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13520600000006

第6章 介绍《爱的哲学》(2)

书中谈人类爱的对象十分广泛,有自我、子女、父母、情侣、配偶、同胞、大众、家乡、祖国、艺术、科学、事业、自由、自然、人类等等。上述“爱的含义”中,最后提到“生命力”。怎样理解生命力呢?宇宙间物质的运动是由四种力推动的,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这是指的无生命世界。在生命世界中,各种生物的活动也是力所推动的,这种推动生命活动的力,可以称为生命力。生命力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属于电磁力),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和动物的化学能。对人类来说,人的各种本能性的欲望都会产生生命力,生命力驱动着人做出努力,去实现欲望。爱是一种生命力,这是爱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个特征使它和真、善、美相区别。真、善、美,虽然是人类崇高的理想,但它们本身并不是人内在的生命力。

而人对真、善、美的爱,就是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可以推动人类进行不懈的努力,去追求或实现真、善、美。前面提到,爱要对所爱对象进行爱护、帮助、照顾、奉献,这些都是要付出体力和心力的,是要付之于行动的。如果爱不是生命力,是做不到的。人的生命力有许多种。例如人有维持体温的生命力,有维持心跳的生命力,有走路或运动的生命力,有觅取食物的生命力,有追求并满足性欲的生命力等。但是爱这种生命力最有创造性。创造性是要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事物。人的生命力只有爱才有这种能力。例如将一个受精卵培育成为一个新生命,一个新的人,那就要依靠母爱、父爱、医生和护士的爱、老师的爱、社会的爱。书中谈到,人类的一切文化、科学和艺术(文学、音乐、美术、戏剧、建筑等),都是由哲学家、画家、导演、演员、建筑师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所创造。柏拉图说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神奇的、无所不包的。”就是指爱的无穷而伟大的创造力。

十年前,建党80周年之际,我写了《做人与当党员》一文,从自己一生三次同党发生矛盾冲突中写起。做人与做党员应当是统一的,响当当做人,响当当做党员。可是,两者却发生矛盾。我这样写出来是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总是强调党性高于一切是值得研究的。这来源于阶级性和阶级斗争,即过去所谓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决战,胜负攸关,你死我活。从而“党员一切服从党”要做党的驯服工具”党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可是,一方面,党是历史时代的产物,不能离开人类历史发展尤其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我认为自由、民主、科学、法治和市场经济,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市场经济如何变化还说不清楚)推动社会合理前进的动力;人类已进人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起了很大变化,还将继续朝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变化下去。因此,党离不开这个潮流,必须代表这个潮流,领导这个潮流。

另一方面,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他受社会环境尤其是学校、家庭、亲属、朋友、上下级的影响,也受书本、传媒和个人性格等等影响,处在不断变动之中。恩格斯说过,任何人要受三种限制:历史时代,个人知识经验,思维能力。我认为还应当加上一条:人的良知即品德。这就是说任何人都免不了要犯错误,从而党也会犯错误。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告诉我们,第三国际的党无不由领袖当家,斯大林更做到极致。

过去我们只有党和党性,一切有关“人”的意义都是谈不得的,都是有违阶级性和党性的,如人性、人权、人道、人格、人情,等等,都属于资产阶级的东西。甚至在毛泽东的教育下,亲情、爱情都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我的前妻范元甄就是一个典型,延安整风时,我因被怀疑关人保安处,她与我划清界限,并离婚;反右丨頭时,她不仅与我划清界限,还写了两大本揭发材料,和我断绝夫妻关系,试图从精神上彻底摧毁我。因此,1959年庐山会议形成的“反党集团”,只有我被开除党籍。阶级斗争实际成为制造仇恨的学问。现在情况比过去好多了,尤其接受了市场经济,这是一大进步(原以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提出了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从而国家和社会、个人有了生气,经济在向前发展。可是关于“人”的问题,关于人的本质是追求自由的问题(精神自由与物质自由,这是马克思主义也追求的基本原理)。党性、人性、科学性、民主自由性(民主与自由分不开,是一对孪生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互相对立。以及关于治党治国要依靠民主、科学与法治的问题,这些最为根本的理论与实践,我们还远远没有弄清而至解决。

高亮之从小爱而论及大爱,即人类之爱,或曰博爱。卢梭提出“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这句话的意思,被写进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与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当前,平等与自由,已经作为普世价值,为全世界各国所承认。这一句话,在人类历史上,应该说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西方与中国的历史上,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生而自由、平等的。相反,人自出生以来,并不是平等、自由的。那么,为什么这句话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同呢?因为它是符合真理的,是符合人类的本性的。卢梭提出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这就是“主权在民”的思想。而“民主”的意义,就是“主权在民”。法国《人权宣言》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美国《独立宣言》中说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修改的宪法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些庄严的语句,都体现着“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关于“法治”,英国哲学家洛克是法治思想的奠基人。洛克认为,法治的目的是指导并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权益。归根到底,这些先驱者认为,为了爱护人类的利益、爱护每个人的利益,必须有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爱的必然要求。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公平、正义等现代世界普遍承认的政治原则或普世价值,全部都立足于人类之爱。任何国家的政府或政治领导人,如果是热爱人民大众的,而不是维护少数特权者利益的,都必然会承认、接受并积极推行这些世界所公认的政治原则,或普世价值。

我们现在上上下下还有一些人喜欢用阶级斗争的传统观念看问题,给普世价值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以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希望大家对社会进步的根本规律和主义、理论等问题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认识。

高亮之的《爱的哲学》洋洋30余万字,论及爱与个人、家庭、社会、人类、自然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我感到这些问题对我们认识世界与中国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希望此书稿能尽快出版,能对正确认识问题、反思历史起作用。

李锐,湖南平江人。1917年生于北京,曾参加一二九运动,为武汉学联秘密负责人。1939年2月入党。战争年代在湖南、延安和东北等地从事青年工作和新闻工作。1958年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任毛泽东的秘书。1959年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下放劳动。“文化大革命”时期关在秦城监狱8年。1979年平反复职,任电力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1982—1984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局长、常务副部长。中共十二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被选为中顾委委员。其著述甚丰,主要有《窑洞杂述》、《热河烟云录》、《往事长短录》、《庐山会议实录》、《早年毛泽东》、《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毛泽东的晚年悲剧》、《大跃进亲历记》、《龙胆紫集》等已公开出版书籍18部,各种选集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