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13520600000009

第9章 什么是爱?(2)

(二)爱是人发自内心的感情。

真、善、美,是人类所追求的三个最高理想。我在《综合哲学随笔》一书中提出,爱也应列人人类的最高理想。不少读者赞同这个观点。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对爱有极高的评价,认为爱是人类一切最高幸福的源泉。从先哲柏拉图的论述来看,应该说,我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

但是,爱与真、善、美相比,有它独特的性质。

真、善、美三者,主要存在于客观世界,同时也要与主观意识相结合。“真”是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规律的符合;‘善”在客观上要符合社会利益,在主观上要使人满意;‘美”在客观上有匀称、鲜明、活泼等特性,主观上要使人愉快。

符合真、善、美的事物,主要存在于客观世界,它们本身,并不是人的一种感情。

1十1=2,这是一个符合“真”的数学法则,但是它本身并不含有人的感情。

不说谎,是符合善的要求的,是符合社会利益的,但是它本身也不含有人的感情。

一只色彩鲜艳的蝴蝶,人们会说它是美的,但是并不使人一定对它产生感情。

而爱不同,爱主要并不来自于客观世界,而是来自人的内心,或者说,来自人的感情。

对于不真的事物,人是可以爱的。例如上帝,从自然科学来说,并不是“真”的。但是基督教信徒完全可以爱上帝。

对于做了不善事的人,人也可以爱。例如你的孩子说了一次谎话,你完全可以原谅他,教育他,决不会影响你对他的爱。

对于不美的人或事物,你可以爱。例如你的母亲可能长得比较丑,但是不会影响你对她的爱。

爱或不爱,并不决定于外界世界的特性,而是决定于你的内心,或你的感情。

(三)爱是具有理智的情感。

费尔巴哈说理性、意志和情感(爱)是人的本质。”他是将爱和感情看成是同一件事。

应该说,感情与爱的含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感情中也包括仇恨、厌恶、嫉妒等负面的感情,而爱是一种正面感情,并且是最重要的正面感情。爱也不仅是感情,而是感情与理智的综合。

中国清代哲学家戴震(1723—1777)说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孟子字义疏证》)也就是说,人是有既有理智,又有感情的。

人的感情有许多种。有些感情,不一定带有理智,例如喜悦,人见到一朵美丽的花卉,或听到早晨的鸟鸣声,会感到喜悦。这里并不要求有理智。又如厌恶,人见到一堆粪便,或听到烦人的噪音,会感到厌恶,这里也并不要求有理智。

但是有些感情是和理智结合的。例如尊敬,你对你父母和老师的尊敬,是含有理智的。因为你知道父母养育了你,老师教育了你。

爱,就是一种含有理智的感情。这是爱的非常重要的特征。

夫妻之间的爱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爱。夫妻会共同生活几十年,在长时期的共同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没有不同意见的争执,不可能没有不同性格的冲突。但是,夫妻双方的理智会告诉他们,所有这些矛盾、争执和冲突,都只能以相互的宽容、相互的让步来对待,以维护夫妻之间的长远的爱。

因此,夫妻之间的爱就是含有理智的爱。

事实上,本书将要谈到,所有的爱,都是含有理智的。

即使是婴儿对母亲的依恋的爱,也有初级的理智,至少他(她)意识到从母亲怀里能得到温暖和乳汁。

有人也许认为,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是纯感情的。其实,一对热恋中的男女青年,如果真正相爱,就必然要有理智。如果缺乏理智,做出一些对自己、对方和社会都不负责任的事,例如殉情或情杀等,那只能是破坏了爱,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悲剧。

(四)爱与所爱对象的关系。

下一章将专门讨论爱的对象问题,这里只能说:人类爱的对象十分广泛,有自我、子女、父母、情侣、配偶、同胞、大众、家乡、祖国、艺术、科学、事业、自由、自然、人类,等等。

讨论爱的含义,要求我们回答:爱与所爱对象是什么关系?

在前文“爱的含义”中,有“对所爱对象具有喜爱、关切、爱护,愿意为它奉献,以至于愿意与它融为一体的具有理智的情感”的语句。它的意思是:爱与所爱对象有不同层次或不同程度的关系。

1.喜爱。任何人对于他所爱的对象,首先是有喜爱的感觉或感情。父母天然地喜爱自己的子女。青年男女之间在产生爱情之前,首先必然要彼此喜爱。人们的爱家乡、爱祖国之心,首先来自对家乡的山水风土、祖国的美好河山的喜爱。

2.关切。在喜爱的基础上,你会对所爱对象产生关心。父母会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学习的进步等。恋人或夫妻之间会有体贴人微的关切。你会关心你家乡的发展、你祖国的进步。

3.爱护。如果你真的对该对象有了爱,你就不仅是关切,你还会尽你所能,给予所爱对象各种帮助。当所爱对象遇到困难时,例如你的孩子或配偶有病时,你会尽心地照顾。如果你有对于自然环境的爱,你一定会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自然以爱护,例如不任意折毁花木。

4.奉献。真正的爱,是愿意为所爱对象作出奉献的。当你的亲人(子女、父母、配偶)因疾病而需要输血或移植器官时,你会愿意奉献你自己的血液或器官。你会愿意为你所爱的祖国奉献你的智慧、辛劳,以至生命。

5.融合。柏拉图的《会饮篇》中提到这样的故事:宙斯既要利用人类,又要控制人类。他想出的办法是将人都劈成两半,让人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因此男人要找女人,女人要找男人。当然这故事不是事实,但是它体现了一种思想:情侣或配偶都希望能与对方融合为一体。这种愿望可以认为是爱的最高境界。当你的爱达到最深的程度,都希望与所爱的对象融合为一体。

(五)爱是一种生命力。

上述“爱的含义”中,最后提到了“生命力”。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生命力呢?

宇宙间物质的运动是由四种力推动的,即: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这是指的无生命世界。

在生命世界中,各种生物的活动也是力所推动的,这种推动生命活动的力,可以称为生命力。生命力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属于电磁力),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和动物的化学能。

对人类来说,人的各种本能性的欲望都会产生生命力,生命力驱动着人做出努力,去实现欲望。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在他的《性欲与文明》一书中说:“性冲动与饥饿时的觅食冲动是相类似的。在我们现行语言中还找不到一个适当的字眼去表达这种相当于饥饿冲动的性冲动。在学术研究中我暂时以‘原欲,(libido,‘力比多,或‘性力,)一词来叫它。”

“力比多”是弗洛伊德学派的著作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名词。按弗洛伊德的原意,它主要是指性冲动。弗洛伊德的继承学者——马尔库塞和弗罗姆等将力比多的含义,从性欲扩展到爱欲。

弗洛伊德称“力比多”为“性力”,是性冲动带动的生命力。根据对爱的特征的考察,我们可以将“爱”理解为由爱欲带动的生命力。

爱是一种生命力,这是爱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个特征使它和真、善、美相区别。真、善、美,虽然是人类崇高的理想,但它们主要存在于客观世界,它们本身并不是人内在的生命力。而人对真、善、美的爱,就是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可以推动人类进行不懈的努力,去追求或实现真、善、美。

前面提到,爱要对所爱对象进行爱护、帮助、照顾、奉献,这些都是要付出体力和心力的,是要付诸行动的;如果爱不是生命力,是做不到的。

(六)爱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力。

人的生命力有许多种。例如人有维持体温的生命力;有维持心跳的生命力;有走路或运动的生命力;有觅取食物的生命力;有追求并满足性欲的生命力等。但是只有爱这种生命力是有创造性的。

创造性是要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事物。人的生命力中,只有爱才有这种能力。例如将一个受精卵培育成为一个新生命、一个新的人,那就要依靠母爱、父爱、医生、护士的爱、老师的爱、社会的爱。

本书将要谈到,人类的一切文化、科学和艺术(文学、音乐、美术、戏剧、建筑等),都是由哲学家、科学家、作家、音乐家、画家、导演、演员、建筑师的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所创造。

柏拉图说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神奇的、无所不包的。”这是指爱的无穷而伟大的创造力。

因此,我们在“爱的含义”中说: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生命力。

理解了爱的含义,我们可以接着讨论爱的范围、爱的对象和爱的类别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