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13520200000005

第5章 人口老龄化: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挑战因素(5)

加大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按照《养老护理分级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做到持证上岗。针对老年人心理特点,重点加强对心理慰藉服务的规范。

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要落实养老机构管护人员的配备比例;要强化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建立适应不同服务对象和岗位的培训、考核、认证、聘用机制,以此带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稳步提高;要引入社工等专业人才,积极培育志愿者队伍,同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经验丰富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操守的医生、护士、教师等专业人才在养老机构兼职,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

最后是加强老年食堂的建设。推进老年食堂建设,以“自办型”运作模式为基础,探索多元化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实现良性发展,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受益面。困难老人、经济情况一般的老人由政府发放一定数量的粮食券,分别以红色、绿色标识。红色粮食券可以免费就餐,绿色粮食券可以低价就餐。

粮食券定期充值,经费来源于老年食堂的承包费。

(三)探索建立“星光老年之家”的长效运行机制,盘活已有资源,逐步将其建成社区综合性“老年之家”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困境,解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诸多物质、精神需求,民政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在未来3年内,将福利彩票公益金(来源于中央和地方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绝大部分用于资助福利设施建设,即资助建设城市社区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以及农村乡镇敬老院。此项政府工作被命名为“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简称“星光计划”。而“星光计划”资助的老年福利设施、活动场所等即为“星光老年之家”。在星光计划3年总投入的134.86亿元中,民政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了13.5亿元,占10.01%;地方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26.33亿元,占19.52%;地方财政投入43.36亿元,占25.83%。

总体而言,三年星光计划的实施情况比较成功,投资规模、项目建设数量、建设速度、社会反响均超过预期,被人民群众赞誉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但是“星光老年之家”建成后,也存在以下问题,诸如产权不明晰、功能定位不明确、运营和管理模式有待探索、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等。

1.对“星光老年之家”进行摸底调查,明确其产权归属,全面恢复它的设计功能

“星光老年之家”的产权可划归主要投资方,也可按照投资份额实行股份制的产权归属方式。确定产权归属后,进一步履行完备的法律登记手续,以防国有资产流失。

2.确定功能定位

“星光老年之家”作为一种社区服务,本质上是家庭服务功能、政府社会保障功能和企业第三产业功能的一种补充与延伸,体现出市场性、产业性和公益性、福利性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星光老年之家”的项目设计要按照老年人急需的服务优先考虑的原则,综合、弹性设计,体现现代性、整体性、本土性和专业性特征,并依照资源状况逐步发展。

“星光计划”要以社区为基础,坚持均等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基本宗旨,无歧视地惠及所有需要服务的老年人;“星光计划”要方便、实用、形成网络,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为社区照料老年人提供载体,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场所和设施;政府要在老年人福利服务项目中承担重要责任,同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社区力量参与其中。

3.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星光老年之家”移交给资质优良的民间专业福利服务机构管理

民政部门提出服务、管理和财政支持的标准,与招标筛选的民间专业福利服务机构签约,把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两级“星光老年之家”,合并为一个“政府购买服务单位”,移交给签约的机构独立管理。招标承担老年人福利服务供给的民间专业福利服务机构,同时也承担培育和发展社区层面老年人自助团体的工作。

还可鼓励并支持有能力的社区老年人协会自主管理社区“星光老年之家”。

成立“星光长者联谊会”,出台社区星光老年之家评估与资助办法,由联谊会对“星光老年之家”进行年检和评估。通过联谊会实施经常性的检查、帮助、指导和年度评估,促进“星光老年之家”的日常运作和管理服务。

4.坚持“外抓监管”与“内强素质”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星光老年之家”的服务水准

建立区级老年人福利服务资源和服务质量监控中心,指导、协调和监督社区层面老年人福利服务机构的整体运作。聘请区内外的社工专家和专业社会工作团队担任“星光老年之家”的运营督导。“星光老年之家”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是身处一线的实际社会工作者。鉴于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客观情况,可考虑对现有的工作者队伍,采用“老人老办法”的方式,经过一定形式的培训考核环节,进行身份变换,并借此提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从长远看,则应坚持专业化的标准,进行人才招募,不断扩充工作者的队伍,优化人员结构,提升整体素质。

5.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发展医疗保健服务

(1)加强老年健康档案管理。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为60岁以上老人做健康检查,加强调查摸底,制定老年人个性化的健康档案,通过对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疾病等不间断的跟踪,细化档案内容,掌握老年人养老服务中的医疗需求,为老年人必需的医疗服务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并根据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健康讲座,提高他们的医疗保健知识。

(2)设置老年家庭护理病床。根据老年人数量及其服务需求的变化,由职能部门每年核定并确定家庭病床的数量,设立家庭治疗、康复护理、帮助配药、就医、定期探访、心理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为满足老年人日常的医疗需求提供方便,为老年人医疗急需提供快捷服务。

(3)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建立以康复护理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养老服务机构,对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等特殊类型的老人提供分级护理,提供包括保健、康复服务、长期照护、理疗、临终关怀等在内的服务项目。住养老人分级护理分为三级:不能自理是指生活行为完全依赖他人护理者,思维不同程度障碍者;半自理是指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以及需要他人帮助者;基本自理是指生活行为基本能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者。