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方大全
13631700000038

第38章 妇科(6)

〔方解〕桔红、甘草、半夏(二陈汤去茯苓)、香附、山楂等理气化痰消脂:当归、川芎、赤芍、莪术、元参、贝母、牡蛎、失笑散,活血祛淤、消症止痛;其中白花蛇舌草一味消肌瘤,虽苦寒而无伤胃之弊。全方活血祛淤、理气化痰消症止痛。俾气顺痰化、淤祛症消而痛止,此时再调经求子自当一举而功。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按语〕子宙肌瘤往往影响妇女的生育,导致不孕。《巢氏病源》说:“症痞之病其形冷结,若冷气入于子脏则使无子,若冷气入于胞络搏于血气,血得冷则凝,令月水不通也。”本病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如子宫增大,久不怀孕,月经不调,阴道不规则出血,痛经,腰痛等结合妇科检查、基础体温测定、内分泌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如B超、x线等作出诊断。治疗时采用扶正为先,或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并进,随症施治。本方是为症属血淤气滞、痰湿壅滞导致不孕者所设。

〔典型病例〕陶某,女,31岁,职工。1983年8月18日初诊。

结婚五年未育,形体肥胖,月经不调已有二年,周期缩短,一月二行,色紫暗伴血块:每次经行小腹疼痛较剧,拒按(妇检:子宫增大约二月孕,宫腔9.4厘米、腔内空虚,有高低不平感,宫体前位,右侧附件触及2.3×2.4厘米囊性肿块,活动差,左侧附件增厚);伴腰酸、纳差、脉弦涩、苔薄、舌边有淤点。诊为子宫肌瘤伴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不孕。症属血淤气滞、痰湿壅滞,治拟活血祛淤、理气消脂积。处以理气逐淤消脂汤,方用:炒当归、赤芍、制香附、元参、浙贝、炒川断各9克、炒枳壳、桔红、姜夏、生山楂、莪术各6克,牡蛎(先煎)、白花蛇舌草、失笑散(包)各12克、川芎3克、炙甘草3克,五剂。

9月20日复诊:上药服后腹痛减轻,近来带下量多、色微黄,无气味。治拟原法佐以清肝止带:炒当归、焦白芍、车前草、椿根皮、白槿花、红藤、元参、浙贝、炒白术各9克、炒淮山药、白花蛇舌草、炒芡实各12克、柴胡6克、川柏3克,四剂。

11月21日再诊:药后带止、经期渐准,量尚可,稍有小腹胀痛。仍以初诊方加减:炒当归、焦白芍、炒川楝子、炒元胡索、制香附、元参、浙贝各9克,白花蛇舌草、牡蛎(先煎)各12克,炒枳壳、姜半夏、桔红各6克,川芎、甘草各3克。七剂。

上方续服20余剂后腹痛减、症情稳定。经妇检宫体前位,正常大小,动可。B超检查:子宫肌瘤、囊肿均消失。后改服调经种子方数月至1984年6月25日来复诊,已孕五旬半,遂服保胎方届期而产。

按:该例患者既有肌瘤又有内异,且年龄已大久不怀孕,病情较为复杂,由于形体胖,素体痰盛、血淤气滞,痰湿壅滞,痰淤互相停滞经脉久而成瘟,阻滞冲任,胞脉闭塞,精卵无以相交故而不孕。

朱丹溪云:“肥盛妇人,禀受甚厚,恣于酒食经水不调不能成孕,以躯脂满溢,湿痰闭塞子宫故也。”祖国医学历来认为痰湿亦是造成不孕症的常见病因病机。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稍有体会:此型病人形体日趋肥胖,短时间内腹部脂肪增厚,手指手掌由纤细变粗厚,白带量多、常感懈怠、脘闷、困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或弦滑。妇检:输卵管不通者居多。鉴于不孕者常情志郁结,笔者认为治疗此型不孕症时,除化痰消脂外,还应舒肝行气为宜,常选用白芥子、生山楂、云苓、半夏、旋复花、苍术、青皮、当归、川芎、路路通、八月扎、柴胡、香附、郁金、甘草等,其中生山楂调节血脂代谢失常,改变血管粥样变化,有明显去脂作用,用量宜大。若腹部凉,性欲淡薄者可加助阳药,诸如黄芪、淫羊藿、菟丝子、肉桂、附子、吴茱萸、紫石英、鹿角等;若输卵管不通者,还可加威灵仙、蜈蚣、山甲,还可用山甲、贝母、鸡内金研末服。

7.更年期综合症

7.1更年康汤

〔组成〕玄参10克丹参10克党参10克天冬5克麦冬5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5克当归3克茯苓10克浮小麦10克白芍10克元胡6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五味子5克桔梗5克

〔功效〕养心、益阴、安神、镇潜。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症见头晕头痛、焦虚忧郁、失眠多梦、精神疲乏,心悸怔忡,健忘、多汗、食欲减退、腹胁腰腿诸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

〔用法〕清水煎服。日1剂,1剂煎2次,分早晚温服。16剂为一疗程。

〔方解〕妇女绝经期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已竭,冲任失调,血不养心藏神,故出现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状。本方从天王补心丹化裁而来,选用了大队伍的养阴安神药物,其中,用生地、玄参壮水制火:丹参、当归、熟地补血养心;党参、茯苓以益心气;远志、柏子仁以养心神:天冬、麦冬以增阴液:枣仁、五味子之酸,用以敛心气的耗散;白芍、元胡、龙骨、牡蛎则用以镇摄心神,定悸:桔梗载药上行,以为之使。

〔加减〕本方适宜于因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或平素心气不足、不得下通,心肾不交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自汗不已,可加麻黄根;面颊潮红,可加丹皮、地骨皮;带下过多,可加海螵蛸、芡实;头晕眩加天麻。

〔按语〕更年期综合症,中医学认为这是由于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已竭,冲任失调所致。根据辨证的不同在治疗上概括为养心、益阴、安神、镇潜八字,可谓得其要领矣。综观全方,配伍恰当,凡妇女更年期的情志抑郁,心烦不安而不能自我控制,心悸不眠,低热少津,多疑善虑,甚至骨节烦酸,时似感冒头晕、头痛等征候群,本方有良好疗效。

〔典型病例〕郭某,女48岁,教师。1988年6月29日初诊。

患者3年来月经周期紊乱,断续无定期,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近年来要彻夜不眠,或稍瞑目则恶梦惊醒,心悸怔忡,经住院检查诊断为:心肌劳损,更年期综合症。妇检无异常。应用中西药治疗,症仍反复未愈。就诊时见神疲气短,失眠心悸,两目红丝,腰酸耳鸣,舌红瘦少苔,脉象沉细稍数。诊为妇人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辨证:心肾阴虚、冲任失调,治宜养心安神,益阴潜镇。投以更年康汤加龟板30克(先煎)、杜仲15克,每天1剂,两煎温服。1个月后患者二诊,诸症大见好转,效不更法,仍嘱前方,合服六味地黄丸,连服3月后顽疾霍然痊愈,精神焕发,判若两人。随访至今,经期已绝。历年体检,身心健康。

7.2清心平肝汤

〔组成〕黄连3克麦冬9克白芍9克白薇9克丹参9克龙骨15克枣仁9克

〔功效〕清心、平肝。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症见轰热汗出、心烦易怒、口干、失眠、心悸心慌等。

〔用法〕煎服汤药每天5剂,1剂煎2次,早晚温服。连续服药一个月为一疗程。

〔方解〕更年期综合症属心身医学范畴,其发病不但有生理因素,而且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临床许多病人常常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就会频繁发作,而且有些病人在其开始发病时常有家庭、生活或工作等因素引起情志不快或紧张等诱因。祖国医学认为,心主神明、肝主情志,心肝两脏在调节精神情志中起着主要作用,心属火、肝属木,木火之性皆易升发,汗为心液、火内灼,迫液外泄,肝火上炎,故轰热汗出,且以上半身为主,心悸心慌、心烦易怒,失眠均为心肝火旺,扰乱神明所致。因此,导致轰热汗出、心烦易怒,心悸心慌,失眠的病因病理是心肝火旺,针对这一病机及根据中医辨证,从心肝论治,以清心平肝为法,诸药皆人心肝二经,能清心肝之热,养心安神柔肝、敛阴除烦止汗,验之临床每收显著疗效。

使用本方可以下列诊断依据为要点:40岁以后或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出现阵发性轰热、汗出,或有心烦易怒,失眠、心悸心慌等症状:血清雌二醇(E2)水平低落,促性腺激素(FSH、CH)升高。

〔按语〕从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病年龄看,处于肾气虚衰的阶段,故其发病与肾虚有关。且心肝肾三脏互相关联,关系密切。心肾水火相济,肝肾乙癸同源。因此心肝火旺与肾虚有关系,本方不治肾而从心肝论治,并非舍本逐末。因为肾虚虽是本,但这是生理现象,自然规律不可逆转,只能推迟;心肝火旺虽为标,但为病理现象。因此,病本虽在肾虚,但治疗并不一定在肾,而应重在心肝,调整机体阴阳,使其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清心平肝法旨意亦在此。

〔典型病例〕张某,57岁。

绝经9年,病起8年。轰热汗出日10余次,以上半身为主。伴有心烦易怒、急躁、口苦、口干、心悸、舌淡脉弦。曾在外院服中药2月无效,于1987年9月来我院专科门诊,治以清心平肝。处方:黄连3克、麦冬9克、白芍9克、白薇9克、丹皮9克、山栀9克、生甘草9克。服药7剂,心烦好转,轰热汗出由10余次/日减少到3次/日。原方续进14剂,轰热汗出白天已除,夜间尚有3~4次。再以原方更进7剂,轰热汗出偶见于晨间,其余诸症悉除。

7.3开淤消胀汤

〔组成〕郁金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丹参30克川军10克肉苁蓉10克巴戟天10克

〔功效〕开郁散结,消肿除胀。

〔主治〕更年期特发性水肿,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心病等。表现为外形丰腴、肢体淤胖、早晨面部肿胀,手淤肿而无力,中午胸胁满闷,心慌气短、下午腰腿酸困,淤肿加重,尚有心中懊侬、善怒、善悲、善太息、五心烦热、面部烘热、烦躁出汗、头晕耳鸣,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其脉多沉细涩,亦可有弦、滑之脉象;其舌质多淡胖、苔白腻,或腻或微黄。

〔用法〕上方每周服6剂,水煎服。通常服用1个月可明显见效,治疗3个月左右淤胀即可消退。同时,要调情志,使之心情舒畅,并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宜食清淡食品。

〔方解〕首用郁金,既破有形之血淤,又散无形之气郁;佐以三棱、莪术之意,在于理气和血、化淤消积:佐以丹参、功同四物,既可助三棱、莪术活血祛淤,又可养血安神,佐以川军既可配合消积导滞,又可化淤散结;为防攻伐太过,损伤正气,配用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意在补益命门之火,以牡元阳温煦五脏。诸药合用,寓破于补,使之破而不伤正气,补而不滞经脉,补破结合。针对主要表现之病症可收到调补阴阳、开郁散结、消肿除胀之效效。

〔加减〕本方证虽临床表现较复杂,其发病总与气、血、痰、火、湿、食等六郁之邪与脾肾两虚密切相关,以全身淤肿、胀满为主要见症。如胁肋胀痛、烦躁易怒、腹胀暖气者,加柴胡、白芍、青皮、枳壳、半夏之类;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去川军,或改用川军炭;淤肿较重者,加山药、薏苡仁、茯苓、泽泻:神疲胸闷、心悸气短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者,加炒枣仁、柏子仁、何首乌:脘腹胀闷,纳食减少、嘈杂嗳气者,加砂仁、炒麦芽、鸡内金:头晕目眩者,加夏枯草、珍珠母、白芍、川芎、白附子:颜面潮红、五心烦热、烦躁出汗者,加知母、黄柏;舌有淤斑、行经腹痛、经下淤血者,加泽兰叶、川牛膝、桃仁、红花之类。

〔按语〕现代医学认为妇女进入更年期以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致机体调节功能难以适应而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的环路失调,使神经、精神、代谢等功能也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心血管、檀物神经系统失调,物质代谢及第二性征等方面的变化。该方作者经多年临床研究探索、发现本方证所表现症状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查尿17——羟、17——酮、血T3、T4等内分泌功能,多在正常值内的低水平范围,因此二者理论颇为吻合。故用于临床,收效亦颇佳。

〔典型病例〕鲁某,女,40岁,1988年6月29日初诊。

患者全身肿胀7年,加重2年。来诊时全身淤肿蹒跚,体重80公斤,肢体指压呈水肿样凹陷,但略有弹性,伴有腰腿酸软,动则汗出气短、失眠多梦,晨起腹泻,小腹发凉,经前面部发红、口唇紫绀、脉沉细涩,舌暗有淤斑、苔白腻。经做肝功、尿常规等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询及患者早婚,且孕4次,已做了手术切除,辨证为生育不节,冲任损伤、肾阴阳俱亏,不能温煦五脏、正气不足、血淤水停而为病。给予开郁消胀汤去大黄,加杞果、桑寄生、肉桂、白术、茯苓、泽泻、乌药等治疗20余天,月经来潮,虽仍量少色黑,但全身淤肿、口唇紫绀诸症显著减轻。在经期再予开淤消胀汤加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香附、白芍之类通经活血,腹冷便溏加吴茱萸、肉桂等调治3月余,淤胀诸症消失,月经正常,体重减至67.5公斤,恢复工作。

7.4益肾汤

〔组成〕沙参20克熟地20克山药20克枸杞20克菟丝子20克五味子15克女贞子15克桑椹子15克当归10克茺蔚子20克柏子仁12克夜交藤20克

〔功效〕益肾补阴、养血安神、滋水涵木、平肝潜阳。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常见月经异常(经期量不规则)、精神倦怠、头晕耳鸣、健忘失眠、情志不舒、烦躁易怒、心悸多梦、面部浮肿、手足心热、汗多口干、尿频、便溏等。

〔用法〕每天1剂,每剂用水800毫升,大火煮沸,慢火煎煮一刻钟,煎2次,1一天三次,空腹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