,此窟彩塑形如真人,写实性强,为盛唐彩塑之精品,北壁绘观无量寿经变一幅,南壁绘盛唐观音普门品。

居中为观世音菩萨画像,男身,有须髭,头戴化佛冠,像的=侧分别绘观世音菩萨三十三身及救苦救难的佛教故事,分别为:胡商遇盗、航海遇难、监狱、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等反映唐代世俗生活,民风民情等画面。其胡商遇盗这幅画面尤为引人注目。

一群高鼻深目、头戴白皮小毡帽、卷须浓染、身着圆领贯头号衫的胡商,他们赶着驮载丝绸等货物的毛驴行于山谷之中,突然从悬崖幽壑中窜出三个手持长钢刀的强盗,拦劫货物,令其将物品放下,他们不得不下鞍卸货,他们被吓得有的龇牙咧嘴惊恐万状、有的强作镇定、有的闭目双手合十、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连后面的毛驴也在竖耳嘶鸣。此画面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在丝调之路上往来于中亚、西亚客商们的艰难生活和危险处境。画面正中的上方有一大块说明该幅图画的文字,这文原是《妙法莲华经观音普门品》中的经文:“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音: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解脱。”

解脱之意在此即指受不到盗贼的侵扰,所有财物未被抢去,一切完好无损。此画作于开元、天宝之际,这时正值太平盛世。表明即使是太平盛世,丝绸之路上往返的客商们仍不太平,仍然充满艰难险阻,他们经丝绸之路所做的贸易金、银、财、宝等在路上仍然有随时被劫的可能。

“观音普门品”中所画的人物众多,构图紧凑,表现手法细腻,色彩鲜艳,至今保存完好。观音信仰是唐代敦煌民间主要信仰之一,她具有千手千眼,天下众生只要有求于她,直呼其“观世音菩萨”名号,便会应声而来,解救众生出于苦难,满足众生之所求,这是民间信仰观音菩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