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13520600000005

第5章 介绍《爱的哲学》(1)

李锐

最近,江苏省农科院原院长高亮之又给我寄来《爱的哲学》书稿,我同他神交有年,至今无缘一面。

几年前,原杭州市市长钟伯熙将高亮之的《综合哲学随笔:一个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哲学思考》(华龄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推荐给我,读后使我大开眼界,许多思考过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的启发。首先想到的是,我1990年写的《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那篇八万字的长文中,曾对毛的理论思想、哲学观点包括《矛盾论》、《实践论》作过探讨,剖析过他的“斗争哲学”思想。“动”与“斗”是他早年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既是宇宙观也是人生观。他认为差异就是矛盾,世界无处不存在矛盾、对立,办任何事情都要经过斗争,去克服其中的矛盾,从而形成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斗争哲学。他认为哲学概念中“综合”一词,就是“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世界事物无处不存在变化、存在斗争,只有靠斗争才能最后解决问题。这样把斗争性绝对化后,就完全忽视和排斥了同一性,只有斗争性了。于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不斗则修,不斗则垮斗则进,不斗则退八亿人,不斗行吗?”老哲学家杨献珍因主张辩证法还应当讲“合二而一”,大挨康生、陈伯达等人的批斗。当年在“斗争哲学”思潮的统治下,不仅从历次政治运动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也几乎看不到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范畴——“多样的统一”了。

高亮之是有卓越贡献的农业气象专家,有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他从江苏农科院院长岗位上退下来后,以一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潜心研究哲学,读了上百部古今中外的哲学名著。他发现,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是非马克思主义,所有的哲学都有合理的部分,它们之间并非是互相排斥的关系,甚至可以有机地结合。他这本书的基本思想是:在当代中国,应促进“中、西、马”哲学的大综合。唐、宋两代,曾有过“儒、释、道”的大综合,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辉煌。“中、西、马”的大综合,应该能推动中华民族在当代的振兴。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吸收西方哲学中的自由、民主、法治、科学等积极因素。

我深深感到,不熟知自然科学,也难弄通社会科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我们信仰的主义和理论,以及党本身的经验和怎样执政,都应有全面的反思。

高亮之1999年70岁离休后,除了写作《综合哲学随笔》这本书外,还写了《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以《综合哲学随笔》影响最大。我向他要了十本,分别送给中央领导同志。后来我还为《综合哲学随笔》的再版写了序言。

《爱的哲学》是《综合哲学随笔》的姊妹篇。直到现在,党和国家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对于“爱”是持批判态度的,认为“爱”只是资产阶级的“人性”,对于阶级斗争只有消极作用。在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斗争哲学”中,更没有爱的位置。1949年以来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以至疯狂的十年“文革”,提倡“六亲不认”,将所有人类之爱(慈爱、孝爱、恩爱、情爱、师爱、友爱等)践踏殆尽。尽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的历史进行了反思,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提法,如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但是,在实践中却往往重复过去的错误斗争哲学”的阴影并没有完全清除。上世纪80年代,周扬、王若水等提倡以人类之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遭到了批判。当前,各地政府强征农民土地,强拆居民房屋,有的官员甚至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各地拦截上访群众,甚至送人精神病院;从上到下,大小官员的腐败,已成普遍现象。

至今,人权、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公正、正义、博爱等普世价值,还有人不予承认。我的理解,这些普世价值都是立足于人类之爱。普世价值有利于人类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幸福,普世价值与人类之爱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高亮之研读了两百多部古今中外的名著,著就《爱的哲学》,认真探讨人类的本质,探讨人的天性,探讨爱与真、善、美的关系,探讨爱在哲学中应有的位置。他认为,真、善、美是人类所追求的三个最高理想,爱也应列人人类的最高理想,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对爱有极高的评价:爱是人类一切最高幸福的源泉。但是,爱与真、善、美相比,有它独特的性质。真、善、美三者,主要存在于客观世界,同时也要与主观认识相结合。“真”是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规律的符合;‘善”在客观上要符合社会利益,在主观上要使人满意;‘美”在客观上有匀称、鲜明、活泼等特性,主观上要使人愉快。符合真、善、美的事物,主要存在于客观世界,它们本身,并不是人的一种感情。1十1=2,这是一个符合“真”的数学法则,但是它本身并不含有人的感情。而爱不同,爱主要并不来自于客观世界,而是来自人的内心,或者说来自人的感情。对于不真的事物,人是可以爱的。

例如上帝,从自然科学来说,并不是“真”的。但是基督教信徒完全可以爱上帝。对于做了不善之事的人,人也可以爱。例如你的孩子说了一次谎话,你完全可以原谅他,教育他,决不会影响你对他的爱。对于不美的人或事物,你可以爱。例如你的母亲可能长得比较丑,但是不会影响你对她的爱。爱或不爱,并不决定于外部世界的特性,而是决定于你的内心,或你的感情。费尔巴哈说:理性、意志和情感(爱)是人的本质。他是将爱和感情看成同一件事。应该说,感情与爱的含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感情中也包括仇恨、厌恶、嫉妒等负面的感情;而爱是一种正面感情,并且是最重要的正面感情。爱也不仅是感情,而是感情与理智的综合。人的感情有许多种。有些感情,不一定带有理智,例如喜悦,人见到一朵美丽的花卉,或听到早晨的鸟鸣声,会感到喜悦,这里并不要求有理智。又如厌恶,人见到一堆粪便,或听到烦人的噪音,会感到厌恶,这里也并不要求有理智。爱,就是一种含有理智的感情。这是爱的非常重要的特征。夫妻之间的爱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爱。夫妻会共同生活几十年,长时期的共同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没有不同意见的争执,不可能没有不同性格的冲突。但是,夫妻双方的理智会告诉他们,所有这些矛盾、争执和冲突,都只能以相互的宽容、相互的让步来对待,以维护夫妻之间的长远的爱。因此,夫妻之间的爱就是含有理智的爱。事实上,所有的爱,都是含有理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