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方大全
13631700000037

第37章 妇科(5)

〔按语〕蔡氏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的痛经与通常痛经症有所不同:后者多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血排出困难所致,若淤血畅行或块腊排出,腹痛当即减轻或消失;而内异症的痛经并不因淤下轻减,相反淤下越多越痛,因为它的淤结不在宫腔,而在子宫肌层或其他组织内,排出无路。故治疗上应依据其病理特点,不能专事祛淤通下,而应采取促使淤血溶化内消之法,以达通畅之目的。

〔典型病例〕高某,36岁,工人。

每值行经,小腹剧痛,严重时可致数次昏厥,常因此急诊注射杜冷丁方得缓解。四周前作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行内膜囊肿剥离术。但一周前仍如期剧烈痛经昏厥,急诊来院请中医治疗。经前3~4天用内异1方,痛止或经净后改用内异Ⅲ号方(方药见下文)21剂。如上述周期法调治七个月后停药。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5内异Ⅱ方

〔组成〕当归9克牛膝12克赤芍12克香附9克熟军炭12克生薄黄9~60克丹参12克花蕊石15克血竭3克震灵丹(包)15克

〔功效〕活血化淤,止血定痛。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所致血崩。

〔用法〕在经前3~5天预先服药,藉以搜剔淤血,达到止血定痛的目的。

〔方解〕暴崩之漏通常以止血为首条,而内异症崩漏,如单纯用止血法则效果不显,盖因此症多由宿淤内结、阻滞经脉,新血不守,血不循经所致。故纯用炭剂止血,犹如扬汤止沸,往往难以应病。治此须谨守病机,仿“通因通用”之法,重在化淤澄源。以活血化淤药为主,特别是蒲黄一味,常据症情,超量用之,多则可达30~60克。蒲黄专入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血,故能导淤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痛,且善化淤止血、对本症经量多而兼痛经者尤为适宜。还常佐山羊血、三七、茜草等,以加强化淤止血之效。经净之后,遂取复旧之法,重在益气血之品调理,以固其本。

〔典型病例〕金某,30岁,未婚。

素有痛经史,10年来呈进行性加剧。1980年4月在医院行急性阑尾手术时发现两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左侧大8立方厘米,即做左侧卵巢、附件切除;右侧病灶小,且患者尚未婚,未作手术切除。因术后痛经仍作、妇科肛检:子宫右侧扪及一肿块,超声波探查示:右侧卵巢部位一肿块5×3×5厘米,来中医专科门诊就诊。时值经行,量多如注,且挟淤块,腹痛剧烈,二天后始缓,腰部酸楚,平素右少腹疼痛如刺,脉细紧弦,苔薄质偏红。治以化淤调经、拟内异Ⅱ方加减:炒当归9克、丹参6克、生蒲黄(包)30克、花蕊石12克、赤白芍各9克、怀牛膝9克、制香附9克、血蝎3克、川断12克、桑寄生9克,投药四剂,经量旋减,一周净(原需一旬),惟右少腹刺痛未除,兼下黄带。妇检:右侧附件增厚。遂处方:炒当归9克、丹参12克、赤芍9克、川牛膝9克、制香附9克、桂枝3克、海藻9克、炙甲片9克、皂角刺12克、干漆45克、血竭3克、莪术12克、败酱草15克、鸭跖草9克,经前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如法治疗十个月,痛经基本消失,经量正常,余症均减。妇科复查:宫体活动稍差、右侧宫底后扪及一鸽蛋大、质偏实的肿块,原医院超声波复查示:右侧卵巢部位囊性肿块,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4.6内异Ⅲ方

〔组成〕云茯苓12克桂枝45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皂角刺20克鬼箭羽20克石见穿15克

〔功效〕消症散结。

〔主治〕症瘕。

〔用法〕经净后,水煎服。

〔方解〕方内“桂枝茯苓九”(《金匮要略》)行气通阳、活血祛淤,再加鬼箭羽、石见穿、皂角刺等“其功专于血分”、“疗妇人血气”之品,其活血化淤、消症散结之效逾宏矣。

〔按语〕症瘕是内膜异位症患者共有症状,兼存于各种类型中,此为疾病之根本,以其形成是由于宿淤内结,本着“血实宜决之”之治则,故经净后服此方以活血化淤、消症散结乃不失澄本清源之本意。

〔典型病例〕李某,34岁,职工。

1984年因本症行右侧卵巢切除,左侧囊肿剥离术。三年后妇检及B超复查,均示左侧有4×3×3厘米囊性肿块。试用中医治疗,于经净后以“内异”Ⅲ方治疗三周,经前3天改服“内异”1方加花蕊石15克,震灵丹(吞)10克,7剂,共服药150剂。经量正,腹痛除。二次B超复查,均示左侧液性暗区缩小至1.5×1厘米。

5.不孕症

5.1调肝种子汤

〔组成〕广木香10克当归10克柴胡3克香附3克紫河车9克羌活9克益母草9克白芍9克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主治〕多年不孕、经期先后不定,经来腹痛、行而不畅,量少色暗、有小血块,经前乳房胀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舌质正常或暗红、苔薄白、脉弦。

〔用法〕水煎服。月经后第10~15天服本方4~6剂。

〔方解〕古有“调经种子”之说,每求孕育,调经是一个先决条件。《女科要旨》云:“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经水所以不调者,皆由内有七情之致,外有六淫之感,或气血偏盛,阴阳相乘所致,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之中。”本木香芳香浓烈、善开壅导滞,升降诸气,为行气止痛之要药;香附具有行气、调经、止痛之效,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柴胡疏肝解郁、理气调经,乃行滞气,疏利肝胆之良品;羌活体轻气浓,善行气分,能散能行,功彻上下,遍达肢体,为却乱反正之要药。以上诸药,皆为气病治疗之主药,是本方组成的主要阵容。益母草一味有活血调经之效,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留淤滞,与其名实相符也。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功在治本之意,紫河车禀精血结孕而成,此乃为调经还需肾气旺盛,任脉通、冲脉充盛,月事得以如期而潮的物质基础所设,从而具各孕育的功能。

〔加减〕本方适用于治疗肝郁:不孕症。实热加丹皮、山栀;虚热加知母、黄柏或生地、玄参;实寒加挂心、莪术、紫石英:虚寒加苍白术、川朴、枳壳;气虚加党参、淮山药、黄芪;血淤加桃仁、红花。

〔按语〕情志不舒,则肝失条达,气血失调,冲任不能相资,故多年不孕。本方以疏肝解郁、养血调经立意,其效果不言而喻矣。

〔典型病例〕王某,38岁,工人。

十年前曾生一小孩未活。此后即月经不准,通常40~50天来一次,每次持续7~8天,经量多,色黑如烟油:经前半个月乳房胀,衣不可近,腹痛:脉弦尺弱,舌红、苔白。治以理气活血、滋肾柔肝。处方:广木香10克、香附10克、柴胡3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桔叶6克、路路通6克、甘草3克。经服上方7剂,配之以坤顺丸,月经遂恢复正常,随即妊娠,足月生一女婴。

5.2输卵管阻塞不孕方

〔组成〕(1)口服方:柴胡10克枳实12克赤芍12克生甘草3克丹参30克三七粉3克(分吞)穿山甲20克麦冬10克皂刺10克路路通10克

(2)热敷方:透骨草30克川乌10克威灵仙20克肉桂1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当归2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

(3)灌肠方:丹参30克赤芍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枳实15克皂角刺15克当归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透骨草15克

〔功效〕舒肝理气,活血化淤,润管通管。

〔主治〕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多有不同程度的乳胀、小腹疼痛、经前腹痛等。

〔用法〕给药前患者均需在经后3~7天进行输卵管通畅试验,证实为输卵管阻塞的患者,然后给予中药治疗。治疗方剂包括口服、热敷、灌肠三种,连用至月经来潮为一疗程。其中,口服方每天一剂,经期停服。热敷方将其药共轧成绿豆大颗粒,装布袋内,滴入少许白酒,蒸40分钟,敷下腹部,再在布袋上面压热水袋保温,温度维持在40℃左右,约40~60分钟,每天一次,2日更换一袋,月经期间通常停用。

灌肠方每晚一剂,浓煎200毫升,保留灌肠,温度以39℃左右为宜,每天一次。每灌肠10次,休息3~4日。经期停用。

〔方解〕输卵管阻塞为导致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依据其临床表现,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具疏肝理气,活血化淤作用的四逆散为基础方进行治疗颇为适宜。同时根据造影所见,输卵管粘连、堵塞属淤血为患,又配用丹参、三七促使淤血消散、促进粘连松解,以利输卵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本方还配用穿山甲、皂刺、路路通等通管良药,使其透达输卵管炎症粘连、堵塞之区域,再加上麦冬养阴生津,能润能通,具有润管通管之效。

〔加减〕本方以肝气郁结,气滞血淤立意。如兼见下腹痛、黄带多、质稠气秽者加龙葵、蛇莓;经前乳房胀痛者加露蜂房、荔枝核:经期小腹冷痛或带多清稀、气腥者加鹿角霜、肉桂:输卵管积水者加大戟、庶虫、仙灵脾或荔枝核、泽兰:输卵管结核者加夏枯草、蜈蚣;子宫发育不良者加山萸、紫河车;面色苍白、舌质淡者加黄芪、当归。

另参照月经周期用药亦很重要,尤其是对合并黄体不健,亦即基础体温上升不良或黄体基础体温维持时间短者更为重要。每届月经中期应加用补肾壮阳之品,如鹿角霜、肉桂、紫河车等以提高黄体水平。在经前数日,冲任气血充盛,可重用活血化淤之品。经后气血较虚,需酌加补养药,如此顺从月经周期调理,既有利于调整或维护月经周期,又有助于输卵管的疏通,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按语〕本方经临床应用无不良反应,只有个别病人出现腹胀、肠鸣、便溏、尿频,一般经加用补脾益气药即纠正。还有极个别病人药后出现撕裂样剧烈腹痛,可能是由于药力通达输卵管粘连区域,使粘连松解所致。据临床观察,凡患者药后出现下腹剧痛的,大多见效快,疗程短。

另参合外治可弥补内治之所不及。以行气活血、散结祛滞药为主,辅以气味俱厚、通经走络、开窍透骨、软化粘连组织之品,组成灌肠方、热敷方。通过临床观察,证明外治法确实可以补充内治法的不足。

〔典型病例〕肖某,31岁,工人,1985年3月1日初诊。病历号:23829。

婚后4年未孕,男方精液检查正常。1983年取经期内膜,病理报告为“无分泌期变化”。1984年7月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月经正常,经前乳胀痛,经行后即止,但痛经,体质较胖,舌质正常,脉象细滑无力。妇科检查盆腔正常,予口服方加紫河车,鹿角霜,连服90剂。1985年6月13日输卵管通液试验不通,继以口服方加生黄芪、王不留行,调治近两月。1985年9月患者因停经40多天,脘堵纳差,呕恶来诊。查脉象细滑有力,妊娠试验阳性,基础体温高相已持续30天,诊为早孕。

5.3温肾种子汤

〔组成〕艾叶12克香附9克当归9克川芎9克熟地黄15克吴茱萸9克赤芍15克川断12克肉桂6克黄芪15克狗脊12克桑寄生15克乌药9克小茴香4克

〔功效〕益肾暖宫,温经散寒。

〔主治〕婚后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面色晦暗,精神萎靡、性欲淡漠、腹痛腿软、少腹冷痛、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而苔白水滑,脉沉细或沉迟。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各温服一次。

〔方解〕《圣济总录》:“妇人所以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傅青主亦云:“夫寒水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真龙,胞胎寒冷,又何能受孕哉!”故用四物汤加黄芪养血益气调经,香附理气和血调经,寄生、川断、狗脊温养肝肾、调补冲任,更以吴茱萸、肉桂、艾叶、小茴香、乌药等品暖寒水以温养督脉。全方既温养先天之肾气以化精,且又培补后天益气生血,使精充血足,冲任脉通,胎孕乃成。本方适宜于肾阳虚衰,胞宫寒冷所致不孕症。

〔典型病例〕张某,30岁,已婚,职工,初诊日期1985年5月22日。

结婚八年未孕,月经初潮17岁,周期50~60天,量少、色淡红或暗红,持续2~3天。末经1985年5月22日,小腹隐痛,腰膝酸痛、形寒肢冷,食纳欠佳、精神疲乏,小便清长、情欲淡薄、脉象细弱,舌质淡红、舌苔白薄。综上脉症,乃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胞寒不孕。治以补益脾肾,温润添精。诊刮病理报告:月经期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不良。输卵管通气术:通畅。爱人精液检查:属正常范围。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子宫前位,核桃大小,活动质地均正常,双侧附件无异常。处方:熟地15克、白芍12克、川芎6克、当归9克、黄芪15克、党参9克、枸杞9克、川断9克、巴戟天9克、香附9克、艾叶9克、川椒4克、小茴香4克、服五剂。二诊:6月2日,服药后精神好转,食欲增加,遂以上方为基础,酌情增填鹿角霜、肉桂、吴茱萸、紫河车等提高黄体水平,改善腺体分泌不良等药。连服5月余。月经对月,周期30天左右、量亦增多、诸症悉愈。于1986年7月顺产一男婴。

6.子宫肌瘤

6.1理气逐淤消脂汤

〔组成〕炒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3克桔红6克姜半夏6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9克元参9克浙贝9克炒川断9克炒枳壳6克失笑散(包)12克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0克白花蛇舌草12克莪术6克

〔功效〕活血祛淤,理气消脂。

〔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