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方大全
13631700000039

第39章 妇科(7)

〔方解〕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种症候群,病理变化主要是肾气渐衰,天癸枯竭、冲任衰退、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亏损、阳不潜藏,经脉失于濡养温煦导致心肝功能紊乱所致。“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水火之宅”,真阴真阳之所在,藏精、生髓、通胸、通脑、主生殖、主五液。肾虚则阴阳失调,必然影响心肝请脏。肾属足少阴,心属手少阴,心肾关系密切,特别在肾阴虚的影响下,则髓海不足,元神之府失常,神明易虚守,出现心肾不交之症。肝藏血,月经紊乱,失血过多,形成肝血虚。血属肝无所养,而肾阴越导致水不涵木,致肝肾阴虚,因此,肾虚是本病之主因。

沙参甘平,益肾养肝,补五脏之阴;熟地味甘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山药甘温,益肾补中;枸杞甘温,填精补髓:当归甘温,补血扶虚益损,配合茺蔚子加强活血化淤作用:菟丝子、女贞子、五味子为滋肾强壮药,柏子仁、夜交藤,一心一肝,养心安神:桑椹子味甘,能除虚烦渴。

〔加减〕若肾偏阴虚,去当归,加麦冬、知母各15克、龟板:20克;偏阳虚去茺蔚子、柏子仁,加山萸肉、附子各10克、肉桂5克;心肾不交加远志、朱砂各10克;肝肾阴虚去当归、五味子、菟丝子,加石决明、旱莲草、夏枯草、珍珠母各15克。

〔按语〕妇女临近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煦等肾阴肾阳偏胜偏负现象,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故肾虚是致病之本。由于体质因素的差异,临床又有肾阳虚、肾阴虚或肾中阴阳俱虚之不同表现,而以肾阴虚最为多见。

因本病的发生,主要为肾气虚衰,冲任不足,治疗应以补肾气,调冲任。用药不宜辛温香燥,以防损耗津液,致犯“虚虚之戒”:此外还宜调情志、节嗜欲,适劳逸、慎起居等配合治疗,并应排除有无其他器质性疾病。

〔典型病例〕范某,女,47岁,1989年4月15日来诊。

患者头晕胀痛,耳鸣失聪,心烦心悸,面部潮热,性躁易怒,四肢麻木,血压210/120毫米汞柱,经期紊乱,经少色紫夹血块,苔白腻中心黄、脉弦数。辨证属肾阴虚弱,肝阳上亢,治宜滋肾潜阳、平肝熄风以益肾汤去当归,加山茶花、石决明各15克、水蛭、龙骨、夏枯草各25克。6剂后,血压140/80毫米汞柱,诸恙均减轻。续以上方去水蛭、五味子,加百合30克、麦冬20克服4剂,诸症消除。

8.附件炎

8.1止带圃本汤

〔组成〕山药15克白芍120克人参15克炙黄芪20克鹿角30克龟板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五倍子15克升麻3克

〔功效〕调理冲任,止带固本。

〔主治〕妇女白带,久而不愈,渐致虚怯。

〔用法〕每剂煎二次,早晚各服一次。

〔方解〕白带过多且久与任、督、冲、带四脉关系甚密,名为“白淫”。久则气血皆虚,元气不固,经络失调,宜用通经活络,固本止带之法,以使阴阳平衡,补虚培元。

本方以鹿角益气补虚,散淤活血,亦可制成鹿胶,其补督脉即补诸阳经也;龟板能通任脉,养心益血,补肾调肝;人参、黄芪两味同可大补气血,使冲脉旺盛,十二经脉皆随之旺盛矣;加以山药、白芍入脾、肝、肾经,涩精气、敛阴血,补敛双施;龙骨、牡蛎、五倍子之强力收敛,可束带脉;升麻之升提中气可固冲脉。诸药合用,补、敛、固,何患带下之不止哉。

〔加减〕凡因下元不固,致使白带多而日久耗损气血经络失调者,症见带下清冷量多,质稀薄或如锦丝状,终日淋漓不断,伴小溲清长、夜尿多,腰酸、舌淡、脉沉细宜用本方。如月经先期者,加当归、黄芩、黄连;月经后期者加香附、丹参;有淤血者,加桃仁、红花。

〔按语〕本方药共10味,其义有三:(1)补可扶弱;(2)涩可固脱;(3)调整经络。山药、人参、黄芪补也:白芍、龙骨、牡蛎、五倍子涩也;鹿角、龟板、升提任、督,约束带脉:经络平衡,可助培元固本止带之效。

〔典型病例〕李某,34岁。

月经素患不调,近尤白带绵绵不断、肤色苍白,精神疲倦,四肢清冷,腰部疼痛而有冷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苔薄白,脉沉微细。此乃牌肾两虚,寒湿并重,冲任不固,带失约束,脉征如此,虚弱至极,师本方之义,法当健脾去湿,温肾升阳,以固冲任而止带下。处方:炙黄芪、炙党参各15克、当归、大熟地、川杜仲各10克、苍、白术各12克、芡实米24克、乌贼骨、淮山药各10克、煅龙、牡各30克、木槿花10克、鹿角霜45克、补骨脂10克、云茯苓12克。

二诊:上方连服八剂,脉象较前略明,血气初得补养,虚象尚存,仍宜补益气血,温暖脾肾。处方:炙党参、当归、杭芍各15克、川芎6克、熟地12克、白术、杜仲、补骨脂、乌贼骨、茜草各10克。

三诊:带下巳止,经期亦随之正常,但经至头昏、色淡量少,脉犹虚缓,仍拟培养气血以调补之。处方:当归、杭芍、炙黄芪、炙党参、茯神各12克、阿胶(烊)6克、炒枣仁45克、陈皮、炙草各6克、薪艾10克、砂仁45克、益母草10克、大枣3枚,三剂。

8.2健脾止带方

〔组成〕白术50克泽泻10克女贞子20克乌贼骨25克

〔功效〕健脾利湿,养阴止带。

〔主治〕脾气虚弱(体虚)引起的白带症。

〔用法〕药物用水浸泡后,文火煎:二次,取汁300毫升,分两次服。

〔方解〕古人认为带下病成因不离水湿,而湿又由脾虚而生。后世各家大多遵此立法施治。湿多兼寒兼热,而本施治重点在脾虚之带病,并不兼寒兼热。故重用白术以健脾祛湿,复用泽泻以利湿扶脾,辅以女贞子养阴滋肾,乌贼骨固涩止带。诸药合用,共有健脾止带之效。

〔加减〕凡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或两足跗胂,舌淡苔或腻,脉缓弱者可投用本方。若带下量多,清稀如水者可加鹿角霜10克;兼浮肿者加监母草30克;兼食欲不振者加陈皮10克:兼血虚者可加当归10克、白芍10克。

〔按语〕本方只适用于身体虚弱所引起的白带症,至于生殖器炎症或肿瘤引起的白带多则不宜用之。

〔典型病例〕张某,女,43岁。

苦于白带朝夕不止,已10余日,且面色苍白,身体倦怠,头晕腰痛,小便清长,诊其脉沉缓,舌苔薄白。此乃脾肾阴虚,气血下陷也。法宜温肾健脾,升阳圃脱。处方:白术50克、党参20克、泽泻10克、柴胡6克、升麻3克、乌贼骨20克、川断10克、鹿角霜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服六剂后,带下基本已止,诸症悉成。再续服十剂,巩固疗效。后随访未见复发。

8.3清宫解毒饮

〔组成〕土茯苓30克鸡血藤20克忍冬藤20克薏苡仁20克丹参15克车前草10克益母草10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化淤。

〔主治〕子宫颈炎。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服。

〔方解〕子宫颈炎有急、慢性之分。从临床症状看,急性时宫颈红肿,有大量的脓样分泌物,色白或黄、质稠粘丽秽臭,腰及小腹胀疼,个别患者伴有发热、口渴,脉弦细数、苔黄腻、舌边尖红。慢性时则宫颈糜烂,带下量多,小腹胀疼,腰酸膝软,甚或性交时阴道辣痛或出血。症属湿热带下或湿淤带下的范畴。治之宜用清热利湿,解毒除秽,活血化淤之法。本方重用甘淡平之土茯苓为主药,以利湿除秽,解毒杀虫:忍冬藤、车前草、慧苡仁之甘寒既能辅助土茯苓利湿解毒,又有清热之效,而且甘能入营养脾,虽清利而不伤正;鸡血藤之辛温,能补血行血,是以补血为主之品;益母草之辛苦微寒,能活血祛淤,利尿解毒: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有补有行,与鸡血藤、益母草同用,则朴血化淤之效益彰:甘草之甘,既能调和诸药,又能解毒,全方以甘、辛、苦为主,寒、温并用;甘则能补,辛则能开,苦则能燥,寒则能清,温则能行。故本方有热则能清,有湿则能利,有毒则能散能解,有淤则能化能消。

〔加减〕凡是湿热蕴结下焦,损伤冲、任脉和胞宫,以湿、淤、热为患而导致带下量多、色白或黄,质稠秽浊,阴道灼痛或辣痛者,用本方连续煎服20~30剂,均可收到显著效果。如带下量多,色黄而质稠秽如脓者,加马鞭草15克、鱼腥草10克、黄柏10克:发热口渴者,加野菊花15克、连翘10克;阴道肿胀辣痛者,加紫花地丁15克、败酱草20克:带下夹血丝者,加海螵蛸10克、茜草10克、大蓟10克:阴道瘙痒者,加白藓皮12克、苍耳子10克、苦参10克;带下量多而无臭秽。痒者,加蛇床子、槟榔各10克;带下色白,质稀如水者减去忍冬藤、车前草,加补骨脂10克、桑螵蛸10克、白术10克、扁豆花6克;每于性交则阴道胀疼出血者,加赤芍12克、地骨皮10克、丹皮10克、田三七6克;腰脊酸痛,小腹坠胀而痛者,加桑寄生15克、川杜仲10克、川续继10克、骨碎补10克。

〔按语〕下焦为阴湿之处,是胞宫之所居,为奇经八脉之所属,其病变虽多端,但多与湿邪有关,盏因湿性趋下也,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最易阻遏气机,以致阳气不伸,血行不畅,由湿而淤,湿淤久郁则化热生火,灼伤冲、任、胞宫,故阴道灼痛、带下不绝,色白黄或夹血丝,其气臭秽。本方之组成,凡湿淤为患于下焦,以致胞宫和冲、任损伤,出现带下绵绵不绝,色白黄而臭秽者,用之随症灵活加减。

〔典型病例〕患者秦某,女,43岁,主妇。

带下3月余,带色黄绿如脓,其气奥秽难闻,阴痒肿痛。拒绝妇科检查要求服药治疗。诊舌红苔黄、脉滑数,且伴口苦咽干,溲赤,小腹胀痛。予清热利湿解毒法,处方:土茯苓30克、忍冬藤20克、蒲公英20克、败酱草20克、白藓皮12克、苦参10克、薏苡仁20克、车前草10克、鱼腥草10克、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用本方连续服用24剂,诸症悉失,惟自觉阴痒未除,遂为其拟一黧洗方,一周后亦愈。

8.4益气导水汤

〔组成〕潞党参30克焦白术10克云茯苓12克川桂枝10克莪术10克桃仁10克瞿麦12克温六散12克(包煎)

〔功效〕益气固带,逐淤导水。

〔主治〕赤白带下。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方解〕带下赤白相兼,多属虚实赤杂之证。脾虚水湿不化,气虚血脉不和,津液不能上达则口干喜饮,水湿夹淤浊下注则带下赤白。方用四君以健脾,桂枝以温阳,益母草《新修本草》云:“主浮肿下水。”《本草纲目》谓:“活血破血,治小便不通”,为水血兼治之品:另入莪术专治赤白带下以化淤消滞,以通为补;与泽兰相伍,分利水湿:更以桃仁泥逐淤,温六散导水故收佳效。

〔按语〕张石顽指出:“赤白带下,积久不愈,必有淤血留着于内”,水湿内停,气机不畅,可以形成血液淤滞;而淤血内阻,又可促使气机阻滞,加重水湿潴留。带下失固水湿下流,夹淤血大多呈赤白之色,临证需明审气、血、水病理机要,细辨虚实之轻重,参合现代理化检查。圆机活法,方能得心应手。

〔典型病例〕赵某,女,42岁,1985年12月8日诊。

素禀体弱,带下绵注赤白相夹,时下红色粘块已四年,在某院诊为“附件炎”,经抗生素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而来诊治。患者月经期量尚属正常,小便不利,近二年经常出现面浮肢肿,劳累后为甚,尿常规及生化未见异常,平常口干喜热饮,大便干结,面色苍白,周身乏力,苔薄舌胖淡边有淤斑,脉细。妇科检查无异常。白带镜检未见霉菌、滴虫。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左侧输卵管积水,余未见器质性病变。责之脾亏水血不调,带脉失约。拟予益气固带,逐淤导水。处方:潞党参30克、焦白术10克、云茯苓12克、鸡冠花12克、川桂枝10克、莪术10克、泽兰12克、益母草30克、温六散12克(包煎)、瞿麦12克、服药5剂,带下面浮明显好转,惟仍感乏力,口干喜饮。上方加生黄芪、川芎、冬葵子出入调治一年,诸证悉平。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B超未见输卵管有积水像。

9.阴痒

9.1老年阴瘁方

〔组成〕内服方:熟女贞15克旱莲草15克何首乌12克山芋肉12克炒赤白芍各10克炙龟板20克(先煎)生熟苡仁各30克土茯苓30克老紫草15克福泽泻10克

外用方:仙灵脾蛇床子老紫草复盆子适量。

〔功效〕育阴填精,渗湿清热。

〔主治〕老妇阴痒。

〔用法〕内服方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1次。外用方可水煎薰洗,并另将此四药各50克为末,加凡士林调匀外用。

上二方15天为一疗程,停3天,再行第二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